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及历史渊源探究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12日 17:36 39 如彤


中国哪些食物是从外国传进来的?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食物其实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来源。以下是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外国传入食物:

1. 胡瓜、胡桃、胡豆、胡椒、胡葱、胡蒜、胡萝卜等“胡”系列果蔬,大多为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2. 番茄、红薯、辣椒、番石榴、番木瓜等“番”系列食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

3. 洋葱、姜、土豆、卷心菜等“洋”系列食物,则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这些食物丰富了我们的餐桌,改变了我们的口味,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比如,小麦就是从西北传入的,栽培小麦的起源地庆斗于冬春雨雪丰沛的西亚地区。而大豆及其副产品豆腐,也是源自北方。

再比如,胡萝卜原产西亚,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传入我国较晚,但推广很快。明人李时珍说它“元时始自胡地来”。黄瓜,原产印度,李时珍说:“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莴苣原产西亚,其种据说是隋政府用重金从国使者处求得,故民间传为“千金菜”。还有菠菜、紫甘蓝等等。

中餐离不开丰富的调味料。葱姜蒜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调料,荤素都离不开它们。姜,史称“南夷之姜”,是南方少数民族驯化的。葱呢,齐桓公伐山戎带回的胜利品中,除了“戎菽”外,还有“冬葱梁差型”。“冬葱”即大葱,不同于中原原有的小葱,张骞通西域引进的作物还有“胡葱”、“胡蒜”和“胡荽”。胡葱“茎叶粗短,根若金灯”,是又一种大葱。“胡蒜”即我们现在常用的大蒜。胡荽即香菜。另外还有胡椒和茴香,也是自西向东来的。

芝麻原产南部非洲热带草原,后从胡地传入,胡有“胡麻”之称;又因为它是油料作物,故又称“油麻”或“脂麻”。“芝麻”是“脂麻”之音讹,后来竟成为约定俗成的名称。《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等均记载,是张骞从大宛得“油麻之种”。其实,芝麻早已在西部地区种植,如新疆吐鲁番盆地西缘阿拉沟原始社会墓地(距今2800-2200年),即曾出土过胡麻籽壳。

较之蔬菜,西部、北部地区少数民族原产或首先从国外引种的水果种类更多。原产西域的哈密瓜,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敦煌美瓜。敦煌是古羌族活动地区,由于“地出美瓜”,被称为“瓜州”。哈密橡猜瓜是甜瓜的一种,古代文献中提到新疆的“甘瓜”、“甜瓜”,实际上也是哈密瓜。

为什么一种菜有三个名字:土豆、洋芋、马铃薯?

不同地区对于同一种食材有着不同的称呼,这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正式的书籍和文献中,这种食材通常被统称为“马铃薯”。而在北方地区,人们普遍将其称为“土豆”,这种叫法相当普及,几乎在全国各地都能听到。然而,在四川一带,当地人习惯称其为“洋芋”。在杭州,甚至还有更具体的称谓,叫做“洋山芋”。

这种名称差异背后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历史背景各异,导致了语言习惯上的多样性。例如,四川和杭州等地的称谓可能与当地的历史渊源有关,可能是外来词汇的音译或是地方方言的产物。其次,马铃薯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各地对其名称的确定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习惯的称谓。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地称谓不一,但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和食用历史悠久。无论在哪个地方,它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这种食材的多样称呼,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也反映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

总的来说,马铃薯的多种名称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些差异性的称谓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每一种称谓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土豆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

土豆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中国的。在17世纪,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重要的粮食作物,并传入中国,至今在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由于马铃薯适应性较强,适合在原本粮食产量较低、只能生长莜麦的高寒地区种植,因此它很快在中国内地如云南、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等地普及。马铃薯与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一起,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土豆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现在已在全球范围内种植,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能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土豆的渊源及发展:

“马铃薯”这个名字是因为它长得像马铃铛而得名,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河北称土豆,华北地区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而在鄂西北一带则被称为“土豆”。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至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16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当时,人们欣赏它的美丽花朵,把它当作装饰品。

百度百科—土豆

土豆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

土豆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中国的。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人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扩展资料

土豆的渊源及发展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

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16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百度百科—土豆

土豆怎么来的

土豆,又名马铃薯,源自南美洲,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印加族人不仅食用土豆,还将之视为药材。在16世纪初,首批欧洲人踏上美洲这片富饶的土地,印第安人向他们介绍了被称为“扒扒”的一种地下生长的蔬菜,即土豆。然而,当时的殖民者热衷于寻找黄金和珠宝,对这种新奇的蔬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1537年,土豆才传入欧洲。

土豆在欧洲的广泛种植,首功当归于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他致力于推广土豆的食用价值,不仅在国王的田地里亲自耕作一犁,还在宫廷宴会上展示了20多种土豆烹饪的美味佳肴。如今,土豆已成为全球160多个国家之一的农作物,我国的土豆亦是从国外引进的,但它早已成为中国人民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豆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土豆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它不仅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在寒冷的季节提供能量。在我国,土豆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重要农作物。

土豆的种植和食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煮、烤、炸、炒,还可以制成土豆泥、土豆饼等美食。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还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土豆的营养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蛋白质含量上,还体现在它所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B群以及膳食纤维上。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豆的种植方法也十分多样,不同地区的人们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在南方,人们通常选择在冬季种植土豆,以利用冬季的低温和湿度,使土豆生长得更加饱满。而在北方,人们则选择在春季种植土豆,以利用春季的温暖和充足的阳光,使土豆生长得更加健康。

总之,土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种植。从它的历史渊源到种植方法,再到营养价值,土豆都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土豆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土豆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土豆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中国的。在17世纪,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传入中国,至今在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就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人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土豆的渊源及发展:“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茄裤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16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有关番茄,大豆,马铃薯的来历,任何一个都可以!急!

1、番茄原产於中美洲和南美洲,现作为食用蔬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番茄最初的生长地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最先种植番茄的是秘鲁人。16世纪到17世纪,欧洲人将其作为珍贵观赏植物引入。18世纪开始作为蔬菜在南欧种植。直到二十世纪中期,专家学者研究发现原产於南美洲秘鲁和墨西哥的森林中,在南美洲的原住民看到番茄的果实为一串串小果子且鲜红怀疑是有剧毒,於是取名为「狼桃」,以警告他人不可食。而此种果子在南美洲已有二千年历史,十六世纪,英国有位公爵至美洲游历,初见这种果子即爱了它,於是将番茄带回英国献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欧洲人称它为「爱情的苹果」。不过当时只是种在自家花园,当成一种珍贵的鉴赏植物。

2、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饲料作物。中国古名菽。常称黄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乌豆。小粒类型在中国南方称泥豆、马料豆,在东北称秣食豆等。

起源与进化 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

分布 世界主产国和出国是美国、 巴西和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前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有少量生产。主要进口国是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中国主产区在松辽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

3、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有的学者认为马铃薯共有 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 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