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害与防治策略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19日 16:02 34 含莲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点是气流受限,意味着空气呼出受阻。医学上,只要出现完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即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长期咳嗽,且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通俗地讲,慢阻肺是指空气进出肺部受阻,这种阻碍不仅无法完全消除,而且还会逐渐恶化。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慢性肺心病或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因此,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不仅需要重视发作期的治疗,还应在病情相对稳定的缓解期进一步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加重,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缓解期,慢阻肺患者应积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及康复。具体来说,这包括药物治疗、呼吸训练、营养支持、戒烟指导、适当锻炼等多个方面。

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开具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帮助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呼吸训练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呼吸效率。营养支持则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身体抵抗力。戒烟指导则能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加重的风险。适当锻炼,则能够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

总的来说,慢阻肺缓解期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慢阻肺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缓解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COPD防治的难题

随着近年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揭示了其发病机制中的众多关键环节,据此开发了新型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大量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已证明COPD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正确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延缓疾病的进程。为更好地防治COPD,全球学者共同推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以指导广大医师规范、合理地诊断、治疗和预防COPD。然而,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COPD的防治工作面临如下的难题。

一、COPD患者数量庞大,COPD发生率和致死率高

目前我国已拥有人口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且其中年龄大于40岁的人口比例已超过40,约5亿人。据推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中有一半的人年龄将大于40岁。由于40岁以后COPD的发生率将呈指数级的上升,因此我国罹患COPD的人数也会随之逐年攀升,患者数量将极其庞大。

我国最新的一项COPD大型横断面调查(BOLD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COPD的总体发生率为8.2。尽管全国各地区间COPD的发生率有所差异,从5到13不等,但大部分地区的发生率仍然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TO)所估算的6.7,也高于西方国家4-10的发生率。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到2030年,COPD将从1990年的全球第6位跃升至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全球第3位致死病因。我国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人口十大死因中,呼吸疾病(主要是COPD)在城市占13.89,居第4位;在农村占22.04,居第3位。全中国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28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COPD。

庞大的患者基数,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以及疾病本身的高致死率都对在全国范围内实现COPD的规范防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COPD的卫生经济负担重

在中国,COPD的治疗费用及其占患者家庭收入的比重极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COPD患者每年人均直接用于医疗的花费达1732.24美元,用于护理、交通等的间接花费为231.6美元,总花费占当年我国平均家庭总收入的40 。稳定期维持用药的费用人均每年443-738美元,对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或个人,特别是农村家庭或个人来说已是巨大的经济负担。据调查显示,由于费用太高(517美元/年),在慢性缺氧的COPD患者中使用氧疗的人不到40。如果通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来计算的话,在全球范围内,COPD的总体疾病负担将在未来25年内翻一番。到2030年,COPD将从目前全球疾病负担排名的第13位上升至第7位。而我国COPD的疾病负担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早在2001年就已经成为导致我国DALYs损失的慢性疾病中的第2位。

三、COPD的危险因素众多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COPD发病率与吸烟总量密切相关。我国是全球烟草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2002年全球约30的烟草在中国生产和消费。据估计,我国的烟民达到3.5亿,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66.9的男性和4.2女性吸烟,占全球总吸烟人数的1/3。此外,中国家庭二手烟的暴露率逐年增长,非吸烟女性的被动吸烟率已高达82.5。更为严峻的是青少年吸烟者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若同时计算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我国15岁以上人群的烟草暴露率为72。戒烟是减少COPD发生的关键环节,但我国的调查却显示占74的吸烟者不愿意戒烟,20曾尝试过至少一次戒烟,但其中有一半的人戒烟后复吸,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我国公众对主动和被动吸烟有害作用的认知不足。

除吸烟外,生物燃料的使用也是COPD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研究报道,木材、农作物秸秆和煤炭等固体燃料在中国家庭内使用率超过70,在农村甚至超过90。对广东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年龄大于40岁人群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农村非吸烟女性较城市非吸烟女性的COPD发生风险高。另外,由于中国家庭的烹饪习惯,厨房油烟的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此外,室外空气的污染也是COPD的危险因素之一。大气中直径≤2.5 μm的颗粒物可以被吸入肺,这类颗粒物被称为PM2.5,其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天然气。其在体内可以产生氧自由基,消耗内源性抗氧化剂,影响线粒体功能,对脂质、DNA产生氧化损伤,使分子水平的氧化产物增多,对机体造成危害。WTO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35μg/m3时,人的死亡风险比PM2.5为10μg/m3时约增加15。PM2.5小于10μg/m3是安全值,而在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全部高于50μg/m3。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比例仅占20。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私家车拥有量的剧增,我国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日趋恶化。2011年冬季,北京地区就曾出现PM2.5浓度高达522μg/m3的情况。

吸烟人口数量的居高不下,固体生物燃料的家庭使用,以及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都成为我国COPD防治工作进行的巨大环境障碍。

四、COP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不足

尽管从2002年开始,我国中华医学会就起草了COPD的诊治指南并每年更新,同时也竭力在广大医疗工作者中推广GOLD指南,但目前我国基层医务人员对COPD的了解和认知水平仍十分有限。COPD的早期诊断可以迫使患者及早戒烟,尽早地开始有效的治疗以延缓COPD的发展进程。然而由于对COPD危险因素和疾病早期表现的认识不足,导致对疾病的诊断和干预滞后。我国BOLD研究发现,在所有被诊断为COPD的患者中,仅有35.1的患者以往曾被确诊为COPD,提示COPD被严重诊断不足。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624名调查对象中有148例被确诊为COPD,但这148例COPD患者中竟然没有一例在既往被诊断过COPD。另一项南方地区的研究则发现仅有15.9的COPD患者在被诊断时属于中度COPD,大部分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已经属于重度甚至是极重度COPD。这除了与基层医疗工作者对COPD的认识不足有关,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中国患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患者对疾病症状的耐受程度较高,以及医疗资源的匮乏,这些患者通常只有当症状已经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发生急性加重时才会就诊。

COPD的确诊除了需要满足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具备危险因素的暴露外,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指标就是肺功能。肺功能测定是诊断COPD所必需的检查项目,可以明确COPD的诊断并能反映COPD的严重程度。然而,在我国目前仅有不到1/3的COPD诊断是借助肺功能仪测定而做出的,在一些农村地区COPD的诊断从未使用肺功能指标。一项调查发现,185例既往被诊断为COPD的患者中,仅有67例通过肺功能的测定确认为COPD,而有47例的肺功能则为正常。据此我们不难看出,肺功能仪的使用不足也是导致目前我国COPD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简易肺功能仪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并不困难,但目前即便是在我国大城市的大型医院也未能实现,在农村医院更未将肺功能仪作为常规的医疗设备配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肺功能仪诊断价值的认识不足,也有国家经济投入不够,技术人员及配备匮乏等因素,在基层医疗机构这一情况更加严重。

五、COPD的治疗不规范

由于我国相当数量的医师对COPD诊治的认知度低,其治疗方案和建议常常与GOLD指南的规范化防治相悖。据调查显示,仅有20的初级保健医生完全了解COPD的药物治疗。根据GOLD指南的要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及茶碱这类支气管舒张剂应作为COPD治疗的基本药物,对中一重度阻塞或有频繁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才推荐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而我国一项涉及约700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调查中却发现使用最多的药物竟然是祛痰药,其次才是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而在使用了支气管舒张剂的患者中,超过一半使用的是短效或中效的药物。同时,指南中还推荐对于稳定期COPD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如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仍应在同一水平维持长期的规律治疗,通常情况下并不适用降级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随意降低治疗级别、过早停药的现象非常普遍。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国医师常见的不规范治疗还有:重视COPD急性加重的治疗,忽视COPD稳定期的管理;重视减轻症状和短期疗效,缺乏长期治疗与控制未来风险的目标;随意在稳定期应用激素和抗生素,随意缩短疗程;对氧疗及无创间断正压辅助通气的使用不足;对戒烟等危险因素未予重视。

六、我国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差

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COPD患者由于受到教育程度或家庭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对自身COPD病情的重视和管理相对较差。调查发现在经常到医院就诊的人群中,只有不到30的人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一术语,在农村地区这一知晓率更低。同时,我国COPD患者对COPD的危险因素、肺功能测定的重要性、吸入药物治疗和家庭氧疗的意义认识都十分欠缺。有调查显示吸烟的COPD患者中有23的人不知道吸烟会危害健康。同时,中国COPD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极差,经常不经医生擅自减少用药剂量或次数,在自己感觉有所缓解或自己认为不需要时就自行停止药物治疗。

七、COPD的新药开发不足

COPD的新药开发不足不仅是中国COPD防治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全球性的难题。由于目前对COPD发病机制的认识仍不完全清楚,COPD的药物治疗一直缺乏突破性的进展。尽管目前已涌现出了如新型支气管舒张剂、蛋白酶拮抗剂、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抗氧化剂、非抗生素类大环内酯等新靶点和新药物,但从总体看来,COPD气道炎症所导致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很低,这给临床上评价新药的疗效带来困难,新药的研发仍然任重道远。而在中国还有更为现实的药物费用问题,即便是目前已在全球广泛使用的稳定期吸入型混合制剂,其价格也已让部份中国COPD患者难以承受。能否开发出安全、有效、价廉、便捷的药物用于中国COPD患者是对我国医药工作者和研发机构的巨大挑战。

八、各界对COPD的认知不足,综合管理的推广难度大

我国社会、群众、媒体及管理行政部门对COPD的认知都存在严重不足。COPD目前还没有被纳入医保十大慢性疾病中。社会各界对冠心病、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重视日益提高,但对COPD的危害却认识不足,知晓率很低,媒体对COPD进行的科学宣传较少,知识普及做得不够,导致众多虚假药品广告大行其道,严重扰乱了正规医疗秩序。同时,我国戒烟、控烟的举措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COPD进行综合管理,实现从建议和指导戒烟,改善空气污染和工作环境,到倡导体育锻炼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及康复的一整套综合管理是改善我国COPD防治效果的关键,但由于我国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制约,其推广难度极大。

由于面临上述诸多的难题,我国要取得COPD防治的突破性成效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知难而上,立刻行动起来,让全社会――不管是卫生保障体系的决策者、临床工作者,还是COPD患者、患者家属,乃至健康的普通人,都知晓COPD、重视COPD、参与COPD的防治,共同迎接疾病的挑战,为中国COPD患者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慢阻肺如何防治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防治至关重要,尤其在我国,它是肺心病的主要基础疾病,吸烟、空气污染、反复感染和遗传因素等是主要危险因素。为了预防和控制COPD,我们需要采取三级预防策略:

首先,一级预防是关键。通过健康教育,鼓励公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这是降低COPD风险和延缓疾病进展最有效的方法。此外,减少大气污染,控制职业性危害,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加强耐寒锻炼,都能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其次,二级预防着重于早期识别和治疗。早期诊断是防治COPD进展的基石,及早干预可以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三级预防关注疾病的管理和复发预防。指导患者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避免接触病原体,增强免疫力,以减少复发,通过综合治疗手段,达到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自理能力的目标。

总的来说,COPD的防治需要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管理这种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期规范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可预防和治疗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长期慢性缺氧可导致肺血管广泛收缩和肺动脉高压,常伴有血管内膜增生,某些血管发生纤维化和闭塞,造成肺循环的结构重组。COPD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是其重要心血管的并发症,并进而产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及右心衰竭,提示预后不良。

在美国有160万COPD患者,占世界人口的百分5,是世界第5大死亡原因,占美国所有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我国最新COPD流行病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

群患COPD的总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12.4,女性5.1,城市8.8,农村7.8。估计我国目前有4000万人患此病,每年死于COPD的的人数超过100万,致残人数达500-1000万。

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实行个体化治疗与规范治疗相结合,形成系统治疗方案,遵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提供COPD的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的规范化治疗;

目的:

1、快速控制急性加重期;

2、控制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

3、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

4、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

5、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6、降低死亡率。

对慢阻肺(COPD)的认识与中医治疗经验

一、流行病学

慢阻肺(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据统计当前在全世界人群中发病率大约在 6-10左右,在欧洲,40-69 岁人群 COPD 的发病率为 9.1。在美国国家健康调查发现 25 岁以上人口 COPD 发病率 6[24]。在亚洲地区,日本 2001 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 岁以上人群中 COPD 发病率为 8.5[25]。2005 年广东省的调查显示,COPD 总患病率为 9.4[27];上海地区老年人 COPD 患病率为 12.11[28]。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 40 岁以上人群的 COPD 发病率高达 8.3]。在病死率方面,在美国每年有 10 万 COPD 患者死亡,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 4 位。在欧洲 COPD 与哮喘、肺炎是第三位死亡原因。在中国,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 COPD)占城市居民主要死亡构成中占 12.6,居第 4位;在农村占 23.5居第 1 位。预计到 2020 年,全球 COPD 病死率将从 1990 年的第 4 位上升到第 3 位,预计 2020 年 COPD 将成为世界第 5 大经济负担的疾病。近年来,COPD 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全球上呈上升趋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COPD 的防治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COPD定义

根据我国2007年诊断治疗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疾病主要累及肺脏,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效应……COPD发病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痰 ,活动后气短是其主要特征,也有患者无明显咳嗽,仅有胸闷活动后气短者。

(1)慢性咳嗽,病人常有慢性咳嗽,早晨较重或整日均有咳嗽,反复发作

(2)咳痰:通常咳少量黏液性泡沫样痰,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并有脓性痰。

(3)活动后气短或呼吸困难:是 COPD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4)喘息和胸闷: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重度患者常有喘息

(5)全身性症状: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四、中医认识

COPD 多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对COPD 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多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迁延不愈,脾阳虚, 痰湿内蕴,肺气郁闭,成为发病的基础。日久导致肺虚,肺卫不固,外邪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反复乘袭,诱使病情发作,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多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心功能失调。《丹溪心法?咳嗽》篇:“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一系列症状迁延不愈,瘀血碍气而病。”明确指出痰瘀伏肺、肺气郁闭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由此可见,痰、瘀、脏虚是 COPD 主要病理因素,也是本病缠绵迁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COPD 稳定期以气虚为主,肺气虚是发生的内在因素。痰、瘀是病程中重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症因脉治?喘证论》谓:“肺胀之因,内有郁结,先伤肺气,外复感邪,肺气不得发泄,则肺胀作也”。肺气亏虚,无力推动津液的运行输布,津液停聚,则生痰饮水湿;脾气虚,运化功能失调,津液不得输布,聚而成痰,上注于肺,引发咳嗽、咳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脏主一身之阳气,具有温化水湿之功,肾阳虚衰,无力化气行水,而聚水成痰。陈修园《医学从众录》曰:“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功,湿也,主于脾;痰之行;气也;贮于肺。”痰湿壅阻,气机失调,致气滞、气逆;又因气血互根互生,气滞则血瘀,痰浊阻滞,碍血运行,亦致血瘀。

稳定期的病理因素以气虚为主,初期病位在肺,后期病位在肺和肾。肺虚日久,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气虚;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由肺及肾,母病及子,肾气必虚,肾失摄纳,而致肺肾气虚,最终肺脾肾俱虚。

本病多属本虚标实,病情复杂,病势缠绵,病程长久。其中稳定期时主要表现为本虚,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对于 COPD 的治疗,历代医家强调急性发作期祛邪以治标,稳定期扶正补虚以治本。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急、缓、虚、实四纲八证的辩证思路。即疾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辩证又分虚症和实症,风寒袭肺外寒内饮、肺热犯肺 痰热壅肺证、痰湿内蕴,痰浊阻肺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肺脾肾虚证,肺肾阴虚证;并自拟补肾健脾益肺方。我们主张治疗以补肺益肾健脾、纳气平喘为法,同时兼以化痰止咳平喘,通过补益肺气,温补脾肾,活血化淤,燥湿化痰,等方法治疗 COPD 缓解期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减少感冒次数,阻抑炎性介质的释放与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效果,体现了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对COPD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在治疗COPD中取得深入的进展,在临床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急性加重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明显缩短病程,;

五、中医治疗: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将慢阻肺分为两类八个症型,并遵循以急缓为则虚实为纲,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形成了有效的方剂,运用此方观察对 COPD 缓解期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通过临床观察明显提高肺功能且治疗组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急性发作期(虚实夹杂)

风寒袭肺 外寒内饮证 麻黄汤、小青龙汤、华盖散 加减

肺热犯肺 痰热壅肺证 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 加减

痰湿内蕴,痰浊阻肺证、 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苏子降气汤加减

2、稳定期(虚证为主)

肺气虚证 玉屏风散

肺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肺肾两虚证。玉屏风与六味地黄、金贵肾气丸加减

肺脾肾虚证 补中益气、参苓白术、金匮肾气加减。

肺肾阴虚证; 七味都气丸、养阴清肺丸加减。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对COPD进行了多年临床观察,形成了自己的方剂补肾健脾益肺方,主要也在补肾健脾补肺的基础上,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症型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3、稳定期方剂:

生黄芪 太子参 熟地黄 山萸肉 补骨脂 山药 黄精 茯苓 陈皮 半夏 桑白皮 杏仁 炙批把叶 浙贝母 白果 地龙 紫河车 等。

其中:痰湿者;加 陈皮、半夏、茯苓、白术 薏仁、厚朴等

肺热者:加 黄芩、连翘、鱼腥草、生石膏、虎杖等。

阳虚者:加补骨脂、*羊藿、巴戟天等

阴虚者:加北沙参 、麦冬、石斛等

另外,COPD患者要注意综合治疗,比如,目前采取:教育与管理;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吸入药物治疗如:舒利迭、信必可、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等;氧疗;肺功能较差,缺氧者,可小流量间断吸氧,坚持康复治疗及外科手术等。

目前临床上已形成了COPD中西结合特色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COPD的治疗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copd预防措施

COPD既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可以防控。

通过以下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病率:

1、戒烟,戒烟是预防和控制COPD的重要手段,如能及时地戒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可以明显减少且病情的进展速度也会放缓,但也要注意二手烟的问题。

2、对其原发疾病的控制,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要行彻底有效的治疗,避免进展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加强职业防护和减少空气污染。

4、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早期COPD患者要早诊断并积极的治疗以改善肺功能,防止其反复发作,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