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行政区域划分与变迁:全面解析我国行政区域概念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07日 01:45 33 访客


行政区划代码代码含义

行政区划代码中的两位数表示各级行政区划,从左至右依次解析如下:

前两位代表省级行政区,包括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具体编码范围为01-20表示省直辖市,51-70表示特别行政区,21-50则代表地区(自治州、盟)。

第三、四位表示市级行政区,具体编码范围为01-20表示省直辖市,21-50表示地区(自治州、盟)。这两位数字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城市。

第五、六位表示县级行政区。其中01-18代表市辖区或地区(自治州、盟)辖县级市,21-80表示县(旗),81-99则代表省直辖县级市。这两位数字用于标识具体的城市或县。

通过这六个数字的组合,行政区划代码全面地描述了中国各地的行政区域划分,方便各类统计、查询与管理。这不仅对于政府内部的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公众提供了获取精确地理位置信息的工具。

例如,如果一个行政区划代码为“110105”,则表示该区域属于北京市的朝阳区。其中“11”代表北京,“01”代表市辖区或地区,“05”代表具体的县(区)级行政区。

总体而言,行政区划代码是一种简洁、高效的信息编码方式,对于促进政府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为行政管理提供了便利,也为公众提供了获取准确地理位置信息的途径。

市级行政区是什么意思

市级行政区是指中国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层级,是地级行政区的另一种称呼。以下是关于市级行政区的详细说明:

定义:市级行政区,亦称地级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级行政区,指与地区、自治州、盟同一级别的行政区域,介于省级行政区与县级行政区之间,为省、自治区的行政分区。

划分:市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这些行政区域在行政管理上具有相对独立性。

数量:到目前全国共有283个地级市,以及其他类型的市级行政区如地区、自治州等。

与城市的关系:在中国城市的法定概念中,市级行政区通常包含设市城市,这些城市根据非农业人口数量被划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综上所述,市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层级,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包含多种类型的行政区域。

城市行政区域等于城市全区域么

城市行政区域不等于城市全区域。以下是具体解释:

定义差异:城市行政区域通常指的是城市的核心和紧密带,是城市行政管理的直接区域。而城市全区域则可能包括城市行政区域以及周边的一些非直接管辖区域,如管辖县等。

管辖范围:城市行政区域是城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区域,包括城市的核心区域和紧密相关的周边区域。而城市全区域的范围可能更广,涵盖了城市行政区域以及由城市政府间接管理或影响的区域。

行政划分:在行政区划上,城市行政区域有着明确的界定,而城市全区域则可能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不一定有明确的行政划分。

实际运用:由于通用名理解混乱,市管县级市、直辖市城市行政区域近似级城市城区市,所以城市行政区域一般要剔除管辖县行政区划外城市的直接管辖区域,以更准确地反映城市的实际管理范围。

综上所述,城市行政区域和城市全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城市行政管理的直接区域,后者则可能包括更广泛的区域。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目录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目录

绪言

本卷详述明代时期中国地方政区的设立与管理,从两京及布政使司政区的详细划分,到都司卫所的独特建置,再到总督巡抚辖区的构建,旨在呈现明代行政区划的全貌。

第一编 明代两京及布政使司政区

第一章 概论

本章概述明代政区划分的基本原则与背景,以及各布政司的设立与变迁。

第二章 京师

……详细解析京师的行政区划设置及其历史沿革。

……

第十六章 贵州布政司

这部分介绍贵州布政司的构成及地域特征。

……

以此类推,各章节依次探讨了山东、山西、河南等布政司的政区建置。

第二编 明代都司卫所建置

第一章 概论

这部分探讨了都司卫所研究的现状、设置特点及其与地方行政区划的关系。

第四节 都司卫所考证问题

深入解析都司卫所辖区定义及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难题。

……

……

以上内容通过详细的地区分析,揭示了明代军事与行政管理的紧密联系。

第三编 明代总督巡抚辖区建置

这部分聚焦于总督巡抚这一重要行政层级的管辖区域及其变迁。

主要参考文献

详细列出了研究明代行政区划的参考书籍和资料。

后记

总结全文,回顾研究过程和成果,展望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

扩展资料

依据《明史》、《明实录》、《明会典》、《大明一统志》、《寰宇通志》等史书及大量的地方志、文集、笔记等资料,对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主要构成即作为正式政区的布政司系统,以及作为非正式政区的都司卫所、总督巡抚的设置和辖区变迁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尤其是首次全面复原了明代特殊的“军管型政区”——都司卫所的设置全貌

人口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

人口的地域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

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这是指人口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情况。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口的居住和分布。例如,平原地区人口密集,而高原、山地等地区人口相对稀疏。

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这是指人口在不同行政区域内的分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是基于行政管理需要而进行的,不同行政区域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受到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口的城乡结构:这是指人口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分布情况。城乡结构是人口地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和变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乡村人口相对减少,形成了城乡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

这些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资源开发与利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同时,人口地域结构的差异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行政区划什么意思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行政区划是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按照地域划分出的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并设立相应的国家机关进行管理的制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这一规定为我国的行政区划提供了法律基础。

产生背景

行政区划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按地域划分行政区而不依氏族划分部落,体现了国家的地域性和权威性。

划分原则

行政区域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顾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权,便于统治劳动人民和分化少数民族。而在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则更加注重实现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团结。

现代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因素在行政区划的划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行政区划也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十六国政区十六国政权

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与政区特点如下

政权交替频繁:在中国北方,十六国时期的各王朝不断交替,有的立国几十年,有的仅存在两年。每一国通常占据西晋的数州之地,或一州之地,甚至不足一州,境域时有伸缩。

政区设置混乱:由于各王朝的不断交替和境域的伸缩,州郡的设置和变迁十分频繁,导致这个时期的政区十分混乱。

胡汉分治政策:一些政权实行胡汉分治政策,如前赵刘聪设立左、右司隶管理汉人,单于左、右辅管理胡人。这种政策体现了对不同民族的区分管理。

镇、城等行政区域的设立:除了州郡外,十六国时期还设立了镇、城等行政区域,如后秦有匈奴镇,西秦有大夏镇等。这些行政区域的设立进一步丰富了当时的政区体系。

政区制的演变:北魏统一中原后,着手进行政区统一工作。由于州境缩小,郡逐渐失去意义。到了隋代,政区制演变为州、县两级制,这是历史的发展与变迁的体现。

潘集镇行政区划

潘集镇是一个一级行政区域。以下是关于潘集镇行政区划的详细信息:

成立历史:潘集镇的行政区划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成立了潘集公社。1984年,更名为潘集乡。1990年,撤销乡级行政区划,正式设立潘集镇。版图面积与人口:1997年,潘集镇的版图面积达到了57平方千米,人口数量达到了3.2万人。行政村划分:潘集镇下辖17个行政村,包括潘集村、李兴村、魏圩村、草庙村、胡元村、东湖村、小圩村、王圩村、吴乡村、潘杨村、朱庄村、张圩村、集南村、交圩村、赵前村、赵后村以及大庄村。村庄代码:这些村庄使用代码340406103来标识其独特身份,共同构成了潘集镇的社区版图。

至今,这些行政村依然在潘集镇的管理下,共同推动着小镇的发展与变迁。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