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晕车现象:究竟为何一上车就头晕目眩?
揭秘晕车现象:究竟为何一上车就头晕目眩?
黄金周就要到了,很多家庭都开始规划自驾游。
可是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司机和乘客,那就是晕车,为什么会晕车?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前庭的问题。实际不然,造成晕车的主要原因基本都与前庭无关。如果说前庭障碍会造成晕车,那么理论上开车的时候也会晕车;但是很多司机开车的时候并不晕车,但是一坐车就会晕车,所以这个结论并不成立。
第一节我们就来讲解造成晕车的“程序逻辑”,多数的晕车其实是因为“太自我”。
程序数据造成的晕车开车不晕、坐车晕,我也这样。
原因很简单,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掌控着汽车,车辆何时该起步、何时该转弯、何时该刹车,那是司机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判断得以执行是不会有任何不适感的,自己开车长期形成的习惯就会成为一道程序,可以将其理解为“肌肉记忆”。其实肌肉记忆就是通过长期驾驶行为采集的数据,通过无数次的校验而形成的程序,基础是数据、概念是程序。
那么司机在坐车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驾驶车辆的司机与自己的驾驶习惯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于是在自己认为该起步加速的时候、司机没有起步加速,在该刹车的时候没有进行刹车;此时采集到的数据和长期形成的程序数据不同,这时候就会出现情绪反应,这里所谓的情绪反应不是只高兴或生气,而是潜意识造成的情绪波动。这样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身体的不适感,会出现类似于晕车的现象。
同理,有些乘客在乘坐燃油车的时候不会晕车,换乘电动汽车会就会晕车,原因也是相同的。
因其长时间乘坐燃油车,过程中就会把燃油车起步加速时的噪音、加速过程换挡的顿挫、发动机造成的车身共振,以及加速过程中声音、触感、时间节点和车窗外场景倒流节奏的信息形成一道程序。可是电动汽车在加速过程中几乎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并且会非常平顺,过强的低扭爆发力又改变了加速节奏,整个流程中能采集到的信息和乘坐燃油车形成的程序数据完全不同,这也会造成情绪反应并导致晕车。
所以司机乘车不想晕车,最佳方式是不要在坐车的时候思考驾驶,不要管司机是怎么开车的;如果对电动汽车晕车那就要去了解电动汽车的特性 ,思考一遍之后去构建新的程序模型,之后也就不会晕车了。
气味造成的晕车为什么很多乘客在关上车窗的时候会晕车,打开车窗呼吸自然风就不晕车或能缓解呢?
毫无疑问,这就是车内空气造成的晕车。
简而言之,有五种气味容易造成晕车。
汽油味香水味烟味无气味的HCHO有气味的TVOC其实有不少人对汽油味是过敏的,汽油中含有硫化物和碳化物,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吸入汽油蒸汽会让一些人感觉到头晕和恶心,并且会造成脑动脉异常收缩,所以燃烧充分性较差的发动机也是造成晕车的一大因素。
想要避免因汽油味造成的晕车,司机要在车辆冷启动时关上车窗,将空调调整为内循环;汽车冷启动时的发动机燃烧充分性最差,尾气中会有超量的碳氢化合物,也就是汽油的主要成分,避免让乘客闻到这种气味即可缓解。
香水味过敏是不是感觉有些奇怪呢?
其实这并不奇怪,很多车辆使用的汽车香水都使用廉价的化学香精,其中不排除有容易造成过敏性的物质;而且香水的挥发是依靠乙醇或甲醇,乙醇就是究竟、甲醇就是木精,对酒精过敏的人不要太多,空气中吸入乙醇也是能造成过敏的。乙醇过敏和甲醇过敏都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所以车里尽量别用这种汽车香水;那些售价十几二十块的汽车香水显然不会用高标准的原料,那些售价一两百的汽车香水其实和那些一二十块的汽车香水没有什么区别,成本都是几块钱甚至更低。
烟味过敏的专业术语叫做“尼古丁过敏”,有些人闻到一点点含有尼古丁成分的气味都会感觉极其难受,也会恶心呕吐。
二手烟也是含有尼古丁的,而长期被烟熏的车辆内饰里也会含有尼古丁。
好在对尼古丁过敏的人并不算多,不到10%,但从巨大的基数来看,换个说法就是“接近10%的人对尼古丁过敏”,所以出现这种晕车现象也不足为奇。
最后要讲一个重要知识点:
HCHO,甲醛,无色无味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无色有气味都知道甲醛对身体不好,可是很多不人不知道甲醛也是过敏源之一,不少人都对甲醛过敏;但是甲醛没有气味,有些车子明明什么味道都没有但就是容易让人晕车,主要原因就是甲醛浓度太高。
造成甲醛浓度超高的原因主要是车内装饰,地胶是其一,主要是车窗太阳膜!
太阳膜是有压敏胶的,所以自然含有甲醛;不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的太阳膜,只要贴上去就会造成甲醛超标;可以说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敢于保证贴上其太阳膜之后,在阳光下暴晒能保证甲醛浓度达标!太阳膜是贴在车窗里面的,甲醛挥发是真的“没有一点浪费”,贴膜后的车内空气甲醛浓度,实测最高超标超过40倍!有些车子晒了几年之后还能超标十几倍。
所以笔者的车从来不贴膜,晒晒太阳也挺好。
TVOC是气味的,有些车里即便不放汽车香水也会有一种“甜甜的香气”,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气味是挺有些刺激性的异味,只是多数人都将其理解为“芳香”。
这个气味就是TVOC的气味,笔者是TVOC资深过敏者。
曾经有些知名品牌汽车存在TVOC浓度大幅超标的情况,遇到这些车都不用坐进去,把头往里面一探、闻一下就会感觉到头一懵,然后就是恶心想吐;而TVOC也是车内装饰会带来的过敏源,有过敏性特质的人在全球普通人群中的占比也是超过10%的。
所以很多人的晕车都不是前庭、也非程序数据导致,而是车内装饰的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用测试仪或测试剂自行检验,有必要的话还是去掉这些不必要的车内装饰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坐车晕车究竟是难闻的气体使人晕车,还是车的颠簸,不规律加速度使人晕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晕车的经历,其实有的老司机也有晕车的痛苦,晕车严重的人宁愿走上大半天的路也不愿意坐几分钟的车。晕车其实是属于晕动病,这是由于当你在坐车的时候眼睛看到的画面一般是静止的,但是耳朵里面有一个叫前庭系统的器官能感受到你正在加速、减速等,前庭系统负责人体自身平衡感和空间感的感知系统,也是保证人在复杂运动中维持协调与平衡能力的重要结构基础 ,前庭系统与眼睛的冲突就会导致平衡感觉的错乱,大脑分辨不过来就容易晕。
所以导致晕车的主要原因就是眼睛与前庭系统,那么为什么有的人闻不了车的气味呢?这是由于长时间的晕车,在脑子里留下了一些不愉快的记忆,当一些情节和晕动联系起来,不愉快的记忆就想起来,从而导致呕吐等症状。还有的人开车不晕坐车就容易晕,这也不是车的颠簸,而是司机知道哪里加速、哪里颠簸、哪里转弯,心理都会有一个自然的准备,眼睛也一直目视前方,专心致志在开车这件事上,就不会存在所谓的平衡信息错乱。
知道了原理,也就有解决办法,晕车的人建议一上车就睡觉,闭上眼睛一路睡到底,让眼睛感受不到。还可以坐副驾驶,因为副驾驶视野更加开阔,让精力集中在前面,这样就不容易去想晕车这件事。或者带一些橘子皮、生姜片等或者打开车窗通风,保持一种舒适的环境。
当然其实最有效、彻底的方法就是多坐车,这在医学上也称为“习服训练”,每个人刚开始承受晕动的程度不同,一些航空学校、宇航员都会接受晕动训练,只要长期坐车自然而然就克服了。
谁知道人为什么会晕车?
1. 为什么会晕船、晕车、晕机?
运动病又称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园囊和球囊。半规管内有壶腹嵴,椭园囊球囊内有耳石器(又称囊斑),它们都是前庭末稍感受器,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半规管感受角加(减)速度运动刺激,而椭园囊、球囊的囊斑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线加(减)速度的变化。当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发生旋转或转弯时(如汽车转弯,飞机作园周运动),角加速度作用于两侧内耳相应的半规管,当一侧半规管壶腹内毛细胞受刺激弯曲形变产生正电位同时,对侧毛细胞则弯曲形变产生相反的电位(负电),这些神经末稍的兴奋或抑制性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向前庭中枢并感知此运动状态;同样当乘坐工具发生直线加(减)速度变化,如汽车启动、加减速刹车、船舶晃动、颠簸,电梯和飞机升降时,这些刺激使前庭椭园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产生形变放电,向中枢传递并感知。这些前庭电信号的产生、传递在一定限度和时间内人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强度和时间的耐受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致晕阈值,如果刺激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出现运动病症状。每个人耐受性差别又很大,这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空气异味)等因素影响,所以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现运动病症状。
2. 如何预防和治疗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
确切地讲运动病不是真正的疾病,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它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急反应。因此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根治或治愈措施,现有的各种防治方法都是暂时缓解症状或延缓它的发生。
运动病的最佳防治方法是避免或离开能引起该病的环境,但这很不现实。以前防治疗运动病多采用药物,主要为镇静止吐药,如乘晕宁、东莨菪碱、安定等,抑制中枢兴奋,缓解消化道痉挛。但这些药物多有作用慢,口干、嗜睡等副作用,而且疗效不理想。市场曾有一种耳后皮肤贴剂,为东莨菪缓释剂可经皮肤渗透吸收,但仍不能消除该药物固有的副作用。其它如:贴肚脐、压内关穴、开窗通风向前注视等也是常用而作用极有限的方法。还有就是前庭锻炼方法,如同飞行员训练一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反复刺激前庭,如:旋转椅、秋千、俯虎、荡船等,使前庭产生适应习服,可以达到减轻运动病症状的目的。但如果停止训练或脱离该刺激环境,运动病症状会再次出现。
既往,世界各个国家的前庭平衡医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运动病的防治研究,但收效甚微,终无突破。现在好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研究所、眩晕诊疗康复中心主任,胡广艾教授、主任医师根据前庭平衡医学原理,结合前庭临床经典理论,经过十多年临床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治疗晕动病的仪器-电子防晕仪。该仪器可通过电子振荡产生脉冲电信号,再通过双耳部电极作用于人体内耳平衡器官-前庭,抵消或削弱人体受到过度运动-直线和角加(减)速度刺激使前庭产生的过量生物电,减少和阻止前庭神经冲动向中枢传递,从而提高前庭器官对各种运动刺激的耐受性,达到治疗运动病的目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创性的运动病治疗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一改往昔旅行时靠服镇静药心烦、口干、昏昏欲睡的状态,使今日旅程潇洒、轻快,尽情饱览美丽的祖国山水,享受现代文明的快乐。
该研究课题经专家评审鉴定为"国际首创"水平,先后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全国发明博览会银奖、国家专利(98 3 26062.1),列为天津市科技创新、推广产品。该产品(津药器监(准)字98第226031)一经投放市场,立即得到广大运动病患者的好评。
3. 为什么晕车的人能够开车,却不能乘车?
因为运动病主要是人体前庭神经系统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故前庭神经系统的兴奋度的高低是关键。前庭神经系统属于低级中枢,它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影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抑制作用。当晕车的人开车时,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高度兴奋对前庭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自然就不会晕车了。而以乘客身份乘车时,则不具有这种效应。同样,当战斗警报拉响时,原来晕船的海军将士即刻能够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战斗。
4. 为什么有些人原来晕车,但得了眩晕症后却不晕车了?
内耳前庭功能良好是产生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前庭功能丧失,人体也就失去接受各种加(减)速度运动刺激的能力,即各种引起运动病的不良或超限刺激对人体失去作用,所以,原来晕车者在得了眩晕症后,其中部分双侧前庭功能丧失者(耳毒性药物中毒、双侧迷路切除术、反复的眩晕发作等)就不晕车了。
5.为什么晕车的人所乘车辆越高级,越容易晕车?
尽管内耳前庭功能良好,能够接受各种加(减)速度运动刺激,是产生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适宜产生运动病的加(减)速度运动刺激有一定的范围,那些高频率的颠簸(一般车辆产生)不是它的适宜刺激,而衡稳性能较好的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涌动样的加速度晃动才最合前庭的口味。所以车辆越高级,越容易晕车。
6.汽油味可以引起晕车吗?
晕车是由于内耳前庭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汽油味可能会加重某些晕车人的恶心症状,但不是引起晕车的原因。试想,呆在家中闻汽油会晕车吗?至于有些人对汽油过敏,则另当别论。
种种预防晕车法
1、 乘晕宁(眩晕停)。在乘车、船前4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1至2粒,小儿酌减。
2、 感冒通。在无乘晕宁的情况下,可用感冒通替代,方法同上,效果一样。
3、 也可用安定片1片,维生素B1两片,乘车前40分钟温开水送服,亦能防止晕车。
4、 可取新鲜生姜1片,或鲜土豆1片,贴于神劂厥穴(肚脐),用伤湿膏盖贴, 同时将伤湿止痛膏贴于内关穴,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鲜姜,也有 一定的预防作用。
1.胃复安: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5.桔皮: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挤压,皮中便会喷射出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6.风油精: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7.食醋: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易晕车。
8.伤湿止痛膏: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9、 无药之时,晕车者可在上车前将腰带束紧,防止内脏在体内过分晃动,上车后双目注 视远处,尽量少看近处物体,尤其在下坡时注意抓紧拊手,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 密封较严的汽车或汽油味偏大的车厢要注意通风,这样有助于预防晕车现象发生,如 稍感不适,应立即选择靠车前方合适位子睡觉,睡觉--往往是最好最省钱有效的防 晕车方法。
有晕车史的,乘车前可饮用些酸辣开胃的食物,勿食甜食及油腻食物,且忌过饥过饱
治晕车晕船的妙法
广东省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詹培源介绍,晕车、晕船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器质性的原因,也有功能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儿童中男孩发生率要高于女孩,成年人则是女性比较多见。
平常我们习惯于在地面上行走,而不习惯于比较陌生的运动刺激,如乘车、乘船、乘飞机时的上下颠簸和动摇不定。有的健康人,并无器质性疾病和功能障碍,在接受上述的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强烈的运动的刺激后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晕车、晕船、晕机的现象。这是一种生理性十分正常的反应,只要人们脱离刺激环境后症状可自然消失。
晕动病的症状常为逐渐发展的,从胃部不适到恶心、出冷汗,最后到呕吐。晕动病是可以预防的,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敏感程度不同,有些人特别的敏感,但还是有办法帮助这些容易晕车的人避免出现晕动病的情况。
(1)加强锻炼身体,加强前庭器官耐受性。晕动病多发生于前庭器官比较敏感的人。因此,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多做转头、弯腰转身及下蹲等动作,以增加前庭器官的耐受性。
(2)吃得过饱、疲劳、睡眠不足、空气污浊、情绪紧张及汽油和油烟等特殊气味都可能促使晕动病的发生和症状加重,因此要避免这些不良因素。
(3)特殊的前庭训练。可通过康复训练预防晕动病,如反复多次乘船、乘车训练,以提高前庭器官对不规则运动的适应能力。此外,害怕晕车的人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活动,特别是有助于调节人体位置平衡的体育项目,如秋千、滑梯、单双杠、垫上滚翻等运动项目,能提高前庭器官的适应能力。
(4)乘车、乘船时应尽量限制头部运动,可将头靠在背椅上固定不动,以减少加速度的刺激,特别是旋转性刺激。有可能的话,尽量平卧。
(5)避免不良的视觉刺激。乘车时少往窗外观看,坐车、坐船时看书更容易诱发晕动病,因此闭目养神可减少晕动病的发生。
乘车前可服用怡含宁含片等,以预防晕动病。抗胆碱类药物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可阻止眩晕和呕吐。
运动锻炼治晕车晕船
乘车船旅行,绝大多数人都能很好地适应。但对于一些有晕动病的人来说,却是一桩苦事。这些人每逢乘车船,轻则头晕恶心、烦闷不适,重者天旋地转、翻肠倒肚,苦不堪言。
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和由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因素所致疾病的统称。易患晕动病的人,
其内耳平衡器官--前庭器官对旋转等不规则的体位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当然,晕动病的发生还有其他诱发因素,例如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噪声、不良气味、情绪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饥饿或饱餐、身体虚弱等。
医学专家指出,可用运动锻炼治疗晕动病。患者平时可有意识地做些含有摇摆和旋转方式的运动,例如可循序渐进地做一些低头弯腰,摇晃脑袋和反复下蹲起立的运动,待逐渐适应后可做一些旋转度较大的锻炼,如借助转椅慢速左右交替旋转身躯。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可增强内耳前庭器官对不规则运动的适应能力,逐渐减轻乃至克服晕动病。
回答者:yyfreeliang - 魔神 十六级 3-11 17:32
--------------------------------------------------------------------------------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写得很好,解了我不少的困扰,非常谢谢!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5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晕车在医学上称为“晕动病”,它与我们耳朵的前庭器官有直接关系。人的耳朵分内耳、中耳、外耳三部分,其中内耳的前庭器官具有调节身体平衡的能力,它经前庭神经与中枢神经连接。乘车时,车辆的变速运动、颠簸、旋转等,都会使人经常不规则地改变体位,使内耳的前庭器官受到刺激,并导致身体局部功能紊乱,出现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不过,每个人的耐受能力都不同,这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体质、精神状态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晕车哦!
现在,科学家研究发现,晕车还受车辆运行时产生的次声波的影响。次声波是指振动频率低于20赫的声波振动,它低于人耳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一般人的晕车是由每秒振动2~20次(即2~20赫)的次声波所引起的。
对晕车的人来说,可以通过特殊的体育锻炼,如荡秋千、练滚轮等,使自己适应回转运动和平衡运动,从而加强自己平衡器官的功能,克服晕车带来的不良反应。
至于怎么预防么,我以前也是晕车的,不过我发现在三种情况下不会晕车:一是站着,因为身体的晃动可以用腿和腰来缓冲,这样头就不会被晃晕了;二是睡觉 ^_^;三是坐在第一排,眼睛盯着汽车将要到达的地方(比如远处路边的商店),心里默默计算路程和汽车的运动趋势(比如时左右晃还是前后晃),然后用腰的力量来化解这种晃动的趋势。
总的来说呢,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是要么睡觉,要么用自身的晃动来反抗汽车的摇晃,反正只要头不晃就行了。
参考资料:
关于晕车晕船:
1. 为什么会晕船、晕车、晕机?
运动病又称晕动病,是晕车、晕船、晕机等的总称。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时,人体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过度运动刺激,前庭器官产生过量生物电,影响神经中枢而出现的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
内耳前庭器是人体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园囊和球囊。半规管内有壶腹嵴,椭园囊球囊内有耳石器(又称囊斑),它们都是前庭末稍感受器,可感受各种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半规管感受角加(减)速度运动刺激,而椭园囊、球囊的囊斑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线加(减)速度的变化。当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发生旋转或转弯时(如汽车转弯,飞机作园周运动),角加速度作用于两侧内耳相应的半规管,当一侧半规管壶腹内毛细胞受刺激弯曲形变产生正电位同时,对侧毛细胞则弯曲形变产生相反的电位(负电),这些神经末稍的兴奋或抑制性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向前庭中枢并感知此运动状态;同样当乘坐工具发生直线加(减)速度变化,如汽车启动、加减速刹车、船舶晃动、颠簸,电梯和飞机升降时,这些刺激使前庭椭园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产生形变放电,向中枢传递并感知。这些前庭电信号的产生、传递在一定限度和时间内人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强度和时间的耐受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致晕阈值,如果刺激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出现运动病症状。每个人耐受性差别又很大,这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受视觉、个体体质、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空气异味)等因素影响,所以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只有部分人出现运动病症状。
2. 如何预防和治疗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
确切地讲运动病不是真正的疾病,与通常意义上的疾病不同,它仅仅是敏感机体对超限刺激的应急反应。因此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根治或治愈措施,现有的各种防治方法都是暂时缓解症状或延缓它的发生。
运动病的最佳防治方法是避免或离开能引起该病的环境,但这很不现实。以前防治疗运动病多采用药物,主要为镇静止吐药,如乘晕宁、东莨菪碱、安定等,抑制中枢兴奋,缓解消化道痉挛。但这些药物多有作用慢,口干、嗜睡等副作用,而且疗效不理想。市场曾有一种耳后皮肤贴剂,为东莨菪缓释剂可经皮肤渗透吸收,但仍不能消除该药物固有的副作用。其它如:贴肚脐、压内关穴、开窗通风向前注视等也是常用而作用极有限的方法。还有就是前庭锻炼方法,如同飞行员训练一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反复刺激前庭,如:旋转椅、秋千、俯虎、荡船等,使前庭产生适应习服,可以达到减轻运动病症状的目的。但如果停止训练或脱离该刺激环境,运动病症状会再次出现。
既往,世界各个国家的前庭平衡医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运动病的防治研究,但收效甚微,终无突破。现在好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研究所、眩晕诊疗康复中心主任,胡广艾教授、主任医师根据前庭平衡医学原理,结合前庭临床经典理论,经过十多年临床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治疗晕动病的仪器-电子防晕仪。该仪器可通过电子振荡产生脉冲电信号,再通过双耳部电极作用于人体内耳平衡器官-前庭,抵消或削弱人体受到过度运动-直线和角加(减)速度刺激使前庭产生的过量生物电,减少和阻止前庭神经冲动向中枢传递,从而提高前庭器官对各种运动刺激的耐受性,达到治疗运动病的目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创性的运动病治疗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一改往昔旅行时靠服镇静药心烦、口干、昏昏欲睡的状态,使今日旅程潇洒、轻快,尽情饱览美丽的祖国山水,享受现代文明的快乐。
该研究课题经专家评审鉴定为"国际首创"水平,先后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全国发明博览会银奖、国家专利(98 3 26062.1),列为天津市科技创新、推广产品。该产品(津药器监(准)字98第226031)一经投放市场,立即得到广大运动病患者的好评。
3. 为什么晕车的人能够开车,却不能乘车?
因为运动病主要是人体前庭神经系统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故前庭神经系统的兴奋度的高低是关键。前庭神经系统属于低级中枢,它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影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抑制作用。当晕车的人开车时,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高度兴奋对前庭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自然就不会晕车了。而以乘客身份乘车时,则不具有这种效应。同样,当战斗警报拉响时,原来晕船的海军将士即刻能够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战斗。
4. 为什么有些人原来晕车,但得了眩晕症后却不晕车了?
内耳前庭功能良好是产生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前庭功能丧失,人体也就失去接受各种加(减)速度运动刺激的能力,即各种引起运动病的不良或超限刺激对人体失去作用,所以,原来晕车者在得了眩晕症后,其中部分双侧前庭功能丧失者(耳毒性药物中毒、双侧迷路切除术、反复的眩晕发作等)就不晕车了。
5.为什么晕车的人所乘车辆越高级,越容易晕车?
尽管内耳前庭功能良好,能够接受各种加(减)速度运动刺激,是产生运动病(晕船、晕车、晕机)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适宜产生运动病的加(减)速度运动刺激有一定的范围,那些高频率的颠簸(一般车辆产生)不是它的适宜刺激,而衡稳性能较好的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涌动样的加速度晃动才最合前庭的口味。所以车辆越高级,越容易晕车。
为什么有的人晕车,闻到车里面的味道就想吐?
晕车,其实就是因为汽车颠簸,时而快时而慢的速度,促进了耳朵里的前庭神经兴奋,使得身体产生了肠胃不适,恶心呕吐的症状。除了这些消化系统的症状,很多人还有感觉晕眩,精神状态不好的状况。
虽然说,在乘车的时候,每个人耳廓里的前庭神经都会兴奋,传达信号,告诉你的身体有车的颠簸,加速,减速的感觉。但是,这个信号不一定会让你晕车。因为,信号要达到一个高的水平,才能让你产生那些不良反应。而那些不晕车的人,只是因为信号程度不高,不至于产生晕车的现象。
同时坐在一辆车上的人,不同的人产生的神经信号的程度是不一样。使人产生晕车现象的信号水平,不同的人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都是坐在同一辆车上的人,不同的人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就跟遗传相关了,遗传基因不同,这些状况也自然会不同。
诱发晕车的因素:
1、个体差异。当传入的平衡刺激过分强烈时,如急刹车、剧烈旋转时,即使在平衡系统安全正常的状态下,也会让人感到头晕,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片刻即可消失。但有些人这种耐受力差,对轻微的平衡刺激即产生强烈的反应。
2、睡眠差、过度劳累时容易发生。
3、过饥过饱时亦易发生。
4、患某些耳部疾病时可发生。
5、车厢密闭使空气不流通,或某一些物质的气味刺激,如汽油等。
6、看到汽车时,严重的产生了条件反射,看到或想到车(尤其是公共汽车)就会晕车。
如果患上晕车症状实在严重的朋友,出行的时候就一定要备一点晕车药。以防万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