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铭记历史的重要纪念日
9月3日、9月18日和12月13日分别为何公祭日?
中国的国家公祭日旨在铭记历史、弘扬和平精神,并警示后人不忘国耻。以下是三个重要公祭日的含义:
1.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标志着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是对抗战中牺牲的英雄们的深深缅怀。
2. 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一天提醒我们牢记历史教训,保持警惕,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全国各地会通过鸣放防空警报等方式纪念这一日子。
3.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悼念的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的无辜受害者,这场惨剧造成了30多万中国人的遇难。设立此公祭日,旨在悼念遇难者,铭记历史痛苦,激发民族复兴的决心。
这三个公祭日的设立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和平的坚守。它们被广泛传播,体现了国家对历史记忆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让我们共同珍视这些日子,传承历史,珍爱和平。
12月13日是什么节日?
12月13日被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全国举行纪念活动,以悼念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以及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遭受杀戮的遇难者,并揭露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这一举措旨在铭记历史,警醒国人,表达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自那时起,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都会举行正式的公祭活动。在2020年,即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项纪念活动,包括下半旗志哀、地方悼念活动、抗战纪念馆的纪念仪式、海外华侨华人的同步悼念、和平法会以及“烛光祭”。
除此之外,为了和平的夜晚,一系列文化活动也将此事件铭记于心,如接力诵读、约翰·拉贝主题展览、歌剧**《拉贝日记》的首映式、以及主题新书发布会等。这些活动旨在传达和平的重要性,并保持对历史的清醒记忆。以上信息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关于国家公祭日的公告。
中国三个国家公祭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以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是中国的三个国家公祭日。
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
这一天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完全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敌入侵并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全球和平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 烈士纪念日(9月30日)
每年9月30日,天安门广场都会举行纪念活动,以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有八组主浮雕,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此缅怀那些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身的烈士。
3.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开始,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超过三十万人丧生。这一天被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旨在悼念所有在侵华日军暴行中遇难的同胞,揭露侵略者的战争罪行,并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1. 12月13日被定为中国的国家公祭日,旨在纪念那些在战争灾难中遭受苦难的同胞,强调历史记忆和和平的重要性。
2. 全国各地在这一天会举行严肃的纪念活动,以悼念逝者并表达深切的哀悼。
3. 世界各国也设有类似的纪念日,以展现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和平的热切期望。
4. 对于每个人来说,12月13日是一个反思和学习的时刻。它警示我们,历史不容遗忘,应作为宝贵的经验教训,引导我们向未来迈进。
5.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通过参观纪念馆、参加和平集会等活动,展示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对和平的追求。
6. 总的来说,12月13日不仅是一个用以纪念的日子,更是一个教育和启示的时刻。它督促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并为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共同努力。
12月13号为啥是国家公祭日啊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因为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为了悼念这些逝去的同胞,警醒世人战争的残酷,以及宣扬和平的重要性,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办祭奠活动,以缅怀逝者,铭记历史。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和平的坚守。它让我们时刻警醒,珍爱和平,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与暴力。
因此,12月13日被定为国家公祭日,既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也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12月13日什么纪念日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个纪念日是为了悼念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在那场浩劫中,无数无辜的生命在日军的残酷行径下逝去,他们的遭遇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向世界传递和平与正义的理念。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公祭仪式,人们通过默哀、献花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和平的珍视。同时,这个纪念日也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战争和暴力的威胁,努力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激励着我们为构建一个和平、公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2月13日是什么日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
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每年的这一天,国家都会举行公祭仪式,鸣放防空警报,人们也会自发地参与各种纪念活动,缅怀逝去的生命,铭记历史的教训。这个日子的设立,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和平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
此外,12月13日也被一些人视为其他特定的纪念日,比如某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日或者名人的诞辰等。然而,无论这一天对于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它都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和铭记的日子。
通过这个纪念日,我们被提醒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要铭记历史,不忘过去,以便更好地面向未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个日子,无论是参加公祭活动,还是默默地缅怀逝去的生命,都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和对和平的一种祈愿。
12月13日是什么时候定为国家纪念日
12月13日被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在2014年。
2014年2月27日,经过会议表决,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决定是为了纪念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军杀害的无辜平民和战俘。选定这一天作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更是对和平的坚守与呼唤。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警醒各族人民珍视和平,同时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捍卫和平的坚定立场。
自此以后,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都会举行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表达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坚定立场。
国家公祭日是几月几日
国家公祭日定在12月13日。这一日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日。中国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的公祭日,以此来缅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所犯下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的死难者。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侵略战争中所犯下的残忍罪行,其暴行不容置疑,国际社会对此已有明确的定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调查结果显示,日军集体屠杀的事件有28起,死亡人数超过19万人;还有858起零散屠杀事件,死亡人数超过15万人,总计死亡人数高达30多万人,这一惨案震惊了世界。
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尊严。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让全体人民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保持警醒,以防类似悲剧再次发生。通过以史为鉴,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