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仿制艺术品鉴会,艺术价值再发现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14日 00:03 34 尔卉


茅台员工品鉴酒鉴定 茅台酒怎么看真假呢

茅台员工品鉴酒鉴定 茅台酒怎么看真假呢

很多公司都会给自己的员工发福利,比如说节日有礼品, 茅台酒是我国国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茅台作为中国白酒的代表品牌,自然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历史悠久的品牌文化底蕴。但是在市场上假货很多,如何辨别真伪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买到假冒产品会很苦恼,所以为了避免被骗,可以向一些小作坊或者是有良心的厂家购买,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不会影响员工利益,从而保护自己的权益。那么茅台员工品鉴酒鉴定怎么样呢?

一、看包装

真正的茅台酒的外包装是很精致的,印刷质量也比较好,字体规范清晰,图案分明清楚,没有错位现象等,而假的茅台在外包装上往往比较简陋,文字模糊不清,图案模糊,颜色暗淡不准确。此外,真的酱香型白酒瓶盖都是金属防盗扭断式防盗铝质旋塞,封口用胶水粘合,并且印制厂名以及联系电话等等信息。

二、闻气味

好的贵州茅台酒应该是醇厚浓郁的,空杯留香持久,如果喝完后还想再饮用,可以将鼻子贴近杯口轻嗅是否有异香或刺鼻的气味的话,说明这款酒为优质酒,如果有则是劣质酒,因为假货一般都会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之后,味道非常不好,很难入口,而且酒中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伤害较大,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这种方式,以免造成身体负担。

三、观察标识和包装细节

想要确认一款酒是不是正品,可以看它的标签和包装情况,正品的标签和商标应该清晰完整,色泽鲜艳均匀,无任何瑕疵或缺陷;而假货则通常会出现发旧、破损甚至变形的情况,摸起来感觉粗糙、平滑、磨砂,光线过于强直容易出现手电筒照射的情况;而茅台酒的包装也很注重细节,瓶身上会有生产日期、配料表、生产批次、执行标准这些内容,比如茅台酒瓶身的正背标上的数字就是这样的,仔细检查才能发现。

四、了解价格和市场行情

要说到茅台内部的福利活动,那肯定得送礼了,这个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毕竟茅台的价格高昂,对于普通人来讲可能不太划算,但要是拿去招待贵宾,又觉得太贵怎么办。所以茅台集团推出了一些赠礼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了员工品尝优惠和官方销售价。

茅台酒是中国著名的高档白酒之一,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经济意义。但我们在选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贪图便宜而买了假货或者是不小心买到了假货哦!

茅台员工品鉴酒有收藏价值吗

茅台酒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其中的员工品鉴酒更是备受推崇。那么,作为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酒款来说,茅台员工品鉴酒是否值得收藏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茅台员工品鉴酒是茅台公司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出的一种限量产品。这是一种限量的高端酒类,每瓶仅有500ml左右,价格不菲。这种酒不仅品质上乘、口感独特,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次,这款酒也是茅台公司的内部福利酒之一,由茅台集团员工自行购买和销售。这是为了庆祝茅台公司员工进行生日庆典或周年宴会等特殊活动而特别设计的产品。这种酒不仅可以展示员工们的喜悦和热情,也可以用于赠送亲朋好友或者企业年会等重要场合。

当然,茅台员工品鉴酒也有其他的用途:例如收藏和投资。茅台品鉴酒是一款专门针对员工打造的高档礼品,它在市场上非常稀缺,而且升值潜力巨大。此外,茅台员工品鉴酒还被视作珍贵的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如果想收藏一款茅台员工品鉴酒,一定要注意保存方式以及储存条件。

茅台员工品鉴酒是否有收藏价值呢?答案是有的,因为它们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第一,茅台员工品鉴酒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这也使得它的售价更高。第二,茅台员工品鉴酒的价格也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大,有些人可能会将其作为高价酒出售;第三,由于茅台品鉴酒没有经过严格的包装和封装处理,所以其本身的价值也不容忽视。总之,茅台员工品鉴酒是否值得收藏,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因素,包括产地、酿造方法、年份等方面。只有通过仔细研究这些细节,才能更好地把握茅台员工品鉴酒的收藏价值。

雅昌快讯唯一看兮甲盘的机会?西泠印社2017年春拍预展启幕

识别此二维码,一键直达直播现场:西泠拍卖书画部陆丰川带你看兮甲盘

国宝兮甲盘领衔,西泠拍卖2017年春拍携各门类重器佳构将于7月15日耀世登场。7月12日至14日预展在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开启。图为预展现场(部分由西泠拍卖提供)

西泠拍卖2017年春拍携各门类重器佳构将于7月15日耀世登场。7月12日至14日预展在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开启。

唯一存世的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国宝兮甲盘领衔,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钦定西清砚谱》载清乾隆御铭旧端石七光砚等重要拍品均居同类藏品之冠。十余年精耕市场,西泠拍卖共推出十六个中国首届创新专场,尤其是近年积极引入青铜器、西方艺术等重要门类,为推进国内艺术市场国际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预展期间,西泠拍卖还举行了诸多活动已馈观者,如丝路梵音4世纪至16世纪造像艺术专家导赏(时间:7月13日 14:00-15:00,地点:浙江世贸展览中心一号馆贵宾厅,主讲人:西藏和喜马拉雅艺术学者及策展人、喜马拉雅艺术资源中心(Himalayan Art Resources,HAR)主任和首席策展人、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的创馆馆长 杰夫瓦特(Jeff Watt) )、麦卡伦品鉴会暨威士忌单桶投资分析(时间:7月13日14:00-17:00,地点:浙江世贸展览中心三楼,主讲人:麦卡伦资深品牌大使王冠翔(Gavin.Wang))、西泠后四家诗书画印品鉴会(时间:7月13日 20:00-21:00,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四楼)。

丝路梵音4世纪至16世纪造像艺术专家导赏现场

麦卡伦品鉴会暨威士忌单桶投资分析现场,图为主讲人:麦卡伦资深品牌大使王冠翔(Gavin.Wang),他向雅昌艺术网透露,在收藏领域,单桶威士忌的价格可能是同款瓶装的3-3.5倍,因为它不可再生,卖完就没有了。它的收藏有三个标准:一是酒厂的品牌够大;二是产量够低;三是酒精度够特殊,比如48.7,68.5之类非常规的度数。在满足这三个标准的前提下,再去考量其他的因素是比较合适的。

西泠后四家诗书画印品鉴会现场(西泠拍卖供图)

国宝兮甲盘领衔,西泠拍卖2017年春拍携各门类重器佳构将于7月15日耀世登场。7月12日至14日预展在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厅开启。图为预展现场(部分由西泠拍卖提供)

2017西泠春拍的39个专场集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古籍碑帖、中外名人手迹、文房瓷杂、现当代油画、西洋艺术、造像等各门类重器佳构,还特别推出归杭黄宾虹金石书画艺术作品专场、西泠后四家诗书画印艺术作品专场、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登昆仑兮中国首届和田玉籽料原石专场、西泠印社首届璀璨珠宝与翡翠首饰专场等特色专场。

场次安排

存世唯一南宋宫廷旧藏西周重器兮甲盘

2017西泠春拍 西周宣王五年青铜兮甲盘

高:11.7cm 直径:47cm

历代递藏出版著录湟湟,磅礴震撼

出身高贵豪华:经王国维考证,兮甲盘的原主人为西周朝太师尹吉甫,他不仅是西周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还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集者和编撰者,被称为中华诗祖。铭文媲美《尚书》:兮甲盘铭文一百三十三字,为国内拍场铭文字数最多之重器,所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齐备,史料价值极高,堪与《尚书》媲美。递藏绝无仅有:在宋朝浓厚的金石学氛围下,兮甲盘被收入南宋宫廷,南宋末年战乱流落民间,被元代官吏李顺甫发现,后李顺甫将盘赠与元代大鉴赏家鲜于枢,经数代名贤收藏传递,清初被收入清河保阳官府,直到清末辗转至大收藏家、鉴赏家、著名学者陈介祺之手。随后,兮甲盘不知下落,从此只能从陈介祺、吴大澄等人遗留的拓片上看到盘的图案和铭文。著录让人震撼:自宋代出现以来,历代学者藏家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目前可查著录至少达百次以上。

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

2017西泠春拍 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

尺寸:高:7.2cm 直径:8.6cm 盖顶直径:6.4cm 足径:5.6cm

已知唯一传世私藏完整器,同类仅一件公藏于浙江博物馆,为目前已知仅存北宋定窑皇家用瓷完整器。尚药局设立初始即为专事负责皇帝医疗事务的中央机构,正式创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宋朝较前朝更加注重医学,名医云集。此器应为目前唯一可流通的北宋皇家用瓷,更为难得的是有着非常清晰的来源著录,1905年自巴黎拍出,即源自张静江、姚叔来、卢琴斋等创办的通运公司,当属通运公司创始阶段售出的精品器物之一。

著录于《钦定西清砚谱》的清乾隆御铭旧端石七光砚

清乾隆御铭旧端石七光砚

刻乾隆御题诗,后赐予皇十一子,即成亲王永瑆。西清砚谱记载之砚大部分均藏于两岸故宫,此前拍场从未出现。此砚与砚谱所记所绘纹理、石眼位置一处不差,尺寸铭文各项无一不合。

海内外孤本宋刻宋印庐陵本《资治通鉴纲目》

宋版《资治通鉴纲目》

属于宋版之中最宝贵的初刻初印的官刻本。在清宫天禄琳琅早期珍藏典籍中,此版庐陵本《纲目》曾被奉为铭心绝品,得到乾隆帝的亲笔题诗。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百衲壶

2017西泠春拍 清中期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段泥粉紫泥百衲壶 611cm

款识:香蘅(底款);彭年(把款);曼生(刻款)

盒内鉴藏印:龚心钊珍赏印、陶冶性灵、瞻麓斋、龚钊秘玩

木盒签条:曼生百衲壶。怀志。

盒内书:杨彭年,阳羡人,合家皆善冶陶,陈曼生作铭,使为制茗壶而名益重。其女香蘅所作尤为密致,然所传不多,得者尤珍逾拱璧。此裋褐壶,式雅色异,曼生自镌铭,可宝。丁丑正月怀希。

镌刻:勿轻裋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曼生铭。

这件「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百衲壶」,为清代著名的外交家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壶铭勿轻裋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屡经出版,品相完美。

清皇六子奕?自用田黄石素方章

清 皇六子奕自用田黄石素方章

清末洋务运动领袖、恭亲王奕欣私章,为同盟会元老章梓旧藏。清代著名的外交家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段泥粉紫泥百衲壶(图06),壶铭勿轻裋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屡经出版,品相完美。

张作霖中华民国十六年伍拾圆龙凤金币

2017西泠春拍民国币王 张作霖中华民国十六年金币

金币典范 已知存世仅两枚中 唯一美国PCGS评级金盾64+

张作霖及张学良家族直系亲属旧藏

1927年天津造币厂试制样币

堪称民国币王,已知存世仅两枚中唯一美国PCGS评级金盾64+,张作霖及张学良家族直系亲属旧藏,1927年天津造币厂试制样币,金币背面龙凤黼黻图案,源自鲁迅主持设计,为早期民国国徽十二章国徽所用图案。

十六世纪铜鎏金嵌绿松石胜乐金刚像

2017西泠春拍 16世纪铜鎏金上乐金刚像

西藏,16世纪,39cm

来源:1995年在英国伦敦斯宾克(Spink Son)售出,为著名收藏家卡尔顿罗歇尔(Carlton Rochell)旧藏。

高39公分,体量硕大,曾于1995年在伦敦Spink拍出,为著名收藏家Carlton旧藏。

南宋禅师偃溪广闻墨迹

古代书画首推宋元明清高僧墨迹专题,其中以南宋禅师偃溪广闻的墨迹最为重要。其书法《行书诗偈四首》,是其现存篇幅最长且唯一市场流通的书法真迹,作品书于其住持灵隐寺之时,著录于著名禅僧墨迹鉴定日记《墨迹之写》中,流传有绪,弥足珍贵。

晚明张瑞图行书《燕子矶放歌卷》峻峭劲利,为李恩庆旧藏。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福禄长春图》意蕴深刻,名家递藏,多次出版。

郑板桥《墨竹图》创作于乾隆乙酉春,正是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驻跸扬州之时。时年郑板桥已73岁,就在十二月十二日,郑板桥于老家兴化与世长辞,这幅墨竹画也就是郑板桥人生幕落前的作品,意义非凡,可谓其重要作品之一。

弘一 开示《人生之最后》最完整手稿

近现代部分特别呈献弘一法师开示《人生之最后》最完整手稿,在弘一法师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传播最为广泛,最为人所熟知的文稿之一。最早由上海佛学书局于1935年发行单行本,和本拍品相比,手稿的书法字体,以及弘一法师亲笔圈点、校改的朱批手迹,两本完全吻合,因此,本拍品为单行本之前的最终手稿。经过多次出版和著录,由多位高僧大德递藏,流传有绪。

黄宾虹《秋山策杖图篆书七言联》

1952年,黄宾虹89高龄迁入栖霞岭,与杭州西湖山水相伴,其创作在这里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境界。春拍特别推出归杭黄宾虹金石书画艺术作品专场,《秋山策杖图篆书七言联》山水配书对,形制宜人,可藏可赏,为黄宾虹不可多得的精品。出版于黄宾虹多部画册文集,并经著名鉴藏家傅大卣收藏。另一件黄宾虹晚年《山水书法册书论手稿》也极为精彩,可视为黄宾虹一生山水画理论的总结。此册共十九页,黄宾虹山水书法共十七页,许承尧题跋,创作时间正好是在1948年黄宾虹到杭州以后的数年时间里。

和黄宾虹齐名的齐白石是本次春拍推荐的重点,十余件齐白石的精品佳作,题材包括花鸟、人物、山水以及书法,《清湘老人作画图》、《荷花鸳鸯图》等佳作,每件都来源可靠,流传有绪,且大部分都有出版和著录,足可传之后世。

此次春拍承蒙梅兰芳家属的信任与支持,另有数件梅兰芳上款的齐白石书画也将在本次中国戏曲艺术专场中呈献,值得关注。

林风眠《双美图》

林风眠《双美图》为林风眠晚年之作,自订创作于一九八五年,为戏曲《白蛇传》题材系列作品之一,曾被艺术家本人一直收藏,是其喜爱得意之作。该作品于1989年和1990年分别作为林老亲自选定的参展作品,参加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林风眠九十寿辰回顾展和东京西武百货店举办的艺术家第二次个展,并有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的《林风眠画集》和台湾美术家杂志社出版的《艺术家》等多次海外出版纪录。

收藏玉石应该“喜新厌旧”-和田玉资讯

现如今,玩收藏的人多了,而且玩什么门类的都有,可以说是大的小的,各有各的玩法。可是却有一个共通的普遍现象,那就是不管大众的还是小众的,也不管是初入门的还是玩了半辈子的,人们往往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新东西没有老的东西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现如今,玩收藏的人多了,而且玩什么门类的都有,可以说是大的小的,各有各的玩法,其中就包括玉石收藏。可是却有一个共通的普遍现象,那就是不管大众的还是小众的,也不管是初入门的还是玩了半辈子的,人们往往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新东西没有老的东西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和田玉

两大原因

原因之一自然是因为如今的时代大不如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路破旧迎新,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和经济腾飞的道路上迈了一个又一个大步。自然而然地,对于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品鉴方面的功夫就下得不够深了。于是乎,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淡去,新的艺术家青黄不接,整个艺术领域都陷入了一个发展的岔路口,没有能产生什么对过往的突破和超越。一些东西失传的失传、绝版的绝版,于是就显得弥足珍贵。

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传世之宝等固有思想左右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喜好。更由于如今的时代缺乏创造,流传多年的好东西就都被大家关注、认可,继而价格便会越炒越高。同时,一些不思进取、造假成风的做法也给人留下了当下人只会抄袭模仿、寻求眼前利益的印象,浮躁的环境中唯有经历过时间洗礼的、古时的佳品才是真正值得收藏、保值升值的。

正视当代

应该说,这样新不如旧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近年来,不少电视的鉴宝节目更是让古玩收藏风头大盛,大众对当代艺术品的关

注相比之下显得更加少了。然而,不少行内专家仍对此表示,在收藏艺术品时,应抱着一颗平常心。

其实回过头来看,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古玩最早在当时也并非是古物,每一样东西都必然会经历一个由新到旧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发现,只要细心寻找、耐心等候,当下一定也是会有具备足够收藏价值的好东西的。如果能摒弃收藏界盲目的厚古薄今思想,改变新不如旧的观念,那么往往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当代工艺品的艺术价值。

保持鉴赏心

这世界上有很多大师,各个领域都有,但我们千万不要迷信大师头衔,名家效应有时跟收藏价值是不对等的。对于收藏而言,向往和追寻传世名作自然可以,但也要学会投资潜力股,更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自己的鉴赏心。因为私人收藏更注重照顾个人审美和爱好,选择自己心仪的作品前提下,再衡量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而千万不要仅仅将其当作纸黄金来做。

对于当代艺术而言,每个门类都可能会涌现出新的大师、名家,涌现出新的技艺、突破。古人既然能做到,我们自然也有条件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而收藏当代艺术品还一定要有精品意识,与其花高价去买已经炒热的低端藏品,还不如在价位尚处合理,具有升值潜力的板块中寻找精品,未来的空间可能更大。

天元藏·荐清代风格描金鬼谷子下山青花罐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文化底蕴丰富,自古名瓷繁多。自原始社会时期便已有陶瓷,已至后来的青白瓷、黑瓷、彩瓷等历史悠久。在我国灿烂的制瓷历史上,明净素雅、极具中国传统水墨画效果的青花瓷自出现开始便受到了大众的青睐。青花瓷,又称白釉青花,始创于唐,元明时期发展迅速,至清代达到鼎盛,因其色彩清丽且造型高雅,在明代时期已远销海外,享誉中外,被誉为最具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瓷器。

明代是青花瓷蓬勃发展的时期,许多造型纹饰在这一开明的朝代得以丰富,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料广泛运用于瓷器制作中,也为清代的青花瓷制作工艺发展成熟创造了条件。且因为清早期统治者阶级崇古之风盛行,制瓷工艺等也开始大量仿古瓷造型纹饰等制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留下了许多清代风格的仿古精品瓷器。纵观近几年我国古玩收藏界发展行情,清代青花瓷因为存世量较大且制作水准是历朝历代集大成者,态耐在当下的古玩艺术品市场上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典雅纹饰成为瓷器收藏市场的主流,其中主要产自清代景德镇的官窑青花瓷近几年来价格更是一路上升,显示出了较大的投资潜力。

早在2005年10月23日,一件大清乾隆款青花缠枝花卉龙纹瓷器便以3428万港币高价拍出;2017年6月8号大明宣德青花螭龙纹大罐也拍到了1828.50万元;2018年1月15日,一件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也拍到了3200万港币,由此可见中国青花瓷的高昂市值,基本确定在了千万以上,属于高端奢侈品收藏行列,未来升值空间巨大。

近日,深圳市天元文化有幸徵集到了一件清代风格的描金鬼谷子下山青花罐。如上图所示,此件瓷器高27.5cm,底径为19.8cm,口径为20cm,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通身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绘青花纹饰,再使用描金纯手工工艺根据装饰部分用描金笔蘸取金水描绘花纹,镶边、铺金地装饰,色彩华丽,雍容而高雅。

此件展品纹饰繁缛而层次分明,青花勾勒浓淡相宜,描金辅之锦上添花,艺术造诣之高,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帆搜春从这件瓷器的制作水准上而言,我们可以发现清代工匠人对于金彩的运用,早已突破了明代单色地上描金的手法,达到了陶瓷装饰更加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品鉴价值。

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原身是明代一件声誉浩大的传世瓷器,此件展品隶属清代早期仿漏慧古精品瓷,在原本的青花瓷上融合描金工艺发展再创,瓷釉细腻,青花发色艳丽,相得益彰。藏品保存完好,是研究明清瓷器发展的重要实物佐证,收藏价值较高。

说捡漏:捡了几百年的漏 藏家获利几千亿了吧

文/华刚兄

今天我给大家说说捡漏的事。捡漏就跟捡便宜一样,都是国人的传统心态。能捡到便宜货不花大价钱的货,干嘛要花几百万去买。期盼神奇美好的“画轴里出珍珠”的“捡漏”故事,就好像做梦一样拥有好运气。从古人醉心捡漏开始,到今人的“漏”捡不断,获得的收益,没有上千也数百亿美元了吧,怕快赶上BAT三企业的身家了吧。

像法国一位失业维修工那样,在网上点了鼠标,就淘到价值上千万美元的雷诺阿画作,或者在家的角落里,发现乾隆时期的花瓶,再或者前往某国拍卖行,竟然发现价值连城的古董,施施然花了小钱买到手上……神奇的一夜暴富,都如同流行的穿越剧那般不可思议。

这里讲梦幻故事讲嗨了,那顺手再拈几个聊聊。

最运气“捡漏”:故事里有两拨“歪果仁”,运气特别好,天价名画说捡就捡,不带一点犹豫,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全部真实,绝无虚构。譬如上面所说的法国维修工在某网站淘了700美元一幅画,回家一看,竟然是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名作,找专家一鉴定,不得了,有可能值个上千万美元。

还有,澳大利亚一对夫妇在4年前花7500英镑(约6.3万元)买了一幅著名艺术家Tom Roberts的油画,不知哪来的“砖家”非说这是赝品,后来改道去英国广播公司的《艺术品鉴》栏目求鉴定,结果却是杠杆的真品,市场估价为30到60万英镑。

所以,是否“捡漏”有时是靠“砖家”一张嘴的。

最“实力”捡漏:一对英国伦敦夫妇于20多年前居住香港时花费几千英镑购得吴冠中画作,如今拿出来一看,哇都是精品,上拍价值达百万英镑,也就是有上千万人民币的收入。这完全是想都不用想的“大漏”啊!

日本电商大亨前泽友作花1.1亿美金买的巴斯奎特一幅《无题》,是某某不知名藏家多年前仅以1.9万美元在佳士得买下的。这1.9万的“漏”,捡的真是眼光惊人。

最长线“捡漏”:莫利纳,是美国纽约市的环卫工人。30年来,他从垃圾箱里挑选出那些还有价值的物件,并收集起来放置在东哈莱姆的仓库中。到现在为止,他所收藏的垃圾宝贝的总价值已经高于16万美元,约合100多万人民币。

那“人人都淘宝”的今天,能否有机会去捡这些个运气漏呢?

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这么总结:“七十年代是破坏的一代,八十年代是淡漠的一代,九十年代是关注的一代,到了二十一世纪则是蜂拥而起的时代了。”

其实无论在中国或者西方的国家里,艺术品、收藏品捡漏都以五十五十的概率发生着。不过我觉得,做收藏,还是凭着兴趣爱好“任性”玩玩就好,别老幻想那“一夜暴富”,整天就想着花几十块钱,就能赚到几百万的暴利。这是极为幼稚可怜的心态,是对自己的财产和人生极其不负责。这21世纪几乎成了淘金客蜂拥而起抢夺古董的时代,你还想掺和什么劲,淘什么不靠谱的“古董”漏呢?

现在哪有太多值钱的古董,随意摆在您面前,让你一下手就把漏给捡了,那万千老百姓都不用好好工作了,奔往各大藏品市场凭着运气也好、实力也罢、或者内部消息,呼呼的推车赶脚采购吧。当然,事先要把专家搞定,证书开好,口径谈好,买家搞好,那这“大漏”必定属于你捡的了。

解密“国宝帮”的三篇硬文

国宝帮并不是什么秘密,然而,要把这件事解释清楚却不那么容易。随着2017年国宝帮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一些深入解读的文章纷纷问世,这为公众拨开迷雾创造了契机。在此节选三篇文章的部分内容,供有兴趣的读者品鉴阅读。

▌刘九洲:国宝帮问题初探

最近,在古代艺术品收藏领域,一些人试图以赝品充当国宝,通过捐赠、展览方式,扩大社会影响。专家们对此一片喊打,但当事人不断抵抗,你来我往,成为社会新闻。

在古董收藏领域,大家一直把试图以低级赝品,充当国宝的人群,称为国宝帮,这称呼大约有10年了,很是带有反讽意味。

要看清国宝帮问题,就要仔细分析其各方面特点。

国宝帮成员,主要由不入门的收藏爱好者构成,也就是一些门外汉,但是他们在其他领域,未必如此。

这些门外汉,看了几本书,就去买古董,市场上,自然有迎接他们的假货。

他们看到与书本描述接近的器物,担心错过宝贝,于是买下!深藏之,宝贝之!作为一种希望参与文化,希望借文化发财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收藏的东西,绝大多数是赝品。

玩古董的人都知道,如果谁入门,那么他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真品,如果没有入门,买的绝大部分都是赝品。收藏古董者,主要由这两类构成,极少见哪位古董藏家,其藏品一半真,一半假。

国宝帮不知道这个事情。他们没有想到,一旦不入门,全部买到赝品的概率居然是很高的。这看起来与概率不太符合,但事实如此。

有人就是不信,从1件买起,扩展到1万件,直到100万件,难道都是假的?答案是:很有可能。并不因为你买了100万件,你的鉴定能力就提高了。唉,说起来,真是很悲惨的事情。

为什么他们鉴定不得入门?

这不能全部怪罪国宝帮,而主要赖专家。

专家撰写的瓷器书籍,实在也很有问题。他们的阐述模式,无外乎永乐瓷器有五大特征,一二三四五。这类说法问题很大,因为永乐瓷器可能不止这五大特征,可能有10种甚至20种,但专家似乎怕麻烦,于是简单写写,并且写成了排他性定论。

读者看了就上当了,越是诚实、认真的读者,越容易上当。国宝帮内,尤其是基层群众,一般都很诚实,这点大家发现没有?

读者为什么会上当?因为,其他学科都是这样阐述问题的。譬如说,化学中,说水有三个特点,如果符合之,那就是水,不是泥土也不是钢铁。用这种思维,去学习瓷器鉴定书籍,一定上当。越是认真追究五大特征,越是完蛋。因为书上的排他性描述是错误的,往往是:即便具备五大特征,也不是真品(特征辨识错误暂且不论)。这真是坑爹,读者是爹。

专家们,应该不避繁复,认真阐述每一时期瓷器的主要特征,对每种永乐瓷器的特征,使用300张,加上2万字阐述,还是需要的。这可不是两页文字,加上抽象的五大特征可以阐述清楚的,只有大量出版真实的信息,大家才有可能据此入门。

在没有这样理想的《永乐瓷器报告》之前,破解鉴定难题,也有途径(入门的人都是这么干的)。你买不到永乐真品,但是有可能买到瓷片,你买不到南宋官窑真品,但是有可能买到南宋官窑瓷片。

真品可能几千万元才能买到,但是瓷片可能几百元就可以了,买到后仔细研究,不可言传的特征就会浮现,这样不断学习,就会入门。最后一定要做到依据瓷片,就可以断代,这是瓷器鉴定基本功。看了瓷片不能断代的人,建议不要去买瓷器,因为你没有入门。

有人说:按照你这么说,专家的书,太害人了!

其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在任何时代,都害人,现在不过害你钱财,如果在其他历史时期,可能命也没有了,所以,不要抱怨。

我虽然也讨厌国宝帮,但还是要劝大家,在社会层面,要宽容国宝帮。他们丢了钱财,丢了面子,浪费了人生,不过是因为想参与文化,想发财,动机没错,只是被教科书害了。值得同情,值得原谅。

而且,说实话,尚未入门时,大家都是国宝帮,只是很多人后来入门了,才觉今是而昨非。冒险一点说,今天批判国宝帮的人,也都曾是国宝帮。

但是有一种国宝帮成员,不值得原谅,就是说谎的国宝帮。最近在大众传播领域,国宝帮不断说谎,这就讨厌了。

他们强调:我们也是保护国家文化!这面文化大旗是好的,但是也要看你保护的是什么。好比大熊猫需要保护,但是,不是大熊猫的动物,你就不能放到卧龙保护区,这个,大家明白吧?

何况,你要说你是为了名利而冒险购买的,很想发财!这当然可以,不犯法。但是,你要编造一大套谎言、狂言,就有点不太对了。

大众闲着没事干,看到吵起来了,就希望专家出来鉴定一下。呵呵,估计没有一位专家愿意出面。

(本文节自《武英书画》)

▌刘学贤:揭底国宝帮古玩收藏渠道

国宝帮是收藏界的一个特别群体。这个群体的组成,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近些年发家的所谓土豪。他们的收藏理念十分执着和自信,经过十几年不断的收买,日积月累了成百上千件假古玩。

为什么肯定地说他们收藏的是假古玩呢?原因是他们收藏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收藏真古玩必须要有专业路径,如果路径不对,就不可能买到真古玩。通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发现,他们收藏假古玩主要源于缺乏基本的专业常识,不具备业界的常识和专业规制就买不到真古玩。

古玩爱好者认为到地摊市场上能买到真古玩,能够搂宝捡漏。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地摊市场的古玩,早己在摆地摊之前就被业内的行家商家们筛选扫荡无数遍了,剩下的才拿到市场上摆摊。这时只是一些民间民俗的残破日用品和遍地的赝品,根本不可能买到真品的国宝。

我曾经认识一位老先生,他从书本中学了一些识别古玉真假的基本知识要领,便简单地认为具备识别真伪的能力了。每周六日必到地摊上寻宝,凡是在地摊上发现造型和风格与博物馆藏品差不多的,便花个几千甚至万元买回来。

据老先生说,一年能够在地摊上买到数十件国宝级精品。有时发现一模一样的第二件时,也立即买到手,生怕这件国宝被别人抢先买走,回去凑对。其实只要发现地摊上出现一样的第二件,一般就可以说明,先前买的第一件是赝品,这是业内行家的共同认知。因为古玩的稀缺性,决定了不可能出现相同的第二件国宝。但是老先生说,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就可能发生,怎么解释他都不信。这就是国宝帮收藏假古玩的理念。

无论在地摊市场还是其他古玩市场,爱好者们都会遇到主动搭讪的游商。实际上内行的商家、行家都知道,这些游商手里根本没有真古玩,他们在市场上游荡,为的是寻找不了解市场的爱好者。通过观察爱好者在市场上的购买需求,或者发现爱好者拿着赝品认真研究时,便看准这个人是个外行。一旦被盯上,便过来搭讪,谎称手里有出土的古玩,如果对方感兴趣并相信了他们的谎言,随后便被带到他们的出租屋内,开始一唱一和地讲故事,说这些古玩都是挖出来的。如第一次交易成功,买回来以后对照鉴定要领符合真古玩的基本特征,或者得到了专家鉴定的认可,便误认为这个团伙卖的都是真古玩。陷入这个骗局以后,便放松警惕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元收买假古玩。

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一位民营企业家,自己有4家工厂,本人很有钱。自从沉迷收藏,前后投资了6000万元买了几百件所谓的古玉。最后发现地摊上与自己的藏品一样的只卖几百元时,才突然醒悟明白自己上当了,从此远离收藏。这就是近些年土豪和国宝帮收藏假古玩的方法和渠道。

古玩市场上经常有推销假古玩的商贩,他们寻找的目标主要是一些有雄厚经济能力同时又酷爱收藏古玩的爱好者。特别是针对一些老年人,以及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下手。因为这些人不了解卖假古玩的伎俩和手段,由于他们兜售的普遍都是高级别的假瓷器、玉器、珠宝、杂项等等。这些赝品伪造的水平很高,一般情况下鉴定难度较大,所以他们卖古玩的时候,主动要求对方可以先鉴定是真是假以后再付款,以此手段进行骗销。如果对方经过鉴定是真的,便会放心地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买古玩。

实际上爱好者不知道,真古玩根本没有寻找陌生顾客推销的,即使行家偶然遇到陌生人推销,也是依靠自己的眼力。况且凡是有眼力的行家高手,这些造假卖假的人都很难骗到钱,所以把目标锁定在缺乏经验,鉴定水平又不高的一些国宝帮身上。缺乏专业常识的爱好者们认为鉴定是收藏的关键,只要鉴定是真的就收买,这是他们买假藏假的又一行为表现。

(本文节自《北京商报》)

▌西风:浙江美术馆展雷人佛造像以外国科技鉴定能行吗

收藏圈子里,一些初学藏友总能碰到在所谓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一圈都是国宝真品,但大拍公司和古玩行圈认为是赝品的事。笔者就碰到这样一位藏友,为一件藏品鉴定整整折腾了一两年。

这位藏友去年来笔者元瓷研究工作室参观标本,并讲诉了他的经历。数年前,他收藏到一件类似馆藏的重量级元青花瓷器,高兴得几夜未合眼。与馆藏对比,级别起码属于一级以上的文物;与拍卖图册对比,起码也能拍卖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于是他想找国家权威部门进行最终确认。

经朋友介绍,藏友找到某博物院退休的某位很受国宝帮欢迎的文物专家进行鉴定,结果鉴定为国宝级藏品。之后,又经过国家鉴定委某退休专家和国家博物馆某退休专家先后鉴定,结果都是一样。鉴定费和证书费虽然花费接近两万元,但和价值上亿的藏品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为了给这件国宝藏品穿上更权威的防弹衣,藏友进行了第二轮科技鉴定。

他首先找到某馆科技检测机构进行元素测定,结果显示符合较好(此结论是真品到代的意思)。这还没有算完,任何方式鉴定必须三家以上才有效力。他接着在找到某院物理检测机构鉴定,也是到代无疑。他再到某协会的文物科技检测机构检测,也是同样结果。这下他高兴坏了,差点有范进中举的神魂颠倒。于是,他邀请身边藏家和亲朋好友大摆筵席庆贺。大家一致建议拿去上拍,那才体现收藏和捡漏的最大价值。

他回家后立刻上网给佳士得、苏富比写信、发静候佳音。一个月过去了,又发了两回,终于等到回信,结果却被认为是质量不高的仿造品。于是他大骂大拍企业狗眼看人低。国外不行就国内,他背着国宝分别寻找到嘉德、翰海、保利等国内知名拍企征集门市,均被遭遇同样拒收的命运。更让他懊恼的是,每当他拿出这几位国家权威专家的鉴定证书和科技检测报告的时候,都差点被赶出门市部。

郁闷了几天,听人说货卖行家,兴许能买个大价钱,还不用上税。他上网一查,中国民间十大风云藏家,以为这肯定是大行家。几经周折,他联系上了。他把东西拿过去,对方一看说是真品无疑,但才出几千元,原因是同类藏品市场上就这个行情。想想,这与本钱相差了数十倍。

整整折腾一年之后,他越发心急如焚。在经过几番周折之后,他找到景德镇实战型专家,结果鉴定为赝品。再经人介绍,他找到笔者给其鉴定,结果的确是赝品无疑。

这位藏友面对诸多权威专家和诸多科技检测的真品鉴定,总是不愿相信残酷的现实。无奈笔者先让他看高清晰不同类型的馆藏元青花资料,然后结合多年收集的可靠窑址和各个城市遗址出土的元青花标本对比,观察真品的普遍特征,然后再结合数年来各个层级的仿品特征,对他系统地讲了一堂大课。

比如,这件仿品的特征:胎料太细太致密属现代机加工料而非古代人工加工;看不到元代印坯实际接胎工艺痕迹属于现代拉坯成型或者现代注浆成型;看似酥润的过硬、过细釉面为汽窑烧后再柴窑短时间回炉所致;器底又脏又光滑是底胎多次刷脏油经过高温烤磨所致;青花绘画描摹严重缺乏元代洒脱随意性等。就凭这几个致命伤,终于让这位藏友放弃再继续折腾的打算。

看到他无比悲伤离开笔者工作室门口的背影,后来促使笔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文物鉴定的发展前途,必然需要有传统的鉴定方法和科学体系的支撑。目前,就国内外而言,运用科技手段鉴定古文物的方法主要有10种:

1、原子发射光谱仪(AES)

2、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3、X荧光光谱仪(XRF)

4、电子探针(EPMA)

5、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

6、中子活化分析(INAA

7、1X射线衍射谱仪(XRD)

8、红外吸收光谱仪(IRAS)

9、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10、激光拉曼光谱仪

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和高科技仪器对文物进行鉴定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但文物艺术品的特殊性是不能忽视的,它不是自然界原始普通材料,而是经过人类赋予文化特性的再创作艺术品,科技手段完全解决文物艺术品鉴定是根本不现实的。

科技鉴定相对于传统鉴定来说,存在理论性的优势,但也有现实中的弊端。它的优势是在绝对的情况下:能够对被鉴器物的本质属性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判断。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有绝对的条件,各种造假技术也在不断突破科技鉴定的检测。

再者,科技鉴定当中,往往仪器设备体积庞大,价格昂贵,需要建立准确可靠、完整系统的庞大数据库作为支撑,但这几乎不可能办到,更无法对文物的社会属性做出判定。

比如,有损测试的模式会破坏文物艺术品的完整性并且鉴定费用高,绝大多数收藏者难以承受,不能广泛运用于社会民众的藏品鉴定。

另外,科技鉴定还要求操作者有很强的文物艺术品相关知识。目前,科技鉴定在科技专业技能方面,其功能、准确性调试、抗人为干扰等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

目前国内的科技鉴定,主要针对博物馆自身馆藏或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可靠文物,一般很少对外鉴定。国外的牛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热释光测年法(thermohtminescence dating techniques)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检测鉴定机构,但仅仅也只是作为传统实战鉴定的参考依据,错误也时有发生。

所以相对于市场文物和广大的收藏民众,当前的鉴定方式,依然还是以传统文物鉴定为首选。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一些考古领域里的专家纷纷跳出来鉴定市场上流通的文物艺术品,一些国家权威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退休后也跳出来成了文物鉴定专家,并且一些人堂而皇之地成为伪收藏的国宝帮传销组织的御用专家,这是非常可笑的。体制内侧重理论研究,体制外侧重实战经验,炼金需要烈火,眼力需要血路,这本身是两个领域,一些毫无眼力的体制内理论型专家频频出错就是必然的结局了。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