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爱新觉罗后裔改姓之谜:揭秘新姓氏之谜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21日 21:17 35 访客


爱新觉罗改成什么姓了

爱新觉罗的后人在清朝灭亡后改姓为伊、金、肇、赵、奕、载、毓、南、那等姓氏。以下是具体说明:

以祖辈名字改姓:爱新觉罗的后裔中,一些人选择以祖辈的名字来改姓。例如,“伊勒图善”的后代就取“伊”为姓,这是努尔哈赤后代的专属姓氏。

宗室近亲与远亲的姓氏选择:在改姓的过程中,宗室近亲和远亲有不同的选择。其中,“金”姓是宗室近亲中最为常见的姓氏,因为在满文中,“爱新”的发音是“aisin”,意为“金”。而“肇”和“赵”则是宗室远亲中较为常见的姓氏。

血缘关系的体现:不同的姓氏还代表着不同的血缘关系。例如,“奕”姓带有“言”字旁,“载”姓带有三点水,“毓”姓带有“山”字旁,这些边旁部首都暗示着他们与爱新觉罗宗室近亲的血缘联系。而像“奕劻”这种没有带“言”字旁的姓氏,则不算近亲。

综上所述,爱新觉罗的后人在清朝灭亡后选择了多种姓氏来融入新的社会环境中。这些姓氏的选择既体现了他们对祖辈的尊重与纪念,也反映了他们在新时代下的适应与融合。

爱新觉罗溥仪改姓什么

1912年溥仪退位清亡以后,爱新觉罗家族被迫改取汉姓,其中多为改姓金,但也不乏改姓王、孙、艾、罗、肇、范、关、鄂、依等。改姓金,是因为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之意。譬如,金默玉,原名爱新觉罗显琦,满族,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原为十七格格;启功,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他是弃姓不用的典型代表,即就叫启功,而不加爱新觉罗姓。改姓的其他规律或按音节姓氏中的第一字为姓,或取数音节相切,取一音近的汉字为姓,譬如将爱新觉罗改艾、鄂等。

爱新觉罗·毓崌,字紫薇,1960年生于天津,是著名的画家、天津美术学院的教授。她是溥仪堂弟的女儿,一直没有改过姓氏,并且对自己的姓氏感到自豪。

这样看来,但凡是金姓或是赵、罗、艾、肇、姜等姓氏,都有可能是当初的皇族后裔。

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附近的湖里洗澡,神鸦衔来一枚红色果子,佛库伦食后身体沉重,不能升天,不久产下男婴,体貌奇伟,落地能言。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库布里雍舜。”这个男孩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

“爱新”是满语“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依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自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金后,以爱新觉罗家族为代表的满族,有着历史悠久的文脉延续,到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清朝灭亡,后金、清朝一共存续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

有人高调、有人低调,也有人群居。在中国东北就有这样一个村落,其中居住的每户人家都曾经姓“爱新觉罗”,是实打实的王族后裔。

在这里,村村户户都保持着满清皇室的传统——穿旗袍、留长辫,并在家中挂满了满清皇帝的画像,逢年过节,必须祭拜先祖。更为过分的是,村中人对于满族皇室血统的纯正看的尤为重要,为了保持血统纯粹,他们甚至命令规定村中满族只能与满族通婚。

其实爱新觉罗也好,普通汉姓也罢,属于封建统治者们的时代早已过去,矫枉过正是非常不必要的行为。如今中国上下一条心,五十六个民族众生平等,不存在谁比谁更高贵,所谓“爱新觉罗”族人,也就是普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爱新觉罗现在姓什么 爱新觉罗的后人姓什么

爱新觉罗是清朝国姓,随着时代的发展,爱新觉罗的后人改姓为:金、肇、赵、伊、启、奕、载、毓、南、那等姓氏。其中的金、肇、赵三个姓氏最为常见,且金姓多是宗室近亲。

“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

爱新觉罗现在,爱新觉罗的后人现在改姓什么了

爱新觉罗的后人现在改姓什么了?

爱新觉罗的后人改姓为:伊、金、肇、赵、奕、载、毓、南、那等姓氏。其中,“金”是宗室近亲专属姓氏,而“肇、赵”则是宗室远亲姓氏。还有像“奕”带有“言”字旁,“载”带有三点水,“毓”带有“山”字旁,这些都属于宗室近亲。而“奕漏孝劻”这种没有带“言”字旁的,就不算近亲。

爱新觉罗后裔中,有人选择避而不谈皇族后裔的身份,如大书法家启功,而有的人则对此身份感到自豪,如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崌。如今,姓爱新觉罗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 *** 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为什么清朝皇族要把自己的姓氏爱新觉罗改为汉族姓氏赵、罗、艾等汉族姓氏呢?

具体原因只有皇族内部清楚。据传,是因为满语“觉罗”(Gioro)在连读时与汉语“赵”的发音相近,于是便用“赵”作为汉姓。而“艾”则取自满语“爱新的首音。

在历史上,满族入关后,为了更好地融入汉族社会,部分皇族成员开始采用汉族姓氏。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皇族与汉族百姓的交流,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选择“赵”和“艾”作为汉姓,不仅是因为发音相近,还可能蕴含着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改姓并非普遍现象,而是皇族内部少数成员的选择。其他皇族成员依然保留着“爱新觉罗”这一姓氏。这一现象反映了满族在汉化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策略。

在清朝时期,皇族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用汉族姓氏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做有助于皇族与汉族社会的融合,也有助于提升统治的合法性。

此外,使用“赵”和“艾”这样的姓氏,还可能与满族皇室的文化自信有关。他们认为这些姓氏在发音和意义上与满语有某种联系,体现了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交融。

尽管具体原因难以完全考证,但这些姓氏的选择无疑体现了满族皇族在汉化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选择。这也为我们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