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为何得名:神话中的英勇少年传奇
哪吒三太子简介
哪吒,一个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哪吒以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相传,哪吒是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中的人物,作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他也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之一,天宫中的三坛海会大神。
出生时,哪吒左手掌有“哪”字,右手掌有“吒”字,因此得名。三岁时,他下海闯祸,踏倒水晶宫,捉拿蛟龙抽筋刮鳞。托塔天王担心他长大后再次惹祸,企图杀害他以绝后患。哪吒怒不可遏,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一缕灵魂前往西天向佛祖告状。佛祖以荷藕为骨骼,荷叶为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为了报剔骨之仇,哪吒欲杀天王,幸得佛祖从中调和,赐予天王宝塔,让哪吒以佛为父,化解了父子之间的恩怨。
哪吒虽然年少,但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足蹬风火轮,手持金枪,项戴乾坤圈,拥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等六件法宝,变化多端。每当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总是随行,有时担任先锋,有时为大将,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被誉为天上人间的少年英雄。
扩展资料
哪吒三太子,是相传中的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其兄为金吒、木吒。 哪吒三闹东海之传说,为民间乐道。在香港亦有三太子庙。据传是玉帝驾前的"大罗仙"转世。原大罗仙是身长六丈,头戴金环,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脚踏磐石,大喝一声能使彤云下塌大雨滂沱。玉皇大帝叹息人间魔怪太多!所以派大罗仙下凡收服。即转生为李靖之三子--哪吒,成为一位手持火尖枪。金砖,乾坤圈。混天绫,脚踏风火轮,三头六臂的神童形象。道教中说他是神兵神将的统帅,称"中坛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命池永镇天门。
哪吒是什么榜
哪吒是中国神话中的英雄榜之一。
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角色,被誉为英雄少年。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个儿子,以其勇敢、正义的形象,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哪吒生于商朝末年,因其勇敢善良的性格,成为了众多百姓心中的守护神。其传奇事迹和勇敢精神被流传下来,成为了中国神话中的英雄榜之一。哪吒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具有高超的智慧和慈悲心肠,他的形象不仅是反抗强权、追求正义的象征,更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传统的代表。在诸多文化作品中,哪吒的形象也被广泛运用和演绎,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在各种版本的《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哪吒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总的来说,哪吒是中国神话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英雄形象。他以其独特的人物魅力和勇敢事迹,成为了中国神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哪吒的形象也传递出一种正义和勇敢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追求正义和真理。因此,哪吒在中国神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其充满传奇的故事情节,更是因为其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每年一些相关的庆祝活动和神话故事的传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哪吒这一英雄形象。
说文解字哪吒
在华夏神话的瑰宝中,哪吒这位英勇无畏的少年神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子,历经佛教与道教的洗礼,最终在民间信仰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他起源于佛教神话,是毗沙门天王的尊贵公子,与佛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常以佛法的力量斩妖除魔,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结合。
在道教的世界里,哪吒摇身一变,成为托塔李天王的英勇后裔。他以杀龙的壮举,展现了超越凡尘的英勇与决心,更以还父母肉骨的壮烈故事,诠释了孝道与坚韧。《封神演义》中,他与太乙真人的师徒情谊,以及与龙族的恩怨纠葛,使他的形象更为丰满。
而当哪吒的神话故事流传到民间,他不再是单一的宗教符号,而是成为了台湾人心中的守护神,香港卫斯理笔下自由精神的象征。在小说中,毗沙门天子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情感,他的故事成为人们心中不屈不挠、挣脱束缚的传奇。
从佛教的慧眼法界,到道教的神通广大,再到民间信仰中的神圣地位,哪吒的形象始终保持着杀生还骨、莲花重生的核心元素,他的故事历久弥新,充满了力量与智慧的光辉。哪吒,这位英勇的少年英雄,以其鲜明的个性和不屈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神话传说。
关于哪吒的故事简短概括
哪吒的故事简短概括如下:
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少年英雄,以勇敢无畏、正义凛然著称。他身世非凡,作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自小便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神力。哪吒历经磨难,最终成为协助姜子牙伐纣灭商的重要力量,其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详细来说,哪吒的出生便充满了传奇色彩。相传他的母亲怀孕三年六个月才生下他,而且哪吒出生时是一个肉球,被李靖认为是妖怪,一剑劈开,哪吒却从中跳出,成为一个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的英勇少年。这一情节不仅彰显了哪吒的非凡身世,也预示了他未来不同凡响的人生。
哪吒的成长过程同样充满了传奇与冒险。他七岁时便下海洗澡,惊动了龙宫,与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起了冲突,将其打死并抽筋。这一行为虽然引起了龙王的愤怒,但也体现了哪吒的勇敢和反抗精神。为了平息龙王的怒火,哪吒最终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其悲壮与决绝令人动容。然而,在师父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哪吒得以莲花化身重生,继续他的英雄之路。
在哪吒的故事中,他作为正义的化身,多次助周伐纣,立下赫赫战功。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还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成为姜子牙麾下的一员猛将。哪吒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入人心,他勇敢、正义、智慧、忠诚的品质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同时,哪吒的故事也通过文学、影视等艺术形式不断传承和发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勇往直前、追求正义。
哪吒确有其人吗?
哪吒,这位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的神话英雄,起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传说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中担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吒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因此得名哪吒。
哪吒三岁时就下海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托塔天王担心哪吒长大后再次惹祸,打算杀掉他,哪吒愤怒之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最后由如来佛祖用荷藕和荷叶复生。哪吒后来要杀天王报剔骨之仇,多亏如来从中调解,赐给天王宝塔一座,让哪吒以佛为父,从而消释了父子间的仇恨。
哪吒年少时法力广大,可变化为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手持金枪,项戴乾坤圈,拥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等六件法宝。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必定前往,降服九十六个妖魔,成为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小英雄。
在道教中,哪吒是神兵神将的统帅,称作“中坛元帅”、“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命他镇守天门。供奉哪吒时,若供奉菩萨,则哪吒应位于左右。不可与托塔天王一同供奉,因传说父子不和;也不可供奉龙王,因哪吒闹东海与龙王有世仇。
在佛教中,哪吒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译,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佛教护法神之一。毗沙门天王有五子,除了哪吒,二太子独健也是神通广大,母亲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属豪门之家。
哪吒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代及此后与毗沙门有关的佛经中。“哪吒”一词源于异国语音,表明他并非中国本土神明。唐代僧人大广智不空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称哪吒为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其他唐代佛经文献中也有关于哪吒的记载。由于唐代崇佛风气兴盛,这些事迹开始广为传播,成为唐代笔记小说的人物。
哪吒拥有多件法宝,包括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金砖、火枣、阴阳剑和九龙神火罩。其中乾坤圈为金色镯子,可变化大小,力量巨大,抗磨损,硬度大。混天绫为红绫,能自动捆绑敌人,即使剪断也能自动修复。风火轮为双轮,可踏在脚下作为交通工具,速度极快。金砖为纯金打造,砖形,投掷攻击敌人。火枣为枣子,使哪吒拥有最厉害的招术——三头六臂。
吒行宫坐落在宜宾翠屏山腰,重建于1991年,取自《封神榜》神话故事。哪吒行宫为混泥结构仿古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依山就势修建。行宫内有仙踪迹牌坊、太子庙、哪吒盘腿式神像,造型生动。洞门上方雕刻有燃灯道人赠与李靖的玲珑宝塔浮雕。山顶建有哪吒师傅太真人神殿,塑有太真人神像。每年来此寻根祭祖的港澳台同胞及东南亚侨胞络绎不绝。1998年哪吒行宫应邀赴台访问,三太金身绕台岛半年,突出了祖庙地位。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又是怎么成为姜子牙的先锋大将?
哪吒是《封神演义》里作者着力描绘的神话英雄之一,是姜子牙座下开路先锋大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封神故事中的哪吒是商末时期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金吒、木吒的三弟,本是阐教的镇教之宝灵珠子投胎转世;奉元始天尊法旨下凡,母亲殷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生出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物就用剑切开,里面跳出一个手戴金镯、肚缠红绫的男婴,生来就自带两大仙家法宝出世。
天生神力,满地上走,身负一千七百杀戮,后来仙人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其为徒取名“哪吒”。七年后,七岁的哪吒在东海九湾河中洗澡,用混天绫翻江倒海,连河带海闹动龙宫,还用乾坤圈把巡海夜叉砸得头破血流而死,又与东海龙王的三龙子敖丙起冲突,不但将对方也打死,还抽了龙筋当做腰带想送李靖。
东海龙王上天庭告御状,结果在天门遭其一顿毒打,被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狼狈不堪,还被逼变蛇并捉回家,闯下大祸,后拉开黄帝灭蚩尤而祖传的远古神弓,射出神箭误杀石矶的童子,揍伤另一个道童。
当四海龙王联名奏准天帝,到陈塘关拿李靖夫妇兴师问罪时,哪吒说:“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和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后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还于父母,为救双亲不惜舍身自尽。孝心感动龙王,李靖夫妇亦因此得赦。
削肉剔骨自戕身死后,哪吒鬼魂托梦求母,殷氏为子造庙供香,哪吒神庙显灵显圣,吸引各路百姓膜拜敬仰,但李靖却从中阻挠,从而惹怒哪吒。在重生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莲花给哪吒做了个新身体而复活。
哪吒恢复人形脱胎换骨后黑化,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追杀李靖复仇,被燃灯道人阻止,并点化将来保周灭商,助武王伐纣推翻恶君商纣王;为姜子牙座下开路先锋大将。
因莲花体是没有血肉的无魂魄之身,不怕摄魂,成了各种灵魂系类攻击的克星,且对瘟疫、病毒感染和阴阳互损等邪术法宝俱都能够免疫;西周大军惟一的魔抗强者,凭著莲花身和高强的武功及多件厉害的法宝屡立奇功,成为战绩最突出的战士,在伐商之路立下赫赫军功威名,最终完成使命。改朝换代后本应留在人间享受荣华富贵,但不愿当官主动请辞拜别周朝众人回山继续潜修,结局因肉身成圣而未登封神榜。
战场上常笑话对手,冷嘲热讽,喜用毒舌伤人,不管强敌是谁先打再说,不改桀骜的顽皮性格,常以暴制敌为趣,有至攻至猛至勇至强之精神。虽年少却武艺高强枪法超群,以武征道生性刚烈攻猛善战。
后食火枣琼浆功力大增能现三首八臂大术法身,可同时使用八件神兵利器进攻,战力突飞猛进所向强大,是周军强势人物,有着无毒不丈夫的霸气个性,忠义仁勇大功臣,大战诛仙阵万仙阵真所谓战无不胜勇猛强悍。阐教活宝,天生就是杀手中的高手,身怀杀劫的少年战神,叱咤杀场的盖世传奇,结合天使恶魔于一体的英雄豪杰,令人敬而远之。
前世贵为阐教之宝灵珠化身的哪吒乃杀星生辰降世,元始钦点首选的天命保周大先锋,乃玉虚门下三代传人。从小初生牛犊不怕虎,姜尚座下猛将,杀场上阵从没战死,杀伐力天赋异禀,杀敌之多伐纣大战表现出色战功显赫;西周数一数二之高手。杀手出身的狠角色,身经百战多勇少谋、冲锋陷阵过关斩将,越战越强,越战越勇,百战百胜功不可没之得力战将。由小顽童锐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
在很多故事中,李靖被称为“托塔李天王”,哪吒则被称为“哪吒三太子”,因为其法力高强,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战神,上阵父子兵。
独具传统特色的哪咤信俗
哪吒,这一名字在中国神话故事中象征着英勇与传奇。作为道教与汉族民间的重要信仰,哪吒信俗已经传承了三百多个春秋。在澳门,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人们都会聚集在哪吒庙前,共同庆祝这位小英雄的诞辰。
哪吒,这位神话中的少年英雄,出现在多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他不仅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得意门生。哪吒出生时,双手分别带有“哪”和“吒”的字样,因此得名。他的故事充满了冒险与勇气,三岁便下海闯祸,捉拿蛟龙,后更因女娲娘娘的庇佑,成为莲花化身的勇猛大将,助周伐纣,屡建奇功。
在道教中,哪吒拥有多个显赫的头衔,如中坛元帅、通天太师等,深受人们的崇敬。其故事流传广泛,既有印度与佛教的渊源,也有古波斯的传说。如今,“澳门哪吒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澳门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3年起,澳门便开始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文化局的协助下,澳门妈祖信俗和哪吒信俗成功完成了申报工作。这两项信俗不仅在民间节庆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是澳门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每年的哪吒诞期间,澳门的人们都会聚集在柿山哪吒古庙和大三巴哪吒庙前,参加开印仪式、建醮祈福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下,两间哪吒庙携手合作,为保护本地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哪吒信俗不仅是一种民间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凝聚了人们的信仰与希望,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未来,这一传统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