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探秘: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遗迹
楼兰古国消失原因有哪些?
楼兰古国遗址,这个历史遗迹坐落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西部,具体位置位于孔雀河道南岸约7公里的地方。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楼兰古国扮演着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角色,是西域的交通要冲,对于丝绸之路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史书记载,楼兰古国于公元前176年兴起,成为了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站,也是中西方贸易的重要集散地。遗址的占地面积广阔,现今已知约为十二万平方公里。然而,这个曾经繁华的古国在公元630年神秘消失,其消失原因众说纷纭。有人推测是战争的残酷结果,有人认为是环境恶化迫使楼兰人不得不迁移,还有人猜测是自然灾害的冲击。楼兰古国遗址的精确位置,以及其消失之谜,主要源于网络资料,版权归属于原作者。
楼兰古城有哪些未解之谜,两座古墓相隔2000年,内含多少谜题
早在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完成探索罗布泊西部,准备返程的时候,他发现用于考察的一把铲子遗留在了营地,于是,就让与他同行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回去寻找。谁知阿尔迪克在返回营地的时候,遇到了风暴,迷失了方向,但在迷途中意外闯入了一座古城,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许多文物和雕刻精美的木板、古代铜钱就在这个古城中。斯文赫定对阿尔迪克的发现大喜过望。
三年后,斯文?赫定再次来到罗布泊西部,进入了这座古城,发掘了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等在内的大量文物。
回国后,德国语言学家在对斯文?赫定带回来的木简研究后确认:这座古城就是古籍中记载的声名赫赫的——楼兰
后再1999年12月,就在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将近100年的时候,我过新疆考古专家又公布了一条消息:又有两座楼兰人墓葬,在距楼兰古城4.8千米的风蚀台地上被发现。这两座相距仅百米的墓葬,其中一个是彩棺老边男人墓,属汉晋时期。
而另一座六个月大婴儿干尸墓却距今4000年前后一寸,他们之间隔着2000年的跨度。
彩棺墓男尸是蒙古人种,身着棉里娟里长袍,他的彩棺墓上会有东方文明象征日月的朱雀、玄武,棺上覆盖着罗马风格的狮纹栽绒毛毯。
而那个夭折的婴儿深陷的眼睛微闭着,鼻子明显高隆,头戴尖顶毡帽,细软的金**头发,而且,身上穿粗毛布,脚上是带毛的皮质鞋。很明显,这两个代表不同文明的墓葬又给楼兰文明蒙上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楼兰古国是目前被发现的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它对研究我国新疆以至中亚的古代史、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楼兰国是在何时形成的,史籍中没有记载。但根据在罗布泊周边及楼兰城边地发现的史前器物表明,楼兰古城距今约有6000年。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楼兰王国却在4世纪之后突然销声匿迹了,这着实令人奇怪。
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路经楼兰时,这里早已没有了飞禽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而”。到了公元7世纪,唐玄奘看到楼兰国“城郭岿然,人烟断绝”,这个时候的楼兰已成一座空城。
楼兰古国的具体文化史
楼兰古国,在丝绸之路上曾作为多个文明的交汇点,担当着中国与波斯、印度、叙利亚及罗马帝国间的重要贸易中转站,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和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大约在公元500年左右,楼兰王国的名字突然从历史记录中消失,其居民的去向成为千古之谜。
1979年,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楼兰遗址发掘了大量珍贵文物,并出土了一具距今3800多年的完整女尸,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成为中国目前出土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古尸之一。
楼兰是位于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曾经强盛一时。然而,公元3世纪后,楼兰国突然神秘消亡,与其相伴的罗布泊的变迁也成了一个谜团。
1988年10月2日,中日军方组织了一支联合探险队前往沙漠中的楼兰遗址,希望解开这个丝绸之路十字路口上消失的神秘古国的谜团。
探险队在敦煌出发,穿越沙漠,发现了佛塔和房舍的遗迹。这些遭受风沙侵蚀的遗迹,在星空下呈现出它们过去的面貌。探险队在此获得了一些关于楼兰消亡之谜的初步线索。
据史料记载,楼兰共有12个村庄,居民数以万计。在部落首领的领导下,他们曾和平快乐地生活。但约1000年前,一场瘟疫席卷楼兰,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幸存者中有部分人迁移至米兰,楼兰国从此不复存在。
尽管已有实际考察,楼兰消亡的确切原因仍不明朗。学术界对楼兰的消亡有多种解释。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气候干旱导致降水量减少30%,迫使古楼兰人大量迁移。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则认为,楼兰的消亡与降水量无关,而是因为高山冰川退缩和河流水量减少。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陈汝国研究员提出,自然环境恶化主要由河流水量的减少导致。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冻土研究所的夏训诚研究员则认为,楼兰的消亡是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请问最神秘的楼兰古国遗址在新疆哪个地方,楼兰古国有多少年历史,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存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是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最早记载“楼兰”这一名称的是《史记》:“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根据《史记》的描述,楼兰人在公元前3世纪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楼兰受月氏的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管辖。楼兰在西汉时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将近3000人。
在汉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神秘的古国。汉代伟大的探险者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楼兰带入了中原人们的视线。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楼兰古城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繁荣的商业为楼兰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楼兰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借着丝绸之路传入楼兰,给楼兰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楼兰此时已经成了西域的乐土,沙漠里的天堂。
但是,西汉王朝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中原群雄开始混战不休,无暇顾及西域,楼兰也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时,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楼兰衰亡?内力的损耗还是不可抵御的外力的侵袭?楼兰的子民去向了何方?
对于楼兰城的消失,最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古城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也有人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作为重地,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有可能是楼兰被占领后,占领者实行了屠城,然后撤离,楼兰因此慢慢被风沙湮没。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又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猜测,一为楼兰毁于干旱,一为楼兰毁于洪水。持前种观点的人认为,楼兰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使水利设施和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3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断水了。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人们的卫生状况恶化,抵抗力减弱,于是瘟疫爆发,楼兰古城居民为了生存只得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
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国内外探险者在楼兰古城的废墟中不仅找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还有各种财物,看来楼兰古城是突然间被废弃的,但是这里却没有战争的痕迹。也许,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让人不顾一切地逃离。
与此相对的猜测是楼兰古城毁于洪水。有人认为,在1600年前罗布泊洼地及其周边有大面积的森林,种类繁多的植被,飞禽猛兽出没于此,生态环境与现在相差极大。这一时期,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水源充足,孔雀河与楼兰古城平行且只有22公里左右,若是楼兰城缺水,完全可以引孔雀河水入城。
楼兰古国消失的真正原因是,楼兰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导致大片森林被砍伐,同时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的增加使屯田开荒需要大量烧荒,手工作坊、民用炊火都要砍伐大量的林木。
过度的采伐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湖泊,河床抬高、湖深淤浅。而楼兰古城建在高地平台上部,城外被水环绕。
楼兰城的毁灭可能是当时某一段时期里罗布泊抬升湖水,导致水位上涨,向西蔓延楼兰城,同时楼兰城及周边地壳下沉,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等河流下游注入到楼兰城致使楼兰古城毁灭。
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楼兰古城成为沙漠中的废墟,楼兰的灿烂文化都永远的存在我们的追忆中……
楼兰古国在哪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
2022年3月,“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出版面世,这是新中国迄今唯一一次楼兰古国考古调查的详细报告,依然是最新的楼兰考古报告。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受汉朝西域都护府管辖。公元前77年,西汉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杀楼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发现过程
1895年2月,瑞典人斯文·赫定沿克里雅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罗布泊地区,沿途进行了艰苦然而极富收获的地质学、生物学和古代文物遗迹的考察,初步摸清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重要古代遗址的大致情况。
1899年9月,斯文·赫定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塔克拉玛干之行。这次中亚探险得到了瑞典国王奥斯卡和百万富翁伊曼纽尔·诺贝尔的资助。 斯文·赫定在空寂而清冷的婼羌县(今若羌)稍作停留,便继续向塔克拉玛干东端的罗布泊沙漠前进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