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揭秘地震成因:为何这个关键词引发地动山摇?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18日 07:21 35 贯红佑


为什么会地震?

地震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地震活动的特点是:具有一个体积不是很大的震源;所积累的能量即可以巨大到令地动山摇,也可微弱到让人毫无感觉;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前后往往伴随着许多小地震或余震,有时在强烈地震发生前还会出现地声和地光。

通过地震测量仪器观测发现,强烈地震的震源是呈单一点状的,人们从来都没有观测到过震源处于相互分离状态的双(多)震源地震。那么,强烈地震的震源为何呈单一的点状呢?这是由于固态的岩石材料在较高的压力下,可以象液态物质那样具有涌动性,而地壳中的岩石材料由于具有多样性,其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形蠕动速度也将具有多样性,其中一些地层由于岩层的完整性较差,在较高压力的作用下,会使该岩层处于一种可涌动状态,但由于地层的密封作用,这类具有涌动性的岩层只能象存在于地下湖泊或大江那样,呈静止或极缓慢地运动状态。不难理解,地壳内部任何一点作用于涌动性岩层上的压力作用,都会沿着涌动性岩层象液压传动那样传递出去,并使得涌动性岩层能够储存一定的能量。由于涌动性岩层的体积可以非常巨大,其储存的能量总量也可以非常巨大,一旦地层的密封作用在某个薄弱处被冲破,通常是发生在地壳破裂带附近并只有一处,涌动性岩层就会如同洪水决口般的涌动起来,并在该处产生极其强烈的冲击,造成强烈地震的爆发。

在第一次强烈地震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涌动性岩层中依然会储存有一定的能量,并处于极高的受压状态,每当其能量积累到超过一定限度时,大量具有涌动性的岩层又会如同火山爆发似的在地壳深处岩层内最薄弱处再次迅速涌动,对地壳深处岩层的造成强烈冲击,由此导致强烈余震的发生。

必须强调,具有涌动性的岩层是在地壳内部的高压作用下才出现的,在地壳板块的边缘处,也即在地壳破裂带上,局部岩层受到的压力作用相对较高,再加上破裂带上岩层完整性较差,在较高压力的作用下,使地下的大量物质逐渐处于一种可涌动状态。随着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破裂带受到的压力上作用愈来愈强,造成破裂带上受到的压力作用愈来愈强,于是,具有涌动性的岩层的面积会逐步扩大,并使得地下若干个相互分离的、较小的涌动性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相互连通,孕育成一个更大的涌动性岩层,从而成为强烈地震的孕育区。

在若干个相互分离的、较小的涌动性岩层孕育成一个更大的具有涌动性的岩层过程中,还有可能造成一系列微震、弱震的发生。因此,一个地区的周边如果发生一系列微震、弱震,并不一定表明该地区的地震能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随着地下若干个相互分离的、较小的涌动性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相互连通,孕育成一个更大的涌动性岩层,地下具有涌动性的岩层体积也不断扩大,这意味着其一旦向外释放能量,产生的震动和冲击也较大。

强烈地震的持续时间要比火山爆发短的多,是因为强烈地震是发生在地下岩层深处,地下岩层深处的环境状态使物质涌动的距离受到很大限制,不可能像火山爆发那样持续很长的时间。在强烈地震发生时人们测量到的呈单一点状的震源,仅仅是大量呈涌动状态的物质迅速涌动的爆发点,地下岩层深处的强烈地震的能量源体积要比震源体积大的多。因此,强烈地震爆发点所释放的能量密度极高,可以远远超过震源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所具有的能量密度。

如果地壳深层物质没有从固态转化为可涌动状态,则产生的地壳变动仅仅是固态或液态物质热胀冷缩、断裂或塌方引起的,则只能形成微震或弱震,不可能形成破坏非常强烈的大地震。

巴东为什么发生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昨日13时04分52秒,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北纬31.1度,东经110.4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据初步统计,此次地震已造成3人受伤,其中2人已送到医院救治,地震造成3000户居民约780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损失约1600万元。当地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直击

瓦片往下掉 石头滚下河

震中村民感觉地动山摇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巴东县东瀼口镇,与溪丘湾乡相邻,溪丘湾乡瓦屋基村距离震中较近。

瓦屋基村一组村民杨绍青介绍,昨日下午1时许,她和丈夫正在家里吃午饭,突然“轰”的一声,大地震动起来,起始以为是哪里在放炮,但她看到房屋在晃、桌子上的碗在跳动。“跑,地震了!”丈夫大吼一声,拉起她跑出房屋。

杨绍青回头一看,屋檐上的瓦“噼里叭啦”往下直掉,“就像筛子筛东西一样!”与此同时,她看到远处山体滑坡,石头滚落下河,感觉地动山摇。事后查看,她家房屋土墙开裂,屋檐和屋脊的瓦掉了下来。直到傍晚,她和丈夫站在院子里与邻居聊天,不敢进屋。

据瓦屋基村村支书谭学美介绍,地震后,她和村干部立即调查受灾情况,全村340多户村民的房屋不同程度受损,但没有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时,巴东县林业局一名工作人员感觉“整个房子都在震动,走道里的天花板都掉了下来”。地震造成该局办公楼局部天花板掉落,墙面出现裂缝。

巴东县城西陵路居民马婆婆今年78岁,儿子在外地做生意,喜欢收藏名酒。地震时马婆婆坐在一楼,震后,马婆婆上楼发现客厅座椅挪位,客厅沙发“跑”到3米外的电视墙边上,吊灯摔碎在地,酒柜里多瓶名酒摔碎。

截至记者发稿,当地已有余震10余次,最大为2.3级。

损失

地震造成3人受伤

近8000间房屋受损

据巴东县相关部门初步统计,此次地震造成3人受伤,其中2人已送到医院救治,暂无人员死亡。地震造成3000户居民近800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21户79间房屋垮塌,585户1543间房屋毁损严重,2399户6248间房屋一般性损失。损失约1600万元。

巴东县地震局介绍人员受伤情况,巴东县东瀼口镇阳坡村三组一村民,地震发生时正在田埂上干农活,避震时因惊慌跌落,致腿部骨折,目前在镇上住院治疗;巴东县官渡口镇赵家湾村一村民,地震发生时被房屋掉下的瓦片砸伤,目前在乡镇卫生院治疗;东瀼口镇旧县坪村一村民,地震时摔倒受伤,伤势轻微。

目前,巴东县各乡镇正以村为单位,对因地震导致房屋受损的居民进行妥善安置。

地震发生后,巴东周边的秭归、兴山、宜昌、恩施等地震感强烈,荆州、荆门、十堰、襄阳等地有不同程度震感,武汉部分高楼层有震感。此次地震还波及邻省,距离巴东不远的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震感强烈,且造成一定损失。

应对

恩施州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巴东县中小学停课

地震发生后,恩施州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州长杨天然率领州国土、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迅速赶往巴东县地震灾区。恩施州公安局已组织130名公安干警和50名消防官兵集结待命,将根据需要奔赴灾区开展紧急救援。

13时10分,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县长刘冰等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会后,巴东县领导分赴各乡镇,指挥、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同时组织人口密集区域群众有序疏散避让,道路交通部门对桥梁、道路进行核查,对危险区域设置标识标牌,确保道路畅通,同时确保通讯通畅,各办公楼、住宅和居民楼安全,民政部门第一时间调运物资投入救灾。巴东县教育局迅速通知全县所有学校,将全体师生集中到露天空旷地带,部分学生由家长接回。该县中小学生全部停课,无任何人员伤亡。

湖北省地震局副局长杜瑞林带队的首批16名应急队员,携带四辆应急车及流动地震监测仪、现场灾害调查单兵系统等设备,赶赴震中。省消防总队命令宜昌、荆州、荆门消防支队轻、重型地震救援队按照预案集结,做好出动准备。

目前,巴东境内社会稳定,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震中距三峡大坝约66公里坝区有震感

三峡枢纽各方面运行正常

湖北省地震台监测显示,震中距离长江干流约1公里,距离三峡大坝约66公里。地震发生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三峡集团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据介绍,三峡枢纽各方面运行正常。

三峡枢纽梯级调度通讯中心主任肖舸说,地震发生时三峡坝区有震感,不过,地震发生后,三峡水库的水位没有变化,三峡电厂机组发电一切正常。

三峡集团枢纽运行管理局副局长胡兴娥介绍,震源距离三峡大坝约有100公里,是近年中小区域内(离库岸比较近的区域)最大的地震,但地震未对大坝造成很大影响。监测显示,三峡枢纽建筑物和水库坡岸地质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另外,枢纽管理局暂未收到库区发生大的滑坡报告。

同时,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消息称,三峡船闸运行正常。震中巴东至宜昌段长江通航正常,未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省地震局分析成因

初步判断系矿山与溶洞诱发

湖北省地震局副局长邢灿飞介绍,地震发生地为恩施溶洞地质构造带,多煤矿、石膏矿等矿产,初步判断地震发生系开矿导致水位提高,以及溶洞塌陷诱发地震,具体原因需地震专家进一步调查,当地近期仍可能发生小型余震,但该区域不具备发生较大地震的条件。由于当地特殊地形、地质环境,近期需谨防滑坡、滚石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记者周治涛

我省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条件

省地震局专家表示,我省历史上不乏地震活动,其中活动断裂带主要分布在鄂西北、鄂东北一带,但不具备发生大地震的条件。历史上湖北发生4.7级以上地震30余次,鲜有破坏性极强的大地震发生。

鸟群盘旋是地震前兆吗

甘肃地震时天空中出现的鸟群盘旋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多地地震局已经辟谣表示鸟群盘旋并非地震前兆。人们应该保持科学的态度,不盲目相信各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和传言。也应该加强对地震的认识和正确解读自然现象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多次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此次地震的最大震级为6.2。地震发生时,不仅地动山摇,天空中也出现了鸟群盘旋的现象。这一现象被一些人解读为地震的前兆或异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针对这一现象,多地地震局迅速进行了辟谣。他们表示,鸟群盘旋并非地震前兆。这种解释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支持。专家们指出,地震前兆是指与地震活动直接相关的异常现象,鸟群盘旋与地震活动并无直接关系。将鸟群盘旋解读为地震前兆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尽管多地地震局已经辟谣,但公众对地震的认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人们应该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分布、危害等。应该掌握正确的地震预警和应急避险方法,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除了地震之外,自然界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现象。在面对这些现象时,人们应该保持科学的态度,不盲目相信各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和传言。人们也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5.12汶川大地震资料

感人事例1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这是5月14日,解放军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发现的情形。这个老师叫杜正香,她是一名代课老师,她永远48岁。

感人事例215日10时40分,在被废墟掩埋68个小时之后,11岁的四川汶川县映秀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张春梅被成功救出。过去的68个小时里,有一个人一直陪在她身边,一直对她说:“孩子,千万别睡!老师陪着你。”这个老师叫唐永忠。

感人事例3地震的那一刻,都江堰新建小学盲哑班正在一间平房里上课。大伙都撤离了,小马还坐在教室里。“那时有个老师大叫,小马,赶紧出来。”不过,小马还是没有反应。一个老师冲了上去,一把把小马拽了出来。地震后清点人数,学校的17个智障学生、26个聋哑学生全部幸存。为了保护幸存的学生,老师们自发围成了一个圆圈——“圆心”是学生,外围是老师。这个冲进去救孩子的老师叫谢罡,31岁,从事特殊教育15年。

感人事例45月12日大地震中,他组织学生都躲在了铁凳子底下。因为迅捷,更因为机智,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6)班的59名学生全部脱险,而上初三的女儿却被埋在了废墟之下。这名教师叫刘宁。

感人事例55月12日下午第一节课时,教室突然晃动起来,他和同学都吓得尖叫:“同学们,不要慌,什么都不要带,跟着我往下跑!”他挥着手,示意全班同学跟着他往外跑。当时楼梯口挤成一团,初一五班的绝大部分学生跟在吴老师后面。突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两名同学……”“吴老师显得很紧张,马上转回身,我们已经到三楼楼梯口了,结果他又往四楼上跑,我们跑到楼下,房子就垮了,吴老师不见了……”这是一个得救的学生说的。为了另外两个学生,他牺牲了自己。他就是崇州市怀远中学的吴忠洪老师。

感人事例6救援队在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挖出一位老师:她全身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这名幼儿园的老师叫瞿万容。

感人事例7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在这四个学生的身上是课桌,课桌上面是张开双臂护着孩子的老师。13日22时12分老师的遗体从废墟中扒出来的。这位老师叫谭千秋。

感人事例85月12日当天。“快跑,危险,快,快……”他一边大声呼吼,一边迅速抱起两名孩子直往楼下冲去,清醒的十余名孩子紧随而下。到了楼下,连一口气都来不及喘,他返身冲向三楼,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刚到达一楼地面的最后一级楼梯时,顶楼轰然坍塌,砖块、混凝土、门窗玻璃劈头盖面向他们袭来。他本能地将两个孩子“藏”在怀中,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挡住从天而降的砖块……他的双腿被无情地砸断,胸部、头部也受到了重创,顿时扑倒在血泊之中。下午4时20分,他被转往县城医院抢救,途中,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是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教师,名叫苟晓超。

感人事例9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有不少正在上课的孩子都被措手不及的灾难永远地掩埋在了废墟下。然而,离北川县城15里路的邓家海元村山中的一所希望小学却在这次颠覆性的地震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不仅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而且正在该校上课的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都奇迹般地全部安全撤离。在山上度过饥寒交迫的一夜后,9名老师带着71个孩子翻山越岭穿过灾区,成功地来到安全地绵阳市。沈长树老师就是9名中的一位。5月12日这一天,他失去了7位亲人,他的妻子也在地震中被压断了一只腿。“我没有去看过她,她现在在哪所医院我也不知道。她能理解我。”

感人事例10地震发生后,小学美术老师连蓉立即疏散了13名学生,可当她一边夹一个学生准备跑出来时,被砸倒在废墟里。昨天,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连蓉老师的尸体时,她两手还各抱着一个孩子,其中一个已经死亡,而另一个却活着。连蓉老师走了,留下了一个一岁半的女儿,女儿不停地哭着喊:“要妈妈。”

感人事例11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感人事例12北川县城,千余名正在上幼儿园和学前班孩子使这个“全县里最大的幼儿园”成为人间最温馨的地方,然而,地震那一刻起,这一切只剩下散落的小花衣和破残的玩具……当救灾人员赶到时,这时,废墟中传出一个柔弱的声音:“叔叔,救救媛媛,救救媛媛。”第一个被救出来的是6岁的羌族小女孩名叫赵媛媛;当救出来第二个叫成思羽的女孩时,救援人员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在孩子身边,竟紧紧地围着3个雕像般凝固住的女老师。她们没有下意识地自我保护动作,而全伸着手臂。显然,她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用自己的躯体保护住了孩子……

感人事例13汶川震灾发生时,袁文婷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学的校舍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危险的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13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媒体用这样的语言美丽地记录了袁文婷最后的时光——“青春定格在26岁”。

感人事例14四川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坍塌,师生伤亡严重。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后选择令人感佩和动容。这是一名20出头的年轻教师,家里的孩子刚刚六七个月大。地震发生时,他所教的班级位于一楼,完全可以逃脱,但他却选择留下来救护孩子。汤老师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却在瓦砾中牺牲。

感人事例15王周明是名年轻教师,是50多名学生的班主任。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感人事例16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向倩的父亲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学副校长,他悲痛欲绝:“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征兆 地震到来前有哪些预兆

导语:地震发生前,是有能量积累的过程的,大自然中的很多物质都会有所变化,因此地震到来钱是会出现一些征兆的。那么,大家清楚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征兆?地震到来前有哪些预兆?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征兆

一、地震的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地下水变浑、翻花、冒泡、变味;鸡鸭猪羊乱跑乱叫;老鼠外逃,鱼儿在水面乱跳。这种情况预示着地壳将弯曲、摺皱断裂,就要发生地震了。目前全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准确预报地震,我国的地震预报可以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二、地震的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

物理现象:

1、横波和纵波

地震来临时,人们会先感觉到前后左右摇晃,过上一会儿又改成上下颠簸。这是因为地震会同时产生横波和纵波两种波,但是,纵波传播的速度更快些。横波是指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波。如果横波和纵波都沿地表传播,纵波是前后振动,横波上下振动。利用这个特点,人们可以很快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

2、共振

地震来临时,同一地方的建筑物有的振动幅度较大,有的却比较小,这是物理里面的一种现象叫共振。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频率,这个频率由它的长度、形状、材料等决定。建筑物也有它的固有频率,当地震袭来,如果某幢建筑物的固有频率碰巧接近这次地震波的频率,那么它的振动就最剧烈。

3、地震前后动物异常反应的物理学解释

地震发生前和发生后,一些生物如家禽、蟾蜍、蚂蚁、蛇等,会出现异常反应,乱串乱跑,大规模迁徙等。发生在地震以前叫震前效应,发生在地震以后的叫震后效应。

4、地震前自然现象异常的物理学解释

每次地震的产生,都需要漫长时间的孕育,只有当地下断层扭曲、摩擦,蓄势待发到一定程度,才会有地动山摇,怒吼式的总爆发。在地震以前,地壳内部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断层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地表,会使局部地区在震前出现反常气候。

最有趣的地震成因传说会是什么?

地震的成因尚有诸多未解之谜,例如地震破裂如何启动、终止等等。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始终与地震和地震灾害相伴,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自己认为的地震成因说。饱受地震之苦的日本古代人,并不清楚地震的成因,只能用神话来解释,用各种鱼来解释(鳗鱼、被螃蟹夹住的鳗鱼)。当然最最流行的地震神话还是鲶鱼,鲶鱼背负着日本岛,它总想着掀翻压在其身上的岛屿,因此一动身子就会发生地震,还好,鹿岛神用“要石”压住了鲶鱼的头和尾巴让它不能乱动。在古希腊,人们认为海神波塞冬引起了地震。当他生气时,海神波塞冬会用他的三叉戟击中地面并引发地震。他不可预测的暴力行为为他赢得了“地球振动者”的绰号。

中国最早何时开展震后科学考察的地震?

中国政府最早组织的震后科学考察工作,开始于1920年的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的次年,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代理所长,翁文灏先生,带领来自内务、教育、农商三个部的考察队员,亲临现场考察并撰写成《甘肃地震考》等著作,拉开了中国近代地震科学考察的序幕。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