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鳌头独占,状元荣耀:揭秘古代科举鳌头的奥秘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05日 00:35 29 漫统维


古代的状元为什么叫独占鳌头 ?

古代科举考试时,进士要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这是考试的最后一关。得中状元的人能很荣幸地站在金銮殿台阶上接榜。这个接榜的位置恰好在石阶上浮雕巨鳌的头上,所以人们便形象地称考中了状元的人为独占鳌头。

在科举制盛行的时代,殿试的第一名经过皇帝的钦点,便成为了一朝的状元,可以说是独占鳌头。那么,在古代,为什么状元会被称之为独占鳌头呢?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说法么?

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另一种传说,鳌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法力无边,能背负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被罚到东海为鳌。总之,鳌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

上古时代,老祖宗往往视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为保护神,其中的一种便是鳌。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刻巨鳌的浮雕,所以宫殿又称鳌宫。

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

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万乘之主的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御赐进士,荣耀之至,在金殿传胪大典、探花宴上出尽风头。

明清时的金殿传胪,一般于殿试后两天举行。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进士们个个身着崭新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得意洋洋,分左右两班站在文武百官后面,毕集于金銮殿丹墀下。 鼓乐声中,皇帝驾到升坐龙椅,群臣山呼万岁毕,礼部官员捧出钦定的金榜展开,由传胪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进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贯。

每唱到一名,由多个侍卫接力高声重复着从殿内传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均要连唱三遍,以示与众不同。新科进士听到传唱,走到中间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谢恩,成了天子门生。

传唱完毕,传胪官引导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阶下迎接殿试榜。其中的状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独个踏占在鳌头之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对此,清朝学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有载: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镌刻有升龙及巨鳌以此称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也就成了状元的代名词,频频出现在诗词戏曲中,如宋代叶适《蔡尚书挽词》:总角都鳌头,老生甘伏膺。 元代杂剧《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明朝沈受先《三元记》:胸中星斗敛,笔底云烟染,看春闱鳌头许谁先占?

独占鳌头历史传说

在东海之滨的天台山,羲和部落以其深厚的天文智慧闻名,她们最早识别出北斗七星,其中一颗被命名为魁,象征着至高荣誉。部落首领伯益在扶桑山的鳌头石上曾有奇遇,魁星点化他创作了《山海经图》,魁星自此被尊为掌管文运、功名与禄位的神祇,形象独特,赤发蓝面,翘足,手执朱笔,立于鳌头之上,魁仙阁即因此典故而建,遗址尚存。

自唐代开始,学子们在迎榜之时,状元会象征性地站在鳌头,这一传统被称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寓意首位或第一名的荣耀。各地考生、官员纷纷来到魁仙阁祈福和鳌头石许愿,希望得到魁星的庇佑。魁星对日照学子尤其青睐,宋元明三代就有四位状元出自此地。山脚下丁氏、秦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孕育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这样的杰出人物。

魁星,作为北斗七星中的一颗,象征着学问与智慧,被古人赋予主管文运的重任。在古代文化中,魁星的形象逐渐演化为一尊鬼神,手持墨斗和朱笔,立于鳌头之上,成为了科举考试中重要的象征符号。

扩展资料

独占鳌头,读音dú zhàn áo tóu。中国常用成语,出自元代无名氏《陈州粜米》,比喻那些在各个领域占首位或第一名。

什么是“鳌头”,为什么中了状元叫独占鳌头?

在中国的古代,国家为了广纳重要人才于是实行了科举制度,只有通过了会试取得了进士名额的学子,才可以进入殿试。然后入殿试由君主拟题考核,最后帝君钦点的进士当中的第一名就是状元,也被人称为“独占鳌头”。因为当时状元所站的地位置是单独站在鳌的头部,所以因此得名。

一、鳌是龙的儿子

大家都知道龙生九子,各一个儿子都是不一样的。而鳌也是九个儿子当中的一个,它的头部是龙的头、而背是龟壳、尾巴则是麒麟的尾巴的组合。还有另外一个传说,鳌是大海里面非常大的龟或鳖,它的法力十分的高强,可以将整个高山都背在身上游泳。本来它是龙王的第三个儿子,因为嘴馋偷喝了天帝的玉浆液,于是被惩罚到东海里面当一只鳌。所以说鳌这个物种是古代传说里面一种神兽。而在古代,古人就经常将鳌作为一种保护神。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会在在宫殿的门前面的台阶上面雕刻着大型的鳌,因此宫殿也被人们叫做鳌宫。

二、独占鳌头的来由

科举考试里面最后也是最高等的考试就是殿试。进入殿试是由帝君来亲自监考,并由他亲自钦点所录用的朝廷人才,可以说最后入三甲的身份荣耀之至。在明清两代的时候,“金殿传胪”都会在殿试举行之后的两天进行。当时会在太和殿举行,在一片鼓乐升起之后,“金殿传胪”就开始了。礼部官员会将金榜打开,由传胪官按照金榜来依次唱名,每唱到一个就会由后面的多个侍卫接着往外传递,从第一到三名的名次都要唱三遍,来代表他们的不同。最后状元、榜眼、探花会走到君主的阶下迎接殿试榜。状元稍微在前一些站在中间,后面榜眼、探花站两边,当时状元正好独自踏在鳌的头部,因此“独占鳌头”由此而来。

因为状元郎独自一个人站在鳌的头上,所以“独占鳌头”也就变成了状元的专用名词,并且经常在戏曲和影视剧中出现。古时的人们只有两条路可以实现人生的报付,一个是通过科举考试,另一个是从军参战。而科举考试成为了当时众多学子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

独占鳌头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科举时代,中状元被视为极高的荣誉。相传皇宫殿前石阶上刻有巨鳌的头,只有状元及第时才能踏上此石迎接榜单。后来,“独占鳌头”这一成语便用来比喻占据首位或第一名。

在元代戏曲《陈州粜米》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这里的“独占鳌头”形象地描述了状元在科举中的崇高地位。

据清人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记载,状元在殿试结束时,赞礼官会引导状元、榜眼等人至殿前。当他们抵达石阶前,状元会稍微领先,站在中陛石上。这块石上雕刻有升龙和巨鳌,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民间传说中,“独占鳌头”这一说法并非无稽之谈。据传,科举考试结束后,新科状元会首先被引导至殿前的特定位置,站在象征权力与荣耀的巨鳌之上,迎接殿试榜单。

这一习俗不仅象征着状元的荣耀,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科举考试的重视。通过“独占鳌头”这一成语,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社会对状元及第的推崇。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