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三书六礼详解:古代婚嫁礼仪全解析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18日 10:24 31 访客


婚嫁习俗科普:三书六礼?

婚嫁习俗之三书六礼

旧时汉族婚姻习俗礼仪

三书:中国传统嫁娶的礼仪,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亲书。后世在谈论婚嫁时,常常把六礼和三书一起搭配沿用,三书分别是“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日时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现代婚嫁习俗

一、说媒

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少“压惊”。

二、订婚

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

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

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五、迎娶

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俗称“别亲酒”。

六、三朝回郎

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现在男方习惯第二天就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双回郎”。

中国古代婚礼为什么叫三书六礼

中国古代婚礼的程序为“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除亲迎外其他五礼都属婚前准备工作。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

“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迎书”——迎亲时由男方交给女方。

“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

纳礼:男方请人预备礼物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方家在大红庚帖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指在婚姻关系确定之后,男方家中正式将聘礼送到女方家中的礼仪。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黄道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大多不选三、六、十一月;

迎亲: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古代结婚的“三书六礼”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古人对婚姻制度的重视。在古代,黄昏被视为吉时,因此婚礼通常在黄昏时分举行,这一传统称之为“昏礼”。昏礼属于五礼之一的嘉礼,标志着男女成年的重要时刻。据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可追溯至伏羲氏和女娲时期。《通鉴外纪》记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俪皮(成双的鹿皮)遂成为经典的婚礼聘礼。

夏商时期,婚礼仪式逐渐丰富,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至周代,婚礼礼仪达到顶峰,形成了完整的“六礼”制度,该制度成为后世婚礼的模板。《仪礼》详细记载了六礼的具体内容,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中国的婚礼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象征着夫妻的结合;婚后礼,即“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表明了男女结婚后的角色变化。

六礼中,婚前礼和正婚礼是核心环节,均源于周公的六礼。古时候,婚前礼和正婚礼的细节均遵循六礼的规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礼节有所简化。例如,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亲王的婚礼也依随六礼。后世更是将“问名”与“纳采”合并,将“请期”与“纳成”合并,实际施行的礼仪仅剩“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在婚礼的文献记载中,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聘书在纳吉时由男家交给女家,作为订婚的凭证。礼书在纳征时使用,详细列出礼物种类和数量。迎亲书则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中的纳采是男方提亲的环节,相当于后世的“提亲”、“说媒”。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的女儿姓名和生辰八字,以卜吉凶。纳吉即过文定,类似于西方的定婚环节。纳征即过大礼,男家需纳聘礼后方可成婚。请期是选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择定吉日后,通知女家并确定婚期。亲迎是结婚当日,新郎前往女家迎娶新娘,之后一同返回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并送入洞房。

三书六礼指的是什么

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嫁礼仪的一部分。

三书

三书是指婚前男女双方互赠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1. 聘书:即订婚之书,用于表达男女双方的婚约和初步确定的婚姻关系。它是婚姻开始的凭证,也是双方家庭交往的正式文书。

2. 礼书:详细记载着礼品的内容以及婚礼的流程安排等。在婚礼时,双方交换的礼物和礼节都在礼书中详细列出,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

3. 迎书:在婚礼当天,新郎迎娶新娘时所用的文书。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夫家人,也代表着婚礼的完成。

六礼

六礼是古代婚姻程序中的六个步骤,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1. 纳采: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求婚意向,此时会请媒人前往女方家中传达心意,并送上礼物作为象征性的礼物。

2. 问名:男方家通过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等信息,以便进行八字合婚。

3. 纳吉:男方得到女方信息后,经过合八字等过程认为合适后,会告诉女方家接受求婚的意向。此时会用吉祥的语言和礼物向女方报喜。

4. 纳征:男方家准备彩礼并通知女方家接受彩礼的时间,这一环节标志着婚姻的正式确立。彩礼的多少和种类体现了男方家的诚意和家境。

5. 请期:男方选定结婚日期后向女方家提出请求,并征得女方家的同意。这一环节确保了婚礼的顺利进行。

6. 亲迎:新婚当日新郎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的仪式,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这一环节是婚礼的高潮部分,体现了婚姻的圆满和幸福。

三书六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婚嫁礼仪的重要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高度重视和美好祝愿。

古代的“三书六礼”是指什么?

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嫁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婚姻制度的严谨与庄重。1. 三书指的是婚礼过程中的三种文书:聘书,即男女双方确立婚约时,男方家交给女方家的订婚书信;礼书,详列过大礼时所送礼物及数量的文书;迎书,即男方在迎娶新娘时所用的文书。2. 六礼则是指婚礼的六个步骤: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并得到女方家的同意;问名,男方家通过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纳吉,男方家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带回家占卜,卜得吉兆后通知女方家定婚;纳征,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聘礼;请期,男方家选定婚期,并通知女方家;亲迎,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这些步骤不仅表明了婚姻的正式性,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通过三书六礼,新婚夫妇得到了家族和祖先神灵的祝福,同时也确立了他们对父母及亲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古代,只有完成这些步骤的婚姻才被认为是正式和吉利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婚俗礼仪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差异。

古代明媒正娶礼节“三书六礼”

在古时,婚礼是极为庄重的仪式,"三书六礼"作为其核心部分,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究竟"三书"与"六礼"各指什么?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古老习俗。

三书,即聘书、礼书及迎书。聘书是男方正式向女方提出婚约,表达诚意与尊重;礼书则详细列明婚礼各项事宜,包括仪式流程、礼节规范等;迎书则在婚礼当日,男方派人携带至女方家,正式接迎新娘。

六礼,是指纳菜、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纳菜,男方准备礼物,代表对女方家庭的尊重;问名,男方询问女方的姓名、生辰等信息,为八字合婚做准备;纳吉,男方在确定婚配吉利后,正式向女方家送礼;纳征,男方支付订金,确认婚约;请期,男方选择吉日,正式向女方家发出婚礼邀请;最后,亲迎,男方在婚礼当日,亲自前往女方家接迎新娘。

通过"三书六礼",双方家庭不仅加深了了解与尊重,更在婚礼中传承了深厚的文化与礼仪,使这一古老仪式得以延续至今。这些繁琐的礼节,实则是对爱情与婚姻的庄重承诺,以及对双方家庭美好未来的一种期许。

“三书六礼”出自哪里?

三书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议婚到完婚的整个过程。

三书分别是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聘书在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时使用,如纳吉阶段;礼书是礼物清单,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用于纳徵;迎亲书则用于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

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最早记载于《礼记·昏义》,汉平帝元始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皇太子成婚通常不包括亲迎礼,而东晋时期社会动荡,连合卺仪式也被取消。

纳采是六礼之首,男方请媒人提亲,并送“采择之礼”,礼物只用雁。问名则是男方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以卜吉凶。纳吉在男方问名后,将吉兆通知女方,行奠雁礼。纳征是男方送聘礼,行此礼不用雁,可见古人对义礼的重视。

请期是男方派人通知女家成亲迎娶的日期,送礼并致辞说明婚期。亲迎则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始于周代。

从汉代到清代,六礼的执行情况各异。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清代仅重纳采和亲迎,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末后,六礼逐渐衰落。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这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礼仪的重视。

古代说三书六礼这句话是应该要怎么解释

在中国古代社会,婚姻习俗礼仪极为讲究,其中“三书六礼”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三书”指的是在“六礼”过程中使用的文书,具体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用于表达男方对女方的求婚意愿,礼书则用于正式提出聘礼,迎书则用于迎接新娘入赘。这些文书不仅是婚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的尊重与慎重。

而“六礼”则涵盖了从求婚到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它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阶段。纳采,即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家表达求婚之意;问名,则是男方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以确定双方是否相合;纳吉,男方将双方八字合盘后,向女方家报喜;纳征,男方将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则是男方邀请女方择定完婚日期;亲迎,男方亲自迎接新娘至男方家中完成婚礼。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重视与礼仪的讲究。

“三书六礼”的仪式过程不仅强调了婚姻的正式性和庄重性,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的慎重态度。通过这些繁琐而细致的步骤,双方家庭得以深入交流,确保了婚姻的和谐与稳固。同时,这些传统礼仪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能感受到其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