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慎独:修炼自我,独立人格的力量
克己慎独:修炼自我,独立人格的力量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出自 《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注释:
1.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
2."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3.不欺暗室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
4.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5.含章可贞:有美德,有功劳但又不去炫耀,同样也是保持谦虚的意思
扩展资料:
“君子慎独”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
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的大意为
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坏事有可能不会被发现,但他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道
德理念,不去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也不做任何坏事,此为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语最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
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
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大意是说蘧伯玉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
节,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中没有人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底线,是
卫国最品行端正的士大夫。后世以不欺暗室形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会去做昧着良心的
事情。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的大意可理解为: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能够坚守自我,不做违
反道德准则的行为,亦不做亏心事。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为什么要努力做到“慎独”?
要把“慎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谨慎从事,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它强调了道德影响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的精神,指出了一个人自觉实践道德行为的意义。因为,当一个人独处之时,没有任何外在力量的监督,最容易放松道德规范的约束,最容易放纵自我言行;而此时此刻,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念头,最细微的举行和最隐蔽不为人知的行为,也是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灵魂状况。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青年,应经过长期的艰苦的锻炼,努力做到“慎独”。为此,就不仅要“慎思”,而且要“慎言”、“慎行”;就不仅要从“隐处”下功夫,而且要从“微处”下功夫,使道德修养真正成为自我的内在要求。总之,加强道德修养,对我们每位大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过:“每天照一照镜子,看看镜框中的那个人,如果你感到害怕,那么你一定有愧在心;如果你感到自豪,那么你就做了一天真正高尚的你。”对啊,每天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道德修炼得如何,或许,成功就在那块镜子的背后!
前路慢慢当克己当慎独意思
时时保持正念,对自觉性要求更高,这是“克己”与“慎独”的精髓所在。无数革命前辈正是凭借这种高度自觉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忠诚、清白的典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我修养。
“克己”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诱惑和挑战无处不在,只有懂得克制,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这不仅是对外在行为的约束,更是对内心欲望的驾驭。通过“克己”,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不为外界所动摇。
“慎独”则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真正的修养是在任何时刻都能保持自律。这种自律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更体现在内心深处对思想的自律。通过“慎独”,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并纠正内心的瑕疵。
“克己”与“慎独”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先“克己”,才能在独处时保持“慎独”。而“慎独”的修炼,又能够进一步加深“克己”的效果。这种修养方式不仅适用于个人品德的提升,也适用于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利益所迷惑;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被诱惑所动摇。
让我们以革命前辈为榜样,时时保持正念,不断提高自我修养。通过“克己”与“慎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