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检查详解:全面揭示胆胰管疾病的诊断之道
ERCP的名词解释
1. ERCP,即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引导内镜将导管送入十二指肠乳头,逆行注入造影剂以显影胰胆管系统的诊断方法。
2. 在ERCP过程中,医生利用内镜将导管引入胆管或胰管内,随后注入造影剂,从而在X射线下揭示胰胆管的结构。
3. 由于其精确的诊断能力,ERCP被认为是胰胆管疾病诊断的黄金标准,并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ERCP是什么意思?
1. ERCP,即经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是一种在内镜引导下进行的诊断性检查。
2. 通过这项技术,医生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并注入造影剂。
3. 造影剂的注入使得胰胆管的图像得以逆行显示,为医生提供了清晰的影像资料。
4. 由于其高度精确性,ERCP被广泛认为是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
什么是胆胰疾病内镜治疗技术ERCP?
ERCP其技术与特点
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首写字母(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是在十二指肠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目前,ERCP已从一种诊断方法发展为几乎完全是一种专门的治疗手段。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因此被广泛用来治疗胆胰疾病以代替外科手术,深受患者欢迎。
ERCP的特点是:不开刀治疗胆胰疾病。只需镇静,不需插管全麻,病人治疗后即可活动;不用开腹手术,而疗效胜过开腹手术,即使手术残留的结石也可用ERCP取出;它创伤小风险小,尤其适合老年胆道病人的治疗;又由于操作方便、安全,病人可重复接受治疗,不受多次手术腹腔粘连的影响。目前90%以上的胆胰管疾病都可应用ERCP治愈,从而避免了手术。
ERCP的治疗适应症主要包括:
1、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
2、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和复发结石;
3、阻塞性黄疸。胆胰肿瘤者通过ERCP放置支架,具有良好的减黄姑息作用;
4、胆源性胰腺炎,经ERCP可解除胰腺炎病因,提高胆源性胰腺炎治愈率;
5、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6、胆道蛔虫症;
7、奥迪氏括约肌狭窄;
8、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
9、胆胰管瘘及狭窄。
什么是ERCP?
ERCP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ao-Pancreatography 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简称为ERCP,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由于汉字说起来长、拗口,医生通常都会习惯说成ERCP,而病人和家属常常一头雾水。
ERCP为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内镜诊断技术,我国于1973年开始开展,最初主要用于诊断胆道、胰腺疾病,而现在由于超声、CT、磁共振等诊断技术的迅速提高,ERCP主要作用已经不是用于诊断,而是用于治疗胆胰疾病,特别是胆管结石、胆胰肿瘤引起的胆胰管梗阻。
ERCP所采用的内镜为十二指肠镜,看上去与胃镜有点像,但是侧视镜,操作难度也较大。先用十二指肠镜经病人口腔、食道、胃,到达十二指肠,找到胆胰管开口,即十二指肠乳头,然后插管进入胆管、胰管,注入造影剂,透视下明确胆胰管病变,如胆管结石、胆胰肿瘤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法:
1、取尽结石:这是大多数的方法,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或扩张(EPBD)后,用取石球囊、网篮将结石取出,这也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病人结石多、直径大,有时需要多次ERCP取石。
2、胆道引流:如果病人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取石的风险,也可先行鼻胆管引流,或胆道支架引流,待病人情况好转稳定后,再次ERCP取石或手术治疗。
胆胰肿瘤(主要为胰头癌、胆管癌)的内镜治疗:
1、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术(EMBE):适用晚期肿瘤等不愿行手术治疗的病员。金属支架置入后一般是不能取出的。金属支架引流效果好,通畅时间长(1年左右),但价格昂贵。
2、塑料支架置入引流术(ERBD):适用于胆胰肿瘤的临时短期引流,为手术前解除病人黄疸,术中可取出。塑料支架一般通畅时间为3-6个月。
3、鼻胆管引流(ENBD):也是临时解除黄疸,一般不放置时间长,因为病人难以耐受。
ERCP由于创伤小、恢复快,不仅适合于一般胆胰梗阻病人,也适合于一般情况差、高龄、难以耐受手术的病人,已经在广大医院普遍开展应用。
但ERCP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时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有:
1、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约7%左右。特别是年龄小于60岁的青年人、常饮酒的病人(胰腺功能旺盛)、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不全的病人(SOD)。如果操作时间长,胰管造影剂显影、反复胰管插管,也容易并发胰腺炎。大多数情况下,胰腺炎病情轻,但少数为重症胰腺炎。
2、十二指肠乳头肠穿孔:发生率约1%。多为乳头切开过大,或扩张气囊过大过度扩张,或结石过大,撕裂乳头。该部位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胆汁、胰液、胃肠液均具有很强的腐蚀刺激性,穿孔后常引起严重后果,多需要及时手术引流。
3、胆道出血:发生率约0.5%。多为乳头切开处出血,常见于70岁以上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容易出血,或由于结石长时间嵌顿于乳头处,压迫形成溃疡,取石后出血。
ERCP是什么意思
ERCP是一种医疗程序,代表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该技术通过一根柔软的内镜,从患者的口腔进入,穿过食管和胃,最终到达十二指肠。医生借助内镜,定位到胆管和胰管的汇合处,即乳头,然后将导管插入乳头内部进行造影,以清晰地显示胆管和胰管的内部情况。这项技术主要用于诊断胆管和胰管的相关疾病,如胆管和胰管的结石、肿瘤等。
此外,ERCP不仅仅局限于诊断功能,它还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医生可以通过ERCP对胆总管内的结石进行取出,或者对肿瘤进行治疗,如放置支架进行引流,有时也会使用鼻胆管进行引流。因此,ERCP被认为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一种金标准技术,并且在胆管和胰管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ERCP检查?
ERCP即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是通过内镜将导管经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乳头,最后到达胆总管下段,在注入造影剂在X光机下对胆道进行显象的一种检查ercp是一种有创性检查,类似做胃镜一样,导管进入胆总管后再打造影剂,拍片。
而MRCP即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水成象技术对胆道显象的检查.后者具有无创伤性/无放射线以及无需使用造影剂等优点,但价格较为昂贵,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假阳mrcp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做核磁,类似做ct,拍胸片一样。都能对胆总管检查。前者还可以在做检查时候同时进行治疗。性。
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ercp是什么
ERCP是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是一种医疗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手段。它通过内镜技术,将十二指肠镜插入患者的十二指肠,然后通过内镜下的导管逆行插入胰胆管,进行造影操作。通过这种操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患者的胆道和胰腺管道的情况,以发现其中是否存在病变或者阻塞等问题。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ERCP的定义
ERCP全称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医学领域里的一种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它主要用于检查胆道和胰腺的健康状况,特别是针对胆胰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通过这种技术,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的胆道和胰腺管道内的病变情况,从而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ERCP的过程
ERCP操作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生和相关医疗团队的配合。患者被安置在特殊的检查床上后,医生会将十二指肠镜插入患者的口腔,通过食道和十二指肠,到达胰胆管的位置。之后,通过内镜下的导管逆行插入胰胆管进行造影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特殊的染色剂来显示胆道和胰腺管道的结构,以便更好地观察。
ERCP的应用
ERCP在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胆道和胰腺的病变,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胆胰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狭窄等。通过ERCP,医生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取石、扩张等操作,避免了传统的开腹手术带来的风险。此外,ERCP还可以用于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以及其他胰腺相关疾病的诊断。
总的来说,ERCP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对于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解析ERCP的常见问题
一、什么叫ERCP?
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经内镜操作孔道插入一造影导管,并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内,注入造影剂,若胰管及胆管同时显影或先后显影称为ERCP,若导管仅插入胆管内,注入造影剂,仅胆管显影称为ERC;若导管仅插入胰管内,注入造影剂,仅胰管显影称为ERP,ERCP为一种微创肝胆胰系疾病重要诊治方法。MRCP检查虽无创,但误诊率较高,且无治疗作用,故不能取代ERCP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ERCP已由起初以单纯造影诊断为主,逐渐发展到当今造影与细胞学、组织学、胰液和胆汁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基因诊断相结合的现代诊断技术;在治疗性ERCP方面也有飞速发展,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胆管支架引流术,鼻胆管引流术、胆管多支架管引流、胆胰管双支架引流、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胰管取石术、鼻胰管引流术、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等,使ERCP诊疗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我科均能开展以上操作。
二、哪些患者需要做ERCP?
一般认为凡疑有胰胆疾病者均为适应症,主要包括:
1、疑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或梗阻性黄疸且原因不明者。
2、胆囊切除或胆管术后症状复发者。
3、临床疑有胰腺肿瘤 、慢性胰腺炎或复发性胰腺炎缓解期。
4、疑有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部炎症、肿瘤,胆源性胰腺炎须去除病因者。
5、怀疑有胆总管囊肿等先天性畸形及胰胆管汇流异常者。
6、原因不明的上腹痛而怀疑有胰胆道疾病者。
7、因胆胰疾患需收集胆汁、胰液或行Oddi括约肌测压者。
8、因胰胆疾变需行内镜下治疗者。
9、胰腺外伤后疑胰管破裂者。
10、胆道手术后胆汁漏、疑有误伤者。
11、疑胰腺先天性病变。
12、某些肝脏疾患,如肝癌伴梗阻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肝内胆管炎者。
对急性胆管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及胰腺囊肿,以往被认为是ERCP的禁忌症,近年来由于十二指肠镜下引流技术的开展,目前已认为不属禁忌,相反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在条件具备时应尽早进行内镜下的诊断治疗。
三、ERCP禁忌症
1、有上消化道狭窄、梗阻,估计不可能抵达十二指肠降部者。
2、有心肺功能严重障碍等其他内镜检查禁忌者。
3、非结石嵌顿性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
4、有胆管狭窄或梗阻,而不具备胆管引流技术者。
5、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病发作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