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虬枝苍劲展古韵,描绘自然之美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13日 22:35 32 郭利强


黄山的诗句

关于黄山的诗句有以下几首:

《黄山送客松》

虬枝苍劲臂双伸,灿烂容颜面带春:描绘了黄山送客松的枝干苍劲有力,面容灿烂如春。好客黄山松老子,殷勤作揖送游人: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黄山松如同好客的老者,向游人作揖送别。

《黄山迎春花》

开在黄山上,无人识得伊:写出了黄山迎春花默默开放,却少有人欣赏的情景。深红蒹浅紫,唯独有春知:描述了迎春花的色彩鲜艳,只有春天才能真正懂得它的美丽。

《立马桥畔眺石刻》

立马青鸾眺壁端,龙飞凤午意犹酣:描绘了诗人在立马桥上眺望石壁,看到石刻上的龙凤图案栩栩如生,意态犹酣。镌工书法堪双绝,装点黄山更耐看:称赞了石刻的镌刻工艺和书法水平堪称双绝,为黄山增添了更多的观赏价值。

《飞来石》

光明顶上彩云飞,忽见仙桃石已归:描述了光明顶上彩云缭绕,突然看到飞来石如同仙桃般归来。石去天涯无歇处,仍回松岭伴朝辉:以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飞来石虽然漂泊天涯,但最终仍然回到松岭,伴随着朝霞的光辉。

《莲花峰传说》

玉蕊向天开,观音下界来:以神话传说的角度,描绘了莲花峰上玉蕊向天开放,如同观音菩萨下界一般。东归陀岛去,留下佛莲台:讲述了观音菩萨东归陀岛时,留下了佛莲台的传说,为莲花峰增添了神秘色彩。

山水名胜诗龙冈漫兴原文及赏析

(明)王守仁

投荒万里入炎州①,却喜官卑得自由②。

心在夷居何陋有③?身虽吏隐未忘忧④。

春山卉服时相问⑤,雪寨蓝舆每独游⑥。

拟把犁锄从许子⑦,谩将弦诵止言游⑧。

题解

阳明洞在修文县城北龙冈山上。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因得罪太监刘瑾,于正德三年(1509)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驿丞,住于龙冈山东洞。守仁字阳明,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后人因称此洞为阳明洞。龙冈山地势不高,然岩石嶙峋,古木参天,自然景色十分优美。洞前两株古柏,虬枝苍劲,树冠如云,传为王阳明手植。洞内宽敞明亮,可坐百余人,四壁有石钟乳凝结成各种物象。明清两代,于此地陆续增修何陋轩、王文成公祠、君子亭等建筑物,遂成游览地。此诗即王守仁被贬谪于此地所作,描写遭贬后的心境。

作者

王守仁,明代思想家,生平见前安徽《崖头闲坐漫成》诗。

注释

①投荒:贬谪流放到荒远之地。炎州:《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泛指南方蛮远之地为炎州。②卑:小。③夷:指少数民族地区。④吏隐: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宋王禹偁《游虎丘》诗:“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此则根据龙冈地僻人稀而言。未忘忧:没有忘记忧国忧民,取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意。⑤卉服:原意为用草编制的衣服,借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之人。唐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⑥雪寨:雪天之村寨。蓝舆:竹轿。⑦许子:似指许谦,元金华人,居东阳八华山讲学,学者甚众。⑧谩:漫,遂、任。弦诵:古代学校教授诗歌,以琴瑟配乐歌咏者为弦歌,不配乐只朗读者为诵,合称“弦诵”,后指学习授业为“弦诵”。言游:言语漶漫无礼仪。

老干虬枝什么意思

老干虬枝的意思是老树干上盘曲的树枝。以下是详细解释:

老干:指的是老树的树干,这些树干通常因为岁月的侵蚀而变得粗壮、坚硬。虬枝:其中“虬”字在古代传说中指的是有角的小龙,这里用来形容树枝的形状,即树枝像龙一样盘曲、弯曲。因此,“虬枝”就是指那些盘曲、弯曲的树枝,它们通常因为生长环境或风力的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形态。

综上所述,老干虬枝这一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老树上那些粗壮且盘曲弯曲的树枝,常用于形容树木的苍劲、古朴之美。

形容黄山的诗句有哪些

黄山之名,冠绝天下,其松石之美,尤为人称道。阴雨来临,云雾缭绕,仿佛青枝被白云轻抚,更添几分神秘。

《黄山盼客松》描绘了一幅春花簇簇、美景迎客的画面,红艳春花簇拥着黄山,期待着宾客的到来。巨臂轻舒,仿佛在热情地邀请每一位游客,一同登上天都峰,眺望远方。

《黄山望客松》则以一种深情的口吻,表达了松树对客人的期待与不舍。松树殷勤地站在雨台上迎接客人,却又在客人面前匆匆离去,挥手告别,期待着明年再次相逢。

《黄山送客松》则是一首充满热情与好客精神的诗作。松树的虬枝苍劲,双臂伸展,面容上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松树作为黄山的主人,热情地为游客送别,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客人的关怀。

描绘安徽风景的诗词

黄山的春天,万物复苏,红艳春花簇簇开放,仿佛在迎接远方的客人。《黄山盼客松》描绘了黄山盼客松的景象,轻舒巨臂,邀客登临天都峰远眺。《黄山迎春花》则展现了在黄山之巅,无人识得的深红浅紫之花,只有春知晓其真意。

《太平索道》中,飞悬半空的索道,头顶丹霞,仿佛触天。索道之下,九龙戏水,上方小翠仙子与诸仙共舞。《立马桥畔眺石刻》中,青鸾立于桥畔,龙飞凤舞,镌刻工笔书法双绝,黄山更添风韵。

《黄山桃花溪》则描绘了万树桃花漫山遍岭,霞光艳影映照龙川,粉凝脂蓄三春后,红谢溪头染碧泉。《黄山送客松》虬枝苍劲,伸臂相迎,面带春意,殷勤送客。《黄山松》则以磅礴之势,描绘了峭壑阴森,云气汹汹,松影翻飞,势如游龙,傲雪立于苍穹。

《黄山四绝》总结了黄山的四绝,松、岩、云、泉,黄山之美,尽显其中。《黄山陪客松》则讲述了一棵千年松树,千年陪客,任尔狂风暴雨,情不悔。《黄山古道》蜿蜒盘绕,犹如天梯,云梯鬼斧,栈道神功,黄山之巅,尽显古道之妙。

《猴子观海》中,石猴万载坐高崖,盼客归来手托腮,待到春暖花开,漫山遍野故人来。《过步仙桥》中,双桥可上天,群峰浮雾,百兽藏云,宛如仙境。黄山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更在于其诗画意境。

古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

古树名木,作为历史的活化石,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与变迁,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研究这些树木,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历朝历代的兴衰与人民的生活,从而撰写历史篇章,普及历史知识,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例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龙松,以其铁杆虬枝象征苍龙腾飞,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作为文化艺术的瑰宝,古树名木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他们的诗词画作中,常常描绘古树的风采,伴随着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增添了艺术的魅力。(这些故事如诗如画,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名胜古迹中,古树更是不可或缺的点缀。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如卧龙松的苍劲,为古迹增添了自然之美,让游客在游览中得到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如铁杆虬枝的“卧龙松”,成为游人驻足欣赏的焦点)

对于科学研究,古树是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们的年轮记录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是探索地球历史变迁的珍贵线索。(通过研究古树的年轮,科学家能揭示过去环境变化的秘密)

此外,古树还为树木生理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由于古树生命周期长,不同年龄阶段的树木并存,使得科学家得以研究树木生长、发育的完整过程,为研究树木的生理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样本。(它们在空间上展示了树木生长的时间序列,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验素材)

最后,古树名木在树种规划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研究古树,可以了解各类树种的生长习性和适应环境,为现代绿化和生态保护提供借鉴。(对于现代树种规划,古树的经验和适应性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扩展资料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描写冬天树枝的词

自然之美的描绘,不仅限于视觉上的震撼,更在于它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心灵触动。参天大树以其巍然之姿,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高大、粗壮的树干,茁壮、苍劲的枝叶,无不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和时间的积淀。这些词汇,如“苍翠”、“挺立”、“笔直”,不仅描绘了树木的外貌,更传达了它们内在的精神。

树木的繁茂与茂盛,是生命力的象征。它们遮天蔽日,为生灵提供庇护;而败叶与零落,则是对生命循环不息的诠释。傲然挺立的姿态,展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而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则赋予了树木以灵动与美感。迎风傲雪,展现了树木在逆境中的坚韧;生机勃勃,则揭示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活力。

除了树木,还有那些轻烟柳影、果树飘香的美景。垂柳依依、杨柳含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与婉约;而虬枝龙爪、盘根错节,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另一种野性与力量。这些词汇,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自然美的感受,也让我们更加敬畏和热爱这片土地。

总之,这些描绘自然之美的词汇,不仅是对自然界美好景象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力量的颂扬。它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因为这里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棵树,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