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石头记:红尘幻境中的宝黛情缘之谜

百科大全 2025年04月01日 15:55 34 访客


《红楼梦》中贾宝玉念念不忘的”木石前盟“预示着什么?

表示他和林妹妹前生有缘,林是木,宝玉为石,林妹妹要以一生眼泪还他的恩情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偶得机缘,聆听仙曲,其中《终身误》中前两句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都道是红楼梦曲有暗示隐指之意,此处的金玉、木石自不例外。至于金玉指的是谁,不在此文论述之内,无需赘言,我只想谈谈木石。

将木石单独来分析,先看石是代指谁。程本红楼梦对石头记原本有个改动,就是把女娲弃石介绍成了神瑛侍者。程乙本: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有专家指出这是俗笔,是妄改,是不尊重作者,说得一点都不错。原文中石头是石头,神瑛是神瑛。想那石头“自恨粗蠢”,不得随意去那红尘,这才求助僧道二人。若早有飞来飞去,游玩自如的本事,又何劳二仙师呢?石头既然不是神瑛,那石头下凡后是不是转世为贾宝玉了呢?当然不是。石头化身为宝玉身上的那块通灵宝玉,书中的证据太明显了。

第一回: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同一回: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甲戌侧批:凡三四次始出明玉形,隐屈之至。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

第三回,宝玉见黛玉无玉,掷玉于地,脂评说道“试问石兄,此一摔,比在青梗峰下萧然坦卧何如?”(有专家说石头变做贾宝玉,原来黛玉摔的是宝玉,黛玉好力气,宝玉好脾气)

再如甲戌本第八回宝钗借看宝玉所佩之玉,宝钗将玉“托于掌上”,此处有脂评说道“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梗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

同一回:通灵宝玉正面图式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玉宝灵通 三二一

仙莫 知疗除

寿失 祸冤邪

恒莫 福疾崇

昌忘

书中还有不少明显是石头语气的话语,就不一一举例了。女娲弃石就是宝玉身上所配之玉。

神瑛下凡后转世者才是贾宝玉。先看神瑛之瑛字,意思为似玉之宝石,暗指贾(假)宝玉。神瑛居赤瑕宫,赤字点怡红公子,瑕字脂评就作了解释: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有说神瑛下凡变做甄宝玉,石头借了神瑛相貌化作贾宝玉,观点固新,但不可采信。石头要真有这么大的本事,怕也不必一直在荒山野岭唉声叹气,早下凡享受去了。不知道持此说者的依据是不是《红楼梦》中说到该石头曾被僧道二仙赋予了“奇处”,我想石头被赋予的那几样“奇处”应该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绝非是什么大变活人。而且书中说得很明白,石头不过是在诸多“风流冤家”转世时被“夹带于中”而已。有人认为宝玉所配之玉起到一架摄像机作用,是个冷眼旁观者,很有道理,突显了其是“夹带于中”。那么甄宝玉又是何者?其实脂评已经点出了,二者合而为一,一分为二,知贾即知甄。甄宝玉和贾宝玉的事迹是真真假假来写,正符合了作者“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之意。所以石头是通灵宝玉,神瑛是贾宝玉。木石之石是指神瑛即贾宝玉。

再看看木石之木是指谁。有说此木代指湘云,而非黛玉。理由是黛玉前身乃绛珠草,此草至多是花,保不齐就是草,缘何称木,木即树也。乍听很有道理,实际上反驳一句就看出其中问题。湘云难道就是树了?海棠花也只是花而已。持此说者解释道,湘云原型姓李,李姓本是“理”,避乱逃到一颗李树下得活,遂改姓李。有说林黛玉原型是竹红玉,竹难道不是“木”?既然可以采纳湘云原型姓李,为何不采纳黛玉原型姓竹的观点?老舍的《正红旗下》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但不会有人会对号入座,认为里面的“我”就是老舍本人。钱钟书发表《围城》后,有不少人说方鸿渐就是钱本人,而方老爷子就是钱的父亲,只要看看杨绛在《围城》后的结语就知道到底能不能把小说人物和现实人物完全划等号了。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可以反映到真实生活中,但小说更多的是艺术的夸张,否则红楼梦将是一本传记而不是小说了。比如贾宝玉,有说其原型是曹雪芹,有说其原型是脂砚斋......那如何解释这段脂评呢: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不曾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奇传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至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湘云之原型是李家之女,实在无法得到证明,毕竟这位专家不是曹雪芹,也不是曹雪芹之代言人,更不会是那位大概叫做李兰芳的代言人。若如此偏执不利于研究。虽然木之本意是树,木石之典《孟子》中就有:舜...与木石居。那位专家还是位精通诗词的高手,如这般严格地去抠字眼,未免大失雅兴。有说木石出处在于香山,聊作谈资。我以为木是指黛玉。

黛玉(绛珠草)与宝玉(神瑛)为木石前盟,书中也写得明白。第三回: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甲戌侧批:正是想必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同一回: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第一回,僧人讲述神瑛与绛珠草之间的情缘时,有脂评发表感慨加以说明: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也。脂砚斋引了一句古人的诗,但故意有修改:“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句原作一花一竹如有意。那么请问,此处的“花”和“石”是指谁呢?如果承认此处的“花”是指绛珠草,“石”是指神瑛,那“草”不也是“花”,“玉”不也是“石”吗?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寂寞林之林难道也是木。

有位专家在其新作中言:宝玉对黛玉,不过是时日长久,方衍生出一点爱恋之意。敢情宝玉尊敬宝钗,疼怜黛玉,只爱湘云。那32回宝玉那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又作何解呢: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是所谓的“一点”爱恋之意吗?反正我读起来感觉不是那么简单。三十四回: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蒙侧批: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我想宝玉虽口中说为“这些人”死,此时怕主要是指为黛玉死。

由上述看来,无论如何我也不能把宝玉口中的木石姻缘联想到湘云身上去,如果金玉姻缘之金玉是湘云(金麒麟)宝玉(通灵玉),木石姻缘之木石还是湘云(李乃木)宝玉(石头),那前80回种笔浓墨描写之黛玉宝钗也太可怜了,入薄命司理所应当。不知各位意见如何?

最后还要插一句,有说林黛玉为麟待玉,即金麒麟等待贾宝玉,实在是有街头问字算命之嫌。居然还称其科学,并用反切法从麒麟二字切出芹字,认为湘云宝玉即脂砚雪芹。我从脂砚二字可切出沾(实在对不起,拼音法里找不出zhan字,拿同音字代替)字,难道脂砚是雪芹不成?

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哪一个传说?

木石前盟,《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讹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

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顽石成为了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

故事由两个神话开头,渲染出了佛道的因果关系,以及人生如梦的主旨。

可是宝玉口中的“木石前盟”竟然只是一厢情愿的讹缘,起到了当头棒喝的效果,乃是作者苦口婆心的劝诫:放下情迷,原本人生如梦。

扩展资料: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中的谜语?

1、谜面:镂檀镌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松球

解析:像檀、梓木雕刻玲珑剔透的鳞片层层,这是天然生长,哪里是能工巧匠堆砌成?虽是悬在半天里任它风吹雨打,却哪里听到塔铃的响声?根据译文,确实可以推测出,谜底是松球。

2、谜面: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竹夫人

解析:竹夫人又名竹女,竹膝、竹几。是用竹蔑编成或用整竹作成。中空透风,署天睡觉时抱以取凉。因其中空,所以说"有眼无珠腹内空"。梧桐二句以秋、冬时竹夫人被弃置不用指她与宝玉的夫妻生活短暂。

3、谜面: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打一用物 (更香)

解析:由于更香本身有计时的功能,所以是“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即五更天。一般的炉香点上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添加香料。更香却可以燃烧很长时间不需要添料,所以是“五夜无烦侍女添”。

4、谜面: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砚台)

解析:砚台完全符合谜面的“身自端方”和“体自坚硬”。

5、谜面: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 (爆竹)

解析:妖魔当象征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秦氏出丧、元纪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恰切的谶语。

百度百科-红楼梦灯谜谶语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