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可口可乐背后的传奇:Coke品牌故事深度解析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12日 11:28 37 访客


你知道可口可乐都有哪些曾用名吗?

可口可乐作为全球知名的饮料品牌,其名称的变迁反映了其悠久的历史和市场定位的变化。以下是可口可乐的一些曾用名:

蝌蚪啃蜡:这是可口可乐在1927年初次进入中国市场时的中文译名。这个名字试图传达出产品的特性,但显然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文化习惯,因此市场反响并不理想。

口渴口腊:这个名称与“蝌蚪啃蜡”类似,也是可口可乐早期在中国市场的尝试之一。它同样未能准确传达出产品的吸引力,导致销售情况不佳。

可口可笑:这个名称体现了对产品口感的描述,但“可笑”一词在中文中带有贬义,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一种不严肃的产品。

可口可乐:最终,经过多次尝试和市场调研,可口可乐公司确定了一个既符合发音又具有积极寓意的中文名字——“可口可乐”。这个名字不仅易于记忆,而且传达了产品带来的愉悦感受,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市场接受度。

Coke: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可口可乐通常简称为“Coke”,这个昵称已经成为品牌的一部分,被广泛使用。

Coca-Cola:这是可口可乐的英文原名,自1886年诞生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这个名字来源于其两种主要成分:古柯叶(Coca)和可乐果(Kola)。

总的来说,可口可乐的名称变迁是一个典型的市场营销案例,展示了品牌如何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找到最适合目标市场的命名策略。从最初的不成功的尝试到最终确定一个广受欢迎的名字,可口可乐的品牌故事强调了文化敏感性和市场洞察的重要性。

可口可乐的英文怎么读

Coca-Cola,一个广为人知的品牌名称,它最初的名字是由彭伯顿的助手兼合伙人罗宾逊命名的。罗宾逊对古典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使用两个大写的"C"字会显得非常美观,因此创造了"Coca-Cola"这一名字。

在这个名称中,"coca"一词源于可可树叶子中提取的香料,而"cola"则取自可可果中提炼出的成分。这个名字的创造不仅体现了罗宾逊对古典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可口可乐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这个名字一经确定,便被广泛接受和使用。Coca-Cola,简称Coke,成为了全球消费者熟知的品牌标识。它的音节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Coca-Cola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无论是广告中的欢声笑语,还是品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Coca-Cola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全球各地的消费者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不仅归功于其独特的配方,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品牌故事。

如今,无论是在炎热的夏日,还是在寒冷的冬日,Coca-Cola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可乐的背后的故事

可乐的起源颇具传奇色彩。最初,可口可乐是由美国药剂师约翰·斯蒂顿在19世纪末期作为一种药物发明的。斯蒂顿本意是创造一种补药,但在多次实验后,他意外地制作出了一种深受欢迎的饮料。是斯蒂顿的朋友弗兰克·M·罗宾逊建议将这种饮品命名为“可口可乐”,这个名字就此沿用下来。尽管斯蒂顿并未将可口可乐视为商业产品,但其他小型饮料制造商纷纷效仿其配方,使可口可乐的概念得以传播开来。到了1923年,可口可乐公司正式成立,并随后成功注册了其商标。

以下是不同类型可乐的介绍:

1. 美国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可口可乐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价格亲民。通常家庭待客时,购买一瓶1升装的可口可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选择。

2. 美国百事可乐: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并驾齐驱,各有所长。百事可乐的气泡感更为突出,而可口可乐则更加甜一些。价格上,百事可乐通常会比可口可乐稍高。

3. 中国非常可乐:这款可乐在小时候较为常见,当时很多人误以为是盗版可乐。由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影响力,非常可乐未能生存下来,如今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可乐

一个经典的logo背后有多少故事品牌logo背后的故事

一个经典的logo背后有多少故事(品牌logo背后的故事)

纪录片《中心难再维系》里,美国作家狄迪恩年轻时:总是戴着墨镜,一边喝着冰可乐,一边吃着脆脆的咸杏仁。

巴菲特是可口可乐的超级粉丝。近日,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长期持有的可口可乐持仓引起关注:巴菲特爱股可口可乐扛住了疫情,股价逆势创新高。

马斯克收购Twitter之后笑言称要购入可口可乐。

(提醒:这并不是可口可乐的广告,请放心看到最后)

可口可乐极具识别性的标志无处不在。

然而,诞生136年来,其标志设计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

19世纪60年代,美国佐治亚州一位名叫约翰·彭伯顿(JohnPemberton)的药剂师,发明了可口可酒(CocaWine),这是一种“缓解身心疲劳”的酒精饮料。

JohnStithPemberton(1831–1888)

1886年,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颁布了一项禁酒令,彭伯顿因此只好重写饮料配方。他用古柯(Coca)的叶子和可拉(Kola)的果实制造出一种新的糖浆类药品。这种药剂具有镇静、提神以及减轻头痛的作用,他将液体加入水和冰块,尝了尝,味道好极了。

彭伯顿带着这罐糖浆,沿街来到一个叫雅各布斯的药店,在那里将它与碳酸水混合。这回发现味道更好了,能带来一种怡神畅快的美妙感受。

彭伯顿的合伙人兼会计员罗宾逊(FrankM.Robinson)从糖浆的两种成分,激发出命名的灵感,为了整齐划一,他建议将Kola的K改为C,并在两个词中间加一横,认为“这两个C在广告中会很好看”。

1886年至于2007的logo变化

Coca-Cola由此诞生了,以每杯五美分的价格在冷饮柜售出。

第一次使用可口可乐标志是在1886年《亚特兰大日报》的一则广告中。logo使用全大写的衬线字体,广告邀请人们尝试“最新流行的苏打饮料,其中包含了古柯植物的美妙和著名可乐果的特性。”

亚特兰大日报中logo使用全大写的衬线字体

第一年平均每天售出九杯饮料。

罗宾逊希望品牌名称拥有自己的视觉风格,于是尝试了当时广泛应用于商务信函书写的斯宾塞体(Spencerianscript)。这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书法风格,标志也得到了彭伯顿公司其他人的一致认可。

美国第一张优惠券-可口可乐,标志改用斯宾塞字体

1887年,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张优惠券由可口可乐首次分发,不过,尾部带©️的“商标注册”是几年后才出现。

然而彭伯顿似乎从未意识到,他创造的饮料会有如此“魔力”。他将公司的部分业务逐渐卖给了不同的合作伙伴,直到1888年去世前,他将剩余的可口可乐股份悉数卖给了当地的企业家阿萨·G·坎德勒,也就是“可口可乐之父”,后者继续购买额外的可口可乐股权以完全控制公司。

阿萨的销售天赋使这种软饮料的销量增长了近十倍。他很快清算了其他制药业务,以便全身心投入经营可口可乐。

第一个出现在可口可乐广告中的名人是模特和音乐厅歌手HildaClark。

从1890年代后期到1904年,

她出现在日历、海报、书签、记事本、服务托盘、金属广告招牌等各种作品中。

左:歌剧演唱家莉莲·诺迪卡(1905年)

可口可乐第一个杂志广告,底部附有免费饮料的促销优惠券;

右:可口可乐海报广告(1909年)

20世纪30年代初,logo开始以放置在红色圆圈内的设计出现,这一时期被称为“红盘时代”或“按钮”标志。圆盘形状的图形图像成为户外标牌的基石,1948年,光盘开始作为广告装饰悬挂在商业场所。

也是这个时期,可口可乐开始使用标志性的红色设计logo。

最初是装瓶子的桶被涂成红色,便于装卸人员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将其与酒精区分开来。

可乐的瓶子设计(1894–1975)

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几年里,标牌和自动贩卖机上可以看到拱形或者说「鱼尾形」的设计表现形式,这一设计据说是为了体现可口可乐公司多样化发展的局面。不过很快这种设计就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回到早期的红色圆圈。直到现在,这个设计还在被广泛使用。

鱼尾形设计(1958-1960)

雅顿方形“ArdenSquare”(1969推出)

1969年,“ArdenSquare”版的logo发布。这一年对可口可乐logo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自这一年起,斯宾塞字体书写的Coca–Cola下方配上了一条流动的白色波浪曲线,呈现出一条飘逸的白丝带状,这一设计依然沿用至今。整个logo被置于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中。

该标志由著名革新者、美国时尚偶像伊丽莎白·雅顿设计。伊丽莎白·雅顿是一家全球盛名的化妆品及香水公司,1910年雅顿在第五大道开设的第一家沙龙RedDoor,因为钟爱红色的显眼,她将沙龙的大门涂成鲜红色,希望能在第五大道中脱颖而出,她确实成功了,此后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美容观念,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领导美容、保养的时尚潮流。

伊丽莎白·雅顿设计的“RedDoor”口红

20世纪40年代,60多岁的雅顿夫人事业达到巅峰。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生活的写照,“美丽是每个女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她曾自豪地宣称自己的成就:“全世界每个角落都知道的三个美国名字:辛格(缝纫机)、可口可乐和伊丽莎白·雅顿。”

而直到今天,当初弗兰克·罗宾逊精心设计的手写logo,仍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标志之一。

是什么让一个logo伟大而具有标志性?

简单和永恒。

这也是两件很难做到的事。永恒,大概是指标志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与它们的简单性有很大关系。你能想象Chanel的标志发生变化吗,即便在一百年内也是如此。自1925年设计以来,香奈儿的logo从未改变过。

那么,一个伟大的标志真的不需要任何修改吗?

“……就像CBS一样,有时公司第一次就做对了。”《时代》杂志在一篇关于许多公司几十年来不断改变logo的故事报道中写道。CBS电视台的台标像眼睛,因此也被称作“眼睛台”。

CBS在电视上的标志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broadcastingSystem,简称CBS)是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其余两家分别是ABC和NBC),于1927年创办,总部设在纽约。

最初总部设在费城,原为16家广播电台组成的独立广播业者联合公司,节目以唱机音乐为主。1941年,该台正式开办电视广播。

CBS是早期肥皂剧的开创者

CBS初期的经营并不理想,由于经费不足,公司经常陷入困境。直到1928年,26岁的威廉·佩利(WilliamS.Paley)将其收购,佩利与CBS的传奇从此开始。

1951年10月20日,CBSEye在广播中首次亮相。

设计该标志的创意总监威廉·高登(WilliamGolden)在开车经过宾夕法尼亚荷兰州的荷兰郡时受到启发。

早期的眼睛标志瞳孔是一个开闭的摄像机光圈

据说他对当地人在谷仓上绘制类似于人眼的十六进制符号产生了兴趣,该标志是宾夕法尼亚人用来辟邪的图案。在图形艺术家KurtWeihs的帮助下,绘制完成了Eye标志。

同时,这一标志也受到了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全视”符号的影响。

普罗维登斯之眼(或神的全知眼)最早来源于基督教,多以一个发光三角形中的眼睛表示。它代表上帝的眼睛注视着人类(神意的概念)。美元的反面上便印有它

1960年代,CBSEye进入彩电时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1980年代推出了第一个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CBSEye。

1960年代,进入了彩色电视时代的CBSEye

1970年代,为庆祝播出50周年发布了CBSEye周年纪念版

1980年代,推出第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CBSEye

1990年代,CBSEye恢复了其原始的简单性

1990年代,CBSEye又恢复到最初的简单性。在1998年《纽约时报》对本世纪“最伟大的设计作品”的综述中获得好评。

多年来,CBSEye出现了不同的颜色和尺寸,

但直到今天,其基本形状从未改变。

同样重新启用最初标志设计的,还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2020年5月,和SpaceX猎鹰九号运载箭起升空的,除了龙飞船和两名宇航员,还有NASA停用了30年的旧logo。

猎鹰九号箭体上的“蠕虫”logo。:NASA

这个简约的红标志名为NASAlogotype,通常被称作“蠕”。不过很多人也许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标志其实从1992年就在NASA内部正式“退休”了,经典的“肉丸”徽章自那以后一直是最常见的机构标志。

由红色、白色和蓝色组成的圆形徽章,绰号“肉丸”,由NASA员工詹姆斯·莫达雷利(JamesModarelli)在1959年设计,也就是美国宇航局成立的第二年。

1949年,莫达雷利从艺术学院毕业后,在后来成为NASAGlenn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开始了他的艺术家设计师生涯。

1958年,莫达雷利参观了一架飞机模型,上面带有扭曲的弧形机翼,像一个上翘的鼻子,这个模型给莫达雷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NACA被批准并入新的航天机构——NASA时,员工被邀请提交该机构的标志设计,当时担任管理服务部负责人的莫达雷利提交了这一设计。1959年,NASA“肉丸”徽章成为官方标志,也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标志之一。

圆形代表一颗行星,星星代表空间,红色的V形机翼代表航空,该机构名称周围的圆形轨道代表太空旅行。

直到1975年阿波罗-联盟号任务开始,NASA宇航服上出现了一个更“现代”的标志。该徽标由“NASA”一词组成,具有独特的字体风格,绰号为“蠕虫”。这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第一次联合太空飞行。

在“蠕”的设计者理查德·丹尼(RichardDanne)和布鲁斯·布莱克本(BruceBlackburn)看来,原标志的式科幻风格不以体现NASA的科学精神。丹尼表示,“蠕”与“丸”相反,“它简洁、进步,且在所有媒介上都易于看清楚”。

这个标志乍一看可能看起来太抽象了。设计师布BruceBlackburn和他的搭档RichardDanne在向NASA***的演讲中,通过应用于NASA的汽车、飞机和航天器上作外观示例。

1970年代,除了新的NASA标志外,设计师在还创建了一个82页的图形手册。

A的标志中没有通常的横杠,绰号“蠕虫”,暗示火箭的头部或发动机喷嘴。

虽然“蠕”在NASA内部并不是太受欢迎,但凭借其现代感的标志和严格的视觉标准,它在1984年拿下了总统设计奖(PresidentialAwardforDesignExcellence),时今也仍是平面设计界公认的经典。

街头潮流品牌heronPreston为庆祝NASA成立六十周年设计的2018秋冬系列。

2015年,平面设计师JesseReed和HamishSmyth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发起了一个众筹项,重新印发《NASA图形标准手册》(NASAGraphicsStandardsManual),NASA随后在官网上发布了整本手册的PDF格式,供公众免费下载。

参考资料:

https:///coca-cola-logo

https:///pictures/the-evolution-of-the-cbs-eye/

编辑:珍妮晓萌

与可口可乐有关的故事?

可口可乐的起源充满传奇色彩。据说,它最初是由一位医生发明的,起初只是作为一种药水出售。医生在为一位病人治病时,无意中发现病人对药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希望医生能为他装满一桶。第二天,当医生带着一众病人前来时,他发现他们不仅对药水感兴趣,还希望购买。医生感到困惑,但最终决定开设一家制造“药水”的工厂。随着人们对这种“药水”(即可口可乐)的喜爱,它逐渐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饮料。

可口可乐与圣诞老人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圣诞老人作为圣诞节的重要角色之一,他的形象在过去相当复杂多样。然而,现代人们熟悉的圣诞老人形象是由瑞典商业设计师赫顿·新百美于1931年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的。新百美以推销员鲁·班迪斯为原型,创作了一位满脸皱纹但充满欢乐的圣诞老人形象。这位圣诞老人身穿与可口可乐企业色彩相呼应的大红袍,其形象生动活泼,充满了浪漫与健康气息。

新百美的设计不仅为圣诞老人赋予了亲切的形象,也恰当地展现了可口可乐产品的形象内涵。随着可口可乐的全球扩张,圣诞老人的形象也随之传播至世界各地。每年圣诞节,可口可乐公司都会重新使用新百美的作品,将其印在广告和包装上,以此庆祝这个节日。这一独特文化的象征,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可口可乐和圣诞老人的理解,也为人们带来了欢乐。

除了与圣诞老人的关联,可口可乐还与各种文化活动紧密相连。它不仅出现在节日庆典中,还成为了体育赛事、音乐会和其他公共活动的赞助商。可口可乐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品牌影响力,还与全球各地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可口可乐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种饮料的发展历程,它还承载着一种文化和精神。它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品牌背后的价值观和故事。从一个简单的药水配方到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创新与坚持。

可口可乐的品牌魅力还在于它能够跨越文化和地域的界限,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共同的记忆。无论是寒冷冬日里的温暖分享,还是庆祝节日时的欢乐时光,可口可乐总是能够成为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口可乐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可口可乐,这款风靡全球的碳酸饮料,诞生于1886年,由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药剂师约翰·斯梯普·彭伯敦(John Stiles Pemberton)所发明。其背后的故事与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商业智慧和市场洞察。

在19世纪末期的美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对提神醒脑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彭伯敦原本是一位药剂师,他希望通过调配一种新的健康饮品,来帮助人们缓解疼痛和疲劳。经过多次实验,他最终研制出了一种含有糖、咖啡因和若干种植物提取物的混合物。最初,这款饮料被当作药物出售,用于治疗头痛和疲劳,并被命名为“彭伯敦的法国葡萄酒可乐”。

然而,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可口可乐”名称,则是后来的事情。1887年,该饮料的配方被重新修改,去掉了酒精成分,并且开始作为一种软性饮料销售。第二年,商人阿萨·C·坎德勒(Asa Candler)购买了这款饮料的秘方和品牌名称权,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

坎德勒是一位极具远见卓识的商人,他不仅改进了制造过程,还大力推广品牌,使可口可乐逐渐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在他的领导下,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包括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使用标志性的字体设计、以及推出圣诞老人广告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0世纪初,随着禁酒运动的兴起,可口可乐作为非酒精饮料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它开始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和娱乐活动中,成为人们社交和休闲的一部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美国士兵的喜爱和传播,可口可乐得以在国际上迅速扩张,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象征。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它的成功故事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胜利,更是营销和品牌建设典范的展示。如今,无论是在超市货架上,还是在世界各地的街头自动售货机中,我们都能看到那熟悉的红色标志和波状的文字。

总之,可口可乐的诞生和普及,是一段融合了科技创新、市场需求、商业战略和文化影响力历史的缩影。从1886年的原始配方到今日的全球领导品牌,可口可乐见证了现代消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全球饮料市场上的一个传奇。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