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蛉幼虫习性解析:揭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之道
è¾½å®å°åº 主è¦ç çç±³ç è«å®³ ååå¸ï¼
çç±³æ¯è¾½å®çä¸»æ ½ä½ç©ï¼å¹´åç§æ¤é¢ç§¯å¨2000ä¸äº©å·¦å³ï¼æ»äº§å¨800ä¸å¨ä»¥ä¸ï¼å ç²®é£æ»äº§é55ï¼ å·¦å³ãéæ©ä¼è¯ççç±³åç§æ¯å æå¸¸è§ç è«å®³çå ³é®ï¼å¸¸è§ççç±³ç è«å®³ä¸»è¦æçç±³èãç²è«ãçç±³ä¸é»ç©ç ãç米大æç ãçç±³èåºè ç ã常年ç è«å®³å¯¼è´çç±³åäº§å¹ åº¦è¾¾7~10ï¼ ï¼éå°ç è«å®³å¤§åå¹´å¯å产15ï¼ å·¦å³ã对è¿å ç§çç±³ç è«å®³é²æ²»æ¹æ³å¦ä¸ï¼
1 çç±³èçç°é´è¯æå鲿²»æ¹æ³
çç±³èåå«é»å¿è«ï¼è¿ç§ç è«å®³ä¸ºå¤é£æ§å®³è«ãå¨ç°é´è¯æä¸å®çæè«æ·¡é»è²ï¼ä½é¿12~15mmï¼ç¿ å±24~25mmï¼åç¿ æ·¡é»è¤è²ï¼åç¿ æ·¡è¤è²ãåµåææ¤åå½¢ï¼é¿1mmï¼åé±¼é³ç¶ï¼å产为乳ç½è²ãå¹¼è«æ«é¾ä½é¿20~30mmï¼å¤´ååè¸æºè¤è²ãè¹çººé¤å½¢ï¼é»è¤è²ï¼é¿15~16mmï¼å°¾ç«¯é»è¤è²ãå¹¼è«åæè¡¨ç°å¨åµåéè¿ï¼åçªç¶âçâï¼2é¾å¹¼è«é»ç©¿å¶å·ï¼å±å¼åç°æ´é½åæåãåç©æ¶ï¼å¹¼è«éä¸å°è±ä¸åºé¨ï¼ä»¥åé»èæ¤æ ªèä¸é¨ãéç©æé¨ï¼é ææ¤æ ªææã鲿²»æ¹æ³ï¼ä¸æ¯éç¨åä¸é²æ²»æ¹æ³æå¤çè¶å¬å¯ä¸»ï¼åå°è«æºåºæ°ï¼åæå°±æ¯ç§æ¤è¯±éç°ãäºæ¯éç¨çç©é²æ²»æ¹æ³å¯ä»¥å©ç¨èµ¤ç¼èçåµï¼å¨çç±³è产åµåçåçæ3次æ¾èï¼æ¯å ¬é¡·è®¾æ¾èç¹75~150个ï¼å©ç¨ç½åµèæ²»èï¼å¨å¿å¶ææé¢ç²åï¼æ¯å å«åçå¢å50~100äº¿ï¼æé¢ç²10~20åï¼æå ¥å¿å¶ä¸ä¸ï¼æ¯æ ª1~2å ï¼å©ç¨èäºéæèæ²»èï¼å¿å¶æ«ææå ¥å¿å¶ä¸ä¸ï¼æ¯æ ª1~2å ã䏿¯éç¨åå¦é²æ²»æ¹æ³ï¼1ï¼ å¯¹ç¡«ç£·é¢ç²åï¼0.2ï¼ è¾ç¡«ç£·é¢ç²åï¼2.5ï¼ èèçé¢ç²åï¼å¿å¶æ«ææ½å ¥å¿å¶ä¸ä¸ï¼æ¯æ ª2å ã
2 çç±³ç²è«çç°é´è¯æå鲿²»æ¹æ³
æè«æ·¡é»è²ãç°è¤è²ï¼ä½é¿20mmï¼ç¿ å±30~40mmï¼åç¿ ä¸å¤®å¤ç¼æä¸¤ä¸ªæ·¡é»è²åæï¼å¤å¤§å å°ï¼åç¿ åºç¿ ç¼°1æ ¹ï¼æ±æ¡å¨é¡¶ç«¯1é¿åºãåµåé¦å¤´å½¢ï¼ç´å¾0.5mmï¼å产乳ç½è²ï¼æ¸åé»è²ãè¤è²ãé»è²ãå¹¼è«å ±6é¾ï¼èé¾å¹¼è«å¤§äº9.18mmï¼å¤´é¨æâå «âåè¤çº¹ï¼è线ç½è²ãè¹çº¢è¤è²ï¼ä½é¿19~28mmï¼è ¹æ«å°¾åº3对ã严éåçæ¶çç±³å¶çå ¨é¨è¢«åå ã鲿²»æ¹æ³ï¼è¯±åµæ¶å°è°·è3æ ¹ãçç±³ãé«ç²±å¶10~20çæææï¼æäºç°é´ï¼æ¯å ¬é¡·750æä»¥ä¸ï¼3å¤©æ´æ¢ä¸æ¬¡ï¼éä¸å¤çãåå¦é²æ²»ï¼å·ç²2.5ï¼ æç¾è«ç²ï¼5ï¼ é©¬æç¡«ç£·ç²åï¼æ¯å ¬é¡·22.5~37.5å ¬æ¤é²æ²»3é¾ä»¥åææè¯å¥½ï¼å·é¾90%æç¾è«æ¶ä½1000åæ¶²ï¼50ï¼ æè硫磷乳油1000åæ¶²ï¼2.5ï¼ æº´æ°°èé ¯ä¹³æ²¹2500~3000åæ¶²ï¼ææ¯å2.5ï¼ æç¾è«ç²åæ¯å ¬é¡·ç¨è¯22.5~30å ¬æ¤å è¿çç»å3000~3750å ¬æ¤ï¼æäºçç±³å¿å¶ä¸ãçç©é²æ²»ï¼èäºéæè类群å«èé2亿/毫åèæ¶²ï¼ç°é´å·é¾ï¼ç²è«æ ¸åå¤è§ä½ç æ¯ã
3 çç±³ä¸é»ç©ç ç°é´è¯æå鲿²»æ¹æ³
çç±³ä¸é»ç©ç åç§°ä¹ç±³ãåçç±³ï¼ç èå¯å¨ç§¸ç§ãç²ªè¥æç²éäºç§å表é¢è¶å¬ï¼å¬å¢åå¨å壤ä¸åæ´»2~3å¹´ï¼è¯¥ç æ¯èæçç³»ç»æ§ä¾µæç 害ï¼ä¸å¹´ä¾µæä¸æ¬¡ãç°é´è¯æï¼éç©åç ç©çï¼ä¸é¨è¨å¤§ï¼é¡¶é¨è¾å°ï¼æç©å¤é¨è¾å¥½ï¼å é¨ä¸å¢é»ç²åæ£ä¹±çä¸ç¶ç©ãéç©åç è±åºè¢«ç ´ååé»ï¼è±å¨åå½¢ï¼éè±åæé»ç²ï¼ç æ ªç®åã鲿²»æ¹æ³ï¼éç¨æç åç§ï¼åä¸é²æ²»ï¼ç¦æ¢ä»ç åºè°è¿ç§åãè¿è¡é«æ¸©å è¥ãæç»çè¥ä¸å°ãä¸å¹´ä»¥ä¸è½®ä½ãåæ¶æ¸ é¤ç ç¤åç æ®ä½ï¼è¯å鲿²»æç§åå è¡£ï¼æåæè¯ç§æ¯1ï¼40è¿è¡å è¡£æ10ï¼ ç¯å乳油20å æ¹¿æç§å100å ¬æ¤ï¼å é·24å°æ¶æ50ï¼ å¤èçµæç§åéé0.7ï¼ æç§ã
4 ç米大æç ç°é´è¯æå鲿²»æ¹æ³
ç米大æç æ¯çç±³çéè¦å¶é¨ç 害ä¹ä¸ãç åè以èä¸ä½æåçå¢åå¨ç ç»ç»å è¶å¬ï¼ç èåé£é¨ãæ°æµä¼ æï¼ä¸å¹´å¯å¤æ¬¡ä¾µææ¤æ ªï¼çç±³èªèæè³åæåå¯åçãç°é´è¯æï¼ä»ä¸å¶é¨å¶çå¼å§ï¼åç é¨ä½åºç°æ°´æ¸ç¶æç°ç»¿è²å°æç¹ï¼å沿å¶èæ¹åè¿ éå两端æ©å¤§æé»è¤è²æç°è¤è²æ¢å大æï¼ç æä¸é´é¢è²è¾æµ ï¼è¾¹ç¼è¾æ·±ï¼åæç æå¸¸çºµè£ï¼ä¸¥éæ¶å¶çå黿¯æ»ï¼æ½®æ¹¿æ¶ç æè¡¨é¢æç°é»è²éå±ã鲿²»æ¹æ³ï¼éç¨æç åç§ãåä¸é²æ²»ï¼éææ©æï¼æ½è¶³åºè¥ï¼å¢æ½ç£·é¾è¥ï¼åç坿¤ï¼ä»¥éä½ç°é´æ¹¿åº¦ï¼å®è¡è½®ä½åæ¸ é¤ãæ·±åç æ®ä½ï¼è¯å鲿²»ï¼50ï¼ å¤èçµ500åæ¶²ï¼50ï¼ ç²åºç¡«èçµ600åæ¶²ï¼75ï¼ ç¾èæ¸ 800åæ¶²é10天é²ä¸æ¬¡ï¼è¿ç»é²æ²»2~3次ãè¿æ50ï¼ ææµ·å ï¼10ï¼ ä¸é«ï¼70ï¼ ä»£æ£®é°éï¼50ï¼ èæ ¸åï¼70%坿å¾çã
5 çç±³èåºè ç çç°é´è¯æå鲿²»æ¹æ³
èåºè ç åå«éæ¯ç ï¼å±äºåä¼ ç 害ï¼ç åèå¨ç§åãåå£¤ãææºç²ªè¥ä¸çç æ®ä½ä¸è¶å¬ãç°é´è¯æï¼ä»æ ¹é¨ä¼¤å£ä¾µå ¥ï¼ä¸è¬ç±ä¸é¨å¶çåä¸è¿ éæ©å±èè«ãå¶çç°ç»¿è²ï¼æ°´ç«ç¶ï¼å鿝ç¶ï¼å¶ç鿏åé»èæ»ãç æ ªèåºé¨å软ï¼å é¨ç©ºæ¾ï¼é飿ææãä»å¼å§è§ç å°å ¨æ ªæ¾çä¸è¬7天ï¼çç1~3天ï¼é¿ç坿ç»15天ãçç±³çæµæå¼å§åç ï¼ä¹³çè³è¡çæè¿å ¥ç çé«å³°æã鲿²»æ¹æ³ï¼ç§æ¤æç åç§ãåä¸é²æ²»ï¼é彿æï¼ä¿æç°é´éå åè¯å¥½çå壤鿰æ§ï¼æ°®ç£·é¾åç使ç¨ï¼å°¤å ¶æ¯æ°¯åé¾è½å轻该ç çåçï¼10å ¬æ¤/äº©ï¼æå¥½ç°é´å«çåè½®ä½æ¢è¬ï¼ç§åå¤çï¼æç§å25ï¼ ç²é宿ç§ï¼æç¨ç§åéé4ï¼ æ5ï¼ æ ¹ä¿ç§è¡£åæç§ãçç©é²æ²»å©ç¨å¢äº§èæç§åééç0.2ï¼ æç§ã
粘虫的天敌是什么
幼虫6、7月间危害麦类、谷子、玉米等作物,7月中旬至8月上旬二代成虫羽化向南迁至华北、黄淮地区产卵,发生第三代。第三代幼虫7月中、下旬至8月间危害玉米、谷子等禾谷类作物,三代成虫8月底至9月上、中旬羽化后迁飞到长江以南各地产卵,发生第四代,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农药消灭病虫害,见效快、功效高、不受时间或地域的限制,因而大部分朋友所喜爱;可根据有害生物、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栽培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害。比如可以培育与利用抵抗力强的品种、改变耕作栽培方式、合理调整农作物品种的布局、尽力加强田间管理等,下面来看看粘虫的天敌是什么吧
粘虫的天敌很多,如蛙类、麻雀、燕子、鸟类、螨类、线虫、蚂蚁、步行虫、黑卵蜂、螟蛉绒茧蜂、寄生蝇、姬蜂类及寄生菌、多角体病毒等,对粘虫的发生都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1、粘虫的发生数量与发生期影响很大。粘虫适于温暖高湿的条件,各虫态适宜的温度在10~25度之间,适宜的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成虫产卵的适宜温度为15~30度,相对湿度为90%左右。湿度对卵的孵化影响较小,但对幼虫的成活率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低龄幼虫影响最大,在23度的适温条件下,当相对湿度为80%、75及50%时,一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23.3%、40%、81%
2、食料条件的影响:成虫必须取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卵巢才能发育成熟并正常产卵。粘虫幼虫食禾本科植物时发育快、虫体重,羽化后产卵量大;食小蓟和苜蓿的幼虫发育慢,羽化为成虫不能产卵。
3、栽培技术的影响:成虫喜在潮湿、作物生长茂密的地块产卵,田间杂草丛生的地块产卵也多,因此,在密植、多肥、灌溉条件好、生长繁茂的小麦、谷子、水稻田或荒草多的玉米、高粱地里粘虫发生较多。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粘虫的天敌是什么的内容,当植物上出现粘虫时可以用天敌来辅助治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地老虎的最佳防治方法
减少虫源:农作物收获后,对地块进行翻耕晒田,清除密生的杂草。 人工捕捉:扒开萎蔫苗周围的泥土,挖出地老虎的大龄幼虫并杀死。 药剂防治:在作物根旁撒施用辛硫磷乳油制成的药土。 生物防治:在田间投放广赤眼蜂等天敌进行捕杀。
地老虎如何有效防治
1、减少虫源
在各种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对地块进行翻耕晒田,以杀死土壤中的幼虫和蛹,同时做好田间杂物的清理工作,清除密生的杂草,有效减少地老虎成虫产卵的寄主和幼虫的食料,并在栽培作物时采用水旱轮作。
2、人工捕捉
在地老虎高龄幼虫的盛发期,每天清晨要巡视田间,找出萎蔫苗和枯心苗,然后扒开周围的泥土,挖出地老虎的大龄幼虫,并将其杀死,或者将新鲜泡桐叶、烟叶浸泡,于傍晚时分撒成小堆进行诱捕。
3、药剂防治
用50 %辛硫磷乳油与细沙土搅拌均匀制成药土,然后在作物的根系旁开沟撒施,随后覆土掩埋,防止地老虎危害植株,还可以将杀虫剂和切碎的青菜叶混合,在田间堆成小堆,以引诱地老虎幼虫取食毒杀。
4、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地老虎的天敌进行捕杀,它们的天敌种类丰富,主要有螳螂、广赤眼蜂、螟蛉绒茧蜂等,可以在地老虎爆发的时期,于田间投放大量的天敌,它们具有优良的杀虫活性,能够将其清除干净。
最后总结,我们通过以上关于地老虎的最佳防治方法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地老虎的最佳防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螟蛉子是什么意思
螟蛉子是一种昆虫的幼虫。具体来说,螟蛉子指的是螟蛉的幼虫,这是一种绿色的小虫子,常常聚集在植物叶片上。以下是关于螟蛉子的
螟蛉子主要在农作物上生长,它们以植物的叶片为食。这些幼虫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叶片的破损,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在某些情况下,螟蛉子还可能成为其他天敌的猎物,形成食物链中的一环。此外,人们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也可能使用“螟蛉子”来形容其他具有相似特性的生物或情况。在某些地方的文化或方言中,螟蛉子可能有特殊的含义或用法。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它主要指的是螟蛉的幼虫阶段。为了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可以查阅昆虫学相关书籍或咨询农学专家。这些专家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螟蛉子的生活习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螟蛉子指的就是螟蛉的幼虫阶段,这些幼虫对农业有一定影响,并可能与其他生物形成食物链关系。如需了解更多有关螟蛉子的信息,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家意见。希望以上解释能帮助理解螟蛉子的含义。
怎么防治葫芦上的地老虎
警纹地老虎成虫体长16~20毫米,翅展33~37毫米;前翅灰白至灰褐色,环状纹与肾状纹配置似惊叹号。卵半球形,直径0.7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孵化时呈黑色;表面有隆起的纵横线。老熟幼虫体长38~42毫米;头部黄褐色有1对八字形黑褐色条纹,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下面几种:器械捕杀,例如粘虫网、粘虫板等;诱杀,例如灯光、性诱剂等;阻隔,设置适当的障碍物,防治有害生物为害或蔓延;适时正确施药可以减少喷药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对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伤害,维持生态平衡,那么怎么防治葫芦上的地老虎呢
1、灯光诱杀
对于3龄以上幼虫,可在每天清晨,在田间检查、补苗时,拨开被害株周围表土,寻找捕杀幼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可用灯光诱杀或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减少产卵虫源。
2、撒施毒土
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加水适量,喷拌在125公斤~175公斤细土上,制成毒土,撒在心叶里毒杀幼虫。或每667平方米用2.5%敌百虫粉1.5公斤~2公斤,拌细土10公斤左右,撒在心叶里毒杀幼虫。
3、毒饵诱杀
用90%晶体敌百虫0.5公斤加水三四公斤,喷在50公斤碾碎炒香的棉籽饼或麦麸上;或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拌棉籽饼(或铡碎的鲜草)5公斤撒施。也可在种植前把新鲜菜叶浸在90%敌百虫晶体400倍液中,浸10分钟,于傍晚施入田间进行诱杀。毒饵或毒草在傍晚撒到幼苗根际附近,每隔一定距离一小堆,每667平方米用量为15公斤~20公斤。
4、药液灌根
在虫龄较大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灌根。安全间隔期为5天~7天。
5、喷施药液
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3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在防治适期内进行地面喷洒。也可用2.5%敌百虫粉每667平方米1.5公斤~2公斤喷粉。喷施药液时,应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6、生物防治
小地老虎有很多的天敌,如中华广肩步甲、夜蛾瘦姬蜂、螟蛉绒茧蜂等,通过保护利用田间自然天敌,可减轻小地老虎的发生和危害。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怎么防治葫芦上的地老虎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浏览本网其他栏目内容,以便让种植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甘蔗螟虫有哪些生活习性
甘蔗螟虫成虫夜间活动,在春植蔗拔节前产卵于蔗苗基部,后期产卵在蔗茎上,均散产。幼虫化后,钻入叶鞘间,逐渐下移。在甘蔗幼苗期和分蘖期,幼虫常从地下部的芽生长带或叶鞘间隙侵入为害蔗苗,蛀道弯曲,蛀孔外常露虫粪;甘蔗伸长期多潜入叶鞘间隙,再从芽或生长带侵入茎内,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农药消灭病虫害,见效快、功效高、不受时间或地域的限制,因而大部分朋友所喜爱;可根据有害生物、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栽培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害。比如可以培育与利用抵抗力强的品种、改变耕作栽培方式、合理调整农作物品种的布局、尽力加强田间管理等,下面一起来看看甘蔗螟虫有哪些生活习性吧
广东、广西年生6—7代,海南、台湾7—8代,无明显休眠期。世代重叠,终年为害。广东珠江三角洲3月中下旬成虫产卵5月迅速增加,6月进入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渐减,8—10月很少,11—12月卵量又趋回升,田间出现枯心苗。广西全年可见6—7次高峰,其中3—6月发生量大,为害宿根蔗和春植蔗的蔗苗。福建则于8、9月出现2个为害高峰,为害相当严重。成虫白天栖息在蔗叶上或叶鞘处,黄昏后活动,午夜1—3时交尾。雌蛾把卵产在蔗株基部60cm处以下,苗期则把卵产在叶片或叶鞘上,拔节剥叶后多产在蔗茎表面。幼虫喜在中午孵化,初孵幼虫下爬潜入叶鞘里,逐渐下移从蔗芽或根带处嫩的部位侵入或为害,把芽眼吃空。老熟幼虫在蛀孔处做茧化蛹。天敌有黑卵蜂、姬蜂等。
收蔗时在茎秆低处砍斩;适时清除残茎枯梢;选用无虫健苗;蔗成长期勤剥枯叶;在螟卵盛期喷施敌百虫、杀螟松或杀虫脒、磷胺、螟蛉畏等农药;利用天敌赤眼蜂、红蚂蚁等。此外,还可用雌虫的性外激素粗提物诱捕雄蛾,以及用合成黄螟性外激素防治黄螟。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甘蔗螟虫有哪些生活习性的内容,当发现甘蔗上出现此类虫害要及时治理,另外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螟虫的知识,希望大家有时间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如何预防果树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粟、禾本科杂草。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那么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物理机械防治虫害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等各方面,不过农村普通的种植户,最适宜常采用的还是下面几种:器械捕杀,例如粘虫网、粘虫板等;诱杀,例如灯光、性诱剂等;阻隔,设置适当的障碍物,防治有害生物为害或蔓延;适时正确施药可以减少喷药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对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伤害,维持生态平衡,那么如何预防果树稻纵卷叶螟呢?
1、四氯虫酰胺。主要剂型有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属鱼尼丁受体激治剂类杀虫剂。该药对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高的活性,施药后虫体症状表现为抽搐、拒食,最终死亡。防治时每亩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40毫升,对稻纵卷叶螟、大螟等害虫有稳定的防效。该药可以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农药混用,有些地区在与这些药剂混用时将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的药量减半,也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大面积的生产上与这些药剂混用时,应用足40毫升,不建议减少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的用量,以确保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2、硬朗。硬朗剂型为4.75%阿维茚虫威可湿性粉剂,含阿维菌素1%、茚虫威3.75%。另外,硬朗还有一种剂型是15%茚虫威悬浮剂,又名安打,同样内含阿维菌素和茚虫威。它们均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防效。硬朗杀虫谱广,见效快,持效期长,喷雾后药物能很好地向水稻叶片里渗透,耐雨水冲刷,耐紫外线光,耐高温,可杀死叶片表皮下的害虫,有效地防治稻纵卷叶螟、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害虫在取食带药叶片后数小时内即停止取食,持效期可达7~14天,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效。一般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每亩用15%茚虫威悬浮剂8毫升,虫龄较大时,每亩用药量加大至1 2毫升,防效可明显提高至95%以上。使用时需注意,阿维菌素和茚虫威均没有内吸性,需要有足够的水量保证药物在叶面的分布。因此,手动喷雾器喷雾一般要求每亩用水50公斤,弥雾机喷药每亩宜用足30公斤水。
3、丁烯氟虫腈。主要剂型有5%丁烯氟虫腈乳油,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杀虫机理是阻碍昆虫r-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正常传递代谢,破坏害虫的中枢神经系统而致死,能有效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成虫及幼虫。防治稻纵卷叶螟一般掌握在卵孵盛期或蛾高峰期后7天左右用药,每亩用药40~50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雾。
4、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尤其是寄生天敌,有的代别寄生率甚高:近年普查,国内已发现稻纵卷叶螟天敌11科42种。其中包括卵期天敌3种,幼虫期天敌22种,虫、蛹期跨寄生天敌8种,蛹期天敌9种。从卵到蛹都受到天敌抑制。全代寄生率在20~50%,以三、四代寄生率为高。作用较大的天敌有:卵期的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幼虫期的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拟螟蛉绒茧蜂,赤带扁股小蜂;蛹期的稻苞虫赛寄蝇、无脊大腿小蜂、螟蛉瘤姬蜂等等。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如何预防果树稻纵卷叶螟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关于稻纵卷叶螟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可以让种植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水稻8月份病虫害防治技术
虫害在黑龙江省水稻作业区主要有稻螟蛉在8月上旬发生危害,幼虫沿叶脉啃食叶肉,形成白色条纹,特别在三_后食量增大,会将叶面啃食成许多缺刻,幼虫老熟后在稻叶尖端吐丝折叶做成叶苞。防治上常用2.5%功夫或者拜耳优福宽等进行飞防。
水稻进入8月份如何预防病虫草害?
现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七月末8月初正是水稻进入抽穗的开花结实期。
这个月份是水稻产量的形成期,这个时期的水稻最易感染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褐变粒等病害,又易受低温冷害还有一些虫害的侵害。
所以我们农户一定要狠抓这个时期的田间管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①首先防病健株这块
7月中下旬—8初水稻将出现节瘟和穗颈瘟,特别是长势旺的田块,我们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水稻的飞防保健。
推荐几个常用配方
(1)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枯草芽孢杆菌+芸台素+磷酸二氢钾此方兼治水稻纹枯病和其他病害同时具有增产作。
(2)吡唑醚菌酯+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剂+芸台素+磷酸二氢钾,此方防治稻瘟病的同时对细菌性褐变穗有治疗预防作用。在飞防喷施一次后10天左右可以在喷一次。
2、病虫害防治
虫害在黑龙江省水稻作业区主要有稻螟蛉在8月上旬发生危害,幼虫沿叶脉啃食叶肉,形成白色条纹。
特别在三_后食量增大,会将叶面啃食成许多缺刻,幼虫老熟后在稻叶尖端吐丝折叶做成叶苞。防治上常用2.5%功夫或者拜耳优福宽等进行飞防。
③杂草处理
8月份长穗期除草作业基本结束,但是田间还会有些残余杂草还有池埂上的杂草也不容忽视。
他们是下年杂草的根源我们要及时拔除田间大草和稻稗,池梗要用草甘膦+2.4喷施灭除。保持田间清洁,防止杂草蔓延重复,为水稻创造良好通风透光环境。
总之水稻进入八月长穗期防病防虫是重点!预防保健很重要,田间管理抓上去,我们的水稻产量自然不会少。
菜蛾为什么喜欢吃农作物?
害虫
危害农林作物的生物
共2个含义
害虫,顾名思义,即有害的虫子,是人类对一些虫类动物的定义,与益虫相反,主要分为昆虫类与非昆虫类,且种类与数量繁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害虫,例如蚊子、苍蝇、跳蚤、蟑螂等;这些小生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给植物带来死亡与严重灾害。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陈述:“世界上玉米有200多种昆虫危害,榆树上有650种害虫,栎树上有1400种害虫……。” 把啃食农作物等的植食性昆虫列为害虫,从生态学、经济学上来说均是不科学的。农作物、植食者、肉食者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植食者取食农作物,由于其数量多少不一,对农作物的影响也不一样;同时, 农作物对植食者取食的反应也不同。而一些植食性昆虫泛滥成灾造成危害往往是生态失衡的结果,而这种失衡是人类引起的。人类因经济发展等利益需求,破坏了原生植被,并大量种植经济性作物或经济性树种,造成原生植物多样性减少,特定植物(农作物等经济植物)过多,造成植被单一化,原生植物被替换成了经济植物,让大部分依赖原生植物为生的昆虫减少甚至消失,而那些以经济作物为食的植食性昆虫却因此受益,加上鸟类等捕食性天敌也因为人类活动减少。缺少了竞争和天敌控制,加上大量的食物,导致了那些以经济植物为食的植食性昆虫大量繁殖,泛滥成灾,成为了所谓的害虫。因此,人类引进外来物种,改造环境使植被单一化等因素都是引发虫灾的重要因素!
中文名
害虫
外文名
pest
简介
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
大多数属于
昆虫
涉及的领域
农业
基本简介
害虫(pest)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的昆虫的总称。一种昆虫的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当复杂的,常常因时间、地点、数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易把任何同我们竞争的昆虫视为害虫,而实际上只有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对人类造成危害。如果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小、密度低,当时或一段时间内对农作物的影响没有或不大,那么它们不应被当作害虫而采取防治措施。相反,由于它们的少量存在,为天敌提供了食料,可使天敌滞留在这一生境中,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 应把这样的 “害虫” 当作益虫看待。或者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虫不能猖獗,从而对植物有利。
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就被认为是害虫。即使是害虫,也不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当防治成本大于危害的损失时。在计算成本时,不但要包括直接成本(如农药、人工等费用),也应包括那些有害农药对环境、人类的伤害代价。
害虫和益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蚂蚁有时是害虫,那是因为蚂蚁老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蚂蚁又是益虫,它们会捕食农业害虫,控制其数量。有的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可对一些病者治疗有帮助。蝴蝶和蛾幼虫可能会危害作物,但是成年后却会为植物传播花粉。有些害虫本身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被人类食用,或是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药材。
站在生态角度来看的话,很多昆虫鸟类,两栖动物等捕食害虫,因此被人类定义为益虫或益兽或益鸟。这些动物的生存也依赖害虫而存活。倘若自然界没有了害虫,也就没有了捕食它们的益虫,益鸟,益兽了。因此,所谓的害虫在自然界食物链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陈述:“世界上玉米有200多种昆虫危害,榆树上有650种害虫,栎树上有1400种害虫……。” 把啃食农作物等的植食性昆虫列为害虫,从生态学、经济学上来说均是不科学的。农作物、植食者、肉食者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植食者取食农作物,由于其数量多少不一,对农作物的影响也不一样;同时, 农作物对植食者取食的反应也不同。而一些植食性昆虫泛滥成灾造成危害往往是生态失衡的结果,而这种失衡是人类引起的。人类因经济发展等利益需求,破坏了原生植被,并大量种植经济性作物或经济性树种,造成原生植物多样性减少,特定植物(农作物等经济植物)过多,造成植被单一化,原生植物被替换成了经济植物,让大部分依赖原生植物为生的昆虫减少甚至消失,而那些以经济作物为食的植食性昆虫却因此受益,加上鸟类等捕食性天敌也因为人类活动减少。缺少了竞争和天敌控制,加上大量的食物,导致了那些以经济植物为食的植食性昆虫大量繁殖,泛滥成灾,成为了所谓的害虫。因此,人类引进外来物种,改造环境使植被单一化等因素都是引发虫灾的重要因素!
大体分类
食叶类害虫
大多取食树木及草坪叶片,猖獗时能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并为天牛、小蠹虫等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降低植物的美化功能和观赏价值。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袋蛾、刺蛾、大蚕蛾、尺蛾、螟蛾、枯叶蛾、舟蛾、美国白蛾、国槐尺蛾、凤蝶类,鞘翅目的叶甲,膜翅目的叶蜂等。
刺吸式害虫
刺吸式害虫是园林植物害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果上,汲取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造成枝叶及花卷曲,甚至整株枯萎或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有时害虫本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此类害虫主要有蚜虫类、介壳虫类、粉虱类、木虱类、叶蝉类、蝽象类、蓟马类、叶螨类等。
蛀食性害虫
蛀食性害虫生活隐蔽,天敌种类少,个体适应性强,是园林植物的一类毁灭性害虫。它们以幼虫蛀食树木枝干,不仅使输导组织受到破坏而引起植物死亡,而且在木质部内形成纵横交错的虫道,降低了木材的经济价值。此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的木蠹蛾科、透翅蛾科、鞘翅目的天牛科、小蠹科、吉丁甲科、象甲科、膜翅目的树蜂科、等翅目的白蚁等。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栖息于土壤中,取食刚发芽的种子、苗木的幼根、嫩茎及叶部幼芽,给苗木带来很大危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等。此类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直翅目的蝼蛄、蟋蟀,鳞翅目的地老虎,鞘翅目的蛴螬、金针虫,双翅目的种蝇等。
科目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的种类约有85万种以上,占动物总数的4/5。与生产关系密切的有九个目: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以下就这些目及重要科作一简述,并列举部分常见农业昆虫:
直翅目
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常见昆虫。
体大型或中型,咀嚼式口器。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车蝗;
斑腿蝗科: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
蝼蛄科:单刺蝼蛄、东方蝼蛄。
缨翅目
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身体微小。一般黄褐或黑色。眼发达。触角较长,锉吸式口器。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蓟马科: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
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
同翅目
同翅目(Homoptera)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
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粉虱科:温室白粉虱;
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
蜡蝉科:斑衣蜡蝉
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
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
绵蚧科:吹绵蚧;
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
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
半翅目
半翅目(Hemiptera)通称“蝽”或“椿象”;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虫”、“放屁虫”之名。
网蝽科:梨网蝽、香蕉网蝽
花蝽科:细角花蝽、微小花蝽
缘蝽科:针缘蝽、稻蛛缘蝽;
蝽科:稻褐蝽、稻黑蝽、稻绿蝽。
盲蝽科: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
脉翅目
脉翅目(Neuroptera)常称为“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
捕食蚜虫、蝶蛾幼虫等,肉食性益虫。
草蛉科: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
鳞翅目
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纲中第二大目。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成虫称蛾或蝶。虹吸式口器,形成长形而能卷起的喙;已知有十四万种左右,其中蛾类90%多,蝶类不足10%。蛾与蝶的异同蝶类触角末端膨大,而蛾类触角呈线状或羽状;蝶类休息时翅合拢立于背上,而蛾类休息时则将翅平放于身体两侧或收缩成屋脊状;蝶类大多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大多夜间活动,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谷蛾科:谷蛾、衣蛾;
刺蛾科:黄刺蛾、褐刺蛾、扁刺蛾;
麦蛾科:麦蛾、棉红铃虫、甘薯麦蛾;
菜蛾科:小菜蛾;
蛀果蛾科: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虫);
卷蛾科:大豆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顶梢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拟小黄卷叶蛾;
螟蛾科:二化螟、豆荚螟、玉米螟、三化螟、菜螟、稻纵卷叶螟、条螟、棉卷叶野螟、桃蛀螟;
夜蛾科:食叶种类:黏虫、斜纹夜蛾、稻螟蛉、棉小造桥虫、甜菜夜蛾;
蛀食种类:大螟、棉铃虫、鼎点金刚钻;
切根种类: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
毒蛾科:盗毒蛾、舞毒蛾;
灯蛾科:美国白蛾[1]
天蛾科:甘薯天蛾、豆天蛾;
弄蝶科:直纹稻弄蝶、隐纹谷弄蝶;
凤蝶科:柑橘凤蝶、玉带凤蝶;
粉蝶科:菜粉蝶;
蛱蝶科:苎麻赤蛱蝶、苎麻黄蛱蝶;
鞘翅目
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纲第一大目,有30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通称甲虫 ,简 称“ 甲 ”。一般躯体坚硬,有光泽。头正常,也有向前延伸成喙状的(象鼻虫),末端 为 咀嚼 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坚硬,称鞘翅,无明显翅脉。
芫菁科:豆芫菁;
步甲科:金星步甲、皱鞘步甲、麦穗步甲;
叩头虫科:沟叩头虫(沟金针虫)、细胸叩头虫(细胸金针虫);
皮蠹科:谷斑皮蠹、黑皮蠹;
吉丁虫科:柑橘小吉丁虫、金缘吉丁虫;
瓢虫科:益虫:澳洲瓢虫、龟纹瓢虫、黑襟瓢虫、七星瓢虫;
害虫: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
拟步甲科:黄粉虫、黑粉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
丽金龟科:铜绿异丽金龟;
鳃金龟科:暗黑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
天牛科:桑天牛、星天牛、橘褐天牛、桃红颈天牛;
叶甲科:(又名:金花虫)大猿叶虫、小猿叶虫、黄守瓜、黄曲条跳甲;
豆象科: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象甲科:玉米象、米象;
膜翅目
膜翅目(Hymenoptera)包括各种蚁和蜂。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叶蜂科)和细腰亚目(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等)。
叶蜂科:小麦叶蜂、梨实蜂;
姬蜂科:黄带姬蜂、黏虫白星姬蜂、螟蛉悬茧姬蜂、棉铃虫齿唇姬蜂、螟黑点疣姬蜂;
茧蜂科:益虫:中华茧蜂、螟黑纹茧蜂、螟蛉绒茧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印度蚜茧蜂、棉蚜茧蜂;
小蜂科:益虫:广大腿小蜂;
金小蜂科:黑青小蜂、蝶蛹金小蜂;
赤眼蜂科:益虫: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
双翅目
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蝇、虻等。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前翅膜质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瘿蚊科: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稻瘿蚊;
实蝇科:柑橘大实蝇、瓜实蝇;
食蚜蝇科:益虫:细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
潜蝇科:麦叶灰潜蝇、美洲斑潜蝇、豆秆黑潜蝇;
黄潜蝇科:麦秆蝇;
花蝇科:种蝇、葱蝇、萝卜蝇;
寄蝇科:伞裙追寄蝇、玉米螟厉寄蝇、黏虫缺须寄蝇;
附:农业螨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记载种类已达十余万种。许多植食性螨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其中有为害叶片和果实的叶螨科、跗线螨科、叶爪螨科和瘿螨科;为害根部的粉螨科根螨属等。[2]
具体实例
卫生害虫
苍蝇
蚊子
蟑螂
跳蚤
体虱/头虱/阴虱
农业害虫
蚜虫
蝗虫
蓟马
介壳虫
木虱(Psyllidae)
卜泥 (Booklice, Psocoptera)
叶蝉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玉米螟(Ostrinia spp.)
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纹白蝶(Pieris rapae)
东方果实蝇(Bactocera dorsalis)
贮谷害虫
米象(Sitophilus oryzae)
财产害虫
白蚁
衣鱼
家畜害虫
牛虻
森林害虫
天牛
松毛虫(Dendrolimus spp.)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其他害虫
蚂蚁
非昆虫类
蜗牛
蛞蝓
鼠妇
蜈蚣
马陆
蟎
园林防治
园林植物不仅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美化人民生活,而且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害虫的危害不仅影响到城市园林的建设,还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害虫危害与治理新技术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传统化学防治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化美化功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要求安全有效的控制害虫方法,以减少喷药,保护环境。
加强植物检疫
加强园林植物虫害检疫,严防危险性害虫侵入是害虫持续控制的首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城市的建设与开放,使城市的人口更加密集,人流、物流频繁,旅游业日益兴旺,商品贸易欣欣向荣。各城市也开始重视园林绿化工作,从外地调入大量的苗木种子,这都为园林害虫的传播和扩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强植物检疫,是遏制和控制害虫传播的根本措施,是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策略。
我们在对园林植物苗木、植株及其他材料引种调运过程中,一定要与农林害虫一样对待,严格进行检疫,确定植物检疫的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严禁危险性害虫的传人或传出,对已传入的要及时封锁,就地消灭。
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杀伤力强、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对人类安全、控制作用比较持久等优点。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0多种害虫用引进的天敌防治,至少有300多种害虫得到有效的控制。
采用树干注射
采用树干注射法,可将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的稀释液注入树干,使药液随蒸腾液流而上升到树冠,从而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此方法可将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稀释液注入树干,起到补充树体营养和调节树体生长的作用。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杀死害虫天敌、省工省时等优点,是防治园林害虫的理想方法。
操作方法:
(1)用充电式电钻在树干上斜下450钻孔,钻孔直径2~3毫米,孔深2~3厘米,插入瓶颈与钻头直径相同的储液瓶,在瓶底上方刺一小孔,在其下方注入药液(50%甲胺磷、5%吡虫啉等)。
(2)注药孔数要根据干茎大小,一般小于10厘米者钻一个孔,10~25厘米者对面对钻2个孔,25~40厘米者等分钻3个孔,大于40厘米者钻4个孔以上。注孔的分布,应上下错开。注药量一般按每10厘米干茎1~2毫升原药,稀释到5%~15%的浓度注射。注完后取下储液瓶,孔口用黄泥堵塞自行愈合。此法适用于树干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以叶幕形成以后施用效果最好,可防治蚜虫、天牛幼虫,枯叶蛾、舞毒蛾、刺蛾等鳞翅目的幼虫,茎蜂、叶蝉等害虫。此法效果尤佳,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应该注意的是,在夏季正午禁用,以防止发生药害。
害虫诱杀法
解释:利用农业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诱物来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对灯光的趋性,人为设置灯光诱杀害虫。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330-400纳米的紫外线特别敏感,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高效地诱杀多种害虫,但以鳞翅目害虫为最多,其次为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害虫。黑光灯诱虫时间一般在5-9月份。在害虫成虫发生期,每亩设一盏黑光灯,每晚9点开灯,次晨关灯。在无风、闷热的夜晚诱虫量最多。
性诱杀
用50-60目防虫网制成一个长10厘米、直径3厘米的圆形笼子,每个笼子里放两头未交配的雌蛾,也可用成品性引诱剂,把笼子吊在水盆上,水盆内盛水并加入少许煤油,在黄昏后放于田中,一个晚上可诱杀数百上千只雄蛾。
糖醋诱杀
糖6份,酒1份,醋2-3份,水10份,加适量敌百虫,配置成糖醋液。可诱杀地老虎、斜纹夜蛾、粘虫、梨小食心虫等。配好的诱液放在盆里,保持3-5厘米深,每亩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30厘米,连续进行15天。
毒饵诱杀
(1)将麦麸、棉籽、豆饼粉碎做成饵料炒香,每5千克饵料加入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0.15千克,并加适量水拌匀。可诱杀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每亩施用1.5-2.5千克。
(2)用香蕉皮或菠萝皮40份,90%敌百虫晶体0.5份加水调成糊状,每亩设20点,每点25克,可诱杀果实蝇等害虫。
(3)地老虎幼虫发生期,采集新鲜嫩草,把90%晶体敌百虫50克溶解在1千克温水中,然后均匀喷在嫩草上,于傍晚放置于被害株旁和撒于作物行间,进行毒饵诱杀。
(4)在田头挖30-60厘米见方的土坑,内放马粪,粪下撒少许敌百虫粉,可诱杀蝼蛄;也可在田间设水罐,罐内滴少量香油,有一定的诱杀作用。
杨柳枝诱杀
将长约60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半枯萎的杨树枝、榆树枝按每10枝捆成一束,基部一端绑一根木棍,每亩插5-10把枝条,并蘸90%敌百虫300倍液,可诱杀烟青虫、棉铃虫、粘虫、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等。
谷草把诱卵
粘虫喜欢在**枯草上产卵,利用该习性将虫诱到谷草把上产卵,集中烧毁灭卵。每亩插10把。
黄板诱杀
用纸板或纤维板裁成长1厘米、宽0.2厘米的长条,用油漆涂成**,再涂上一层粘油(可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亩设20-30块,置于田间与植株高度相同,可有效诱杀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当虫粘满板面时,及时重涂粘油,一般7-10天重涂一次。
植物诱杀
利用害虫对某些植物有特别的嗜食习性,人为种植此种植物诱杀害虫。如在玉米周围种蓖麻,可诱杀金龟甲。棉田内种植玉米可诱杀棉铃虫。
银灰膜避蚜
播种或定植前,在菜田间铺设银灰膜条,可有效避免有翅蚜迁入菜田。
泡桐叶诱杀
用新鲜泡桐叶或莴苣叶,每亩放60-80片,下午放上,次晨捕捉,连续3-5天,可大量诱杀地老虎幼虫。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