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从何时诞生:揭秘社交巨头的诞生历程
微信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微信,这款由中国著名互联网巨头腾讯在2011年1月21日正式发布的革命性应用,彻底革新了我们的通讯领域。它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让人们告别了短信和电话的单一方式,代之以文字、语音、和视频等多元化的沟通手段,赋予了社交以前所未有的便捷性。
自问世以来,微信不断迭代升级,增添了朋友圈、公众号、支付等实用功能,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海量用户的喜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之一。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个人用户的日常生活,如方便快捷地分享生活点滴,还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通过公众号等工具,企业得以更有效地触达客户,建立紧密的商业关系。
毋庸置疑,微信的出现不仅重塑了我们的社交习惯,还深远地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信的潜力和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大,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继续引领着数字化时代的潮流。
微信的国际版是何时推向市场的?
微信,这个改变通讯方式的创新应用,是由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在2011年孕育而生的。 一款旨在连接全球智能终端的即时通讯软件,它的诞生标志着移动社交的新篇章。
在那一年的1月21日,腾讯广州研发中心的精英团队,由才华横溢的张小龙领军,推出了微信的首个测试版,专为iPhone用户量身打造。仅仅四天之后,1月24日,Android用户也迎来了这款革新应用的尝鲜体验。
经过一系列迭代,直到2.1版本,微信才正式告别了测试版的标签,以更稳定的功能和卓越的用户体验,赢得了用户的广泛接纳。它不仅是一款聊天工具,更是集社交、支付、生活服务和公众平台于一体的全能应用。
2012年4月,微信迈出国际化的步伐,走向世界,以“微信”这一简洁而具有全球认知度的新名字,开始连接全球的用户,让信息传递跨越了地域界限。
总的来说,微信的诞生和成长历程,是一个从本土创新到全球化的成功案例,它的每一次迭代都见证了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融合。这就是微信,那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微信是哪年开始使用?
微信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11年1月21日,这一里程碑式的日期标志着腾讯公司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推出了这款革新性的通讯应用。自那时起,微信凭借其简洁易用的界面和强大的功能,迅速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从最初的社交平台,到如今包含支付、小程序等多元化服务,微信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强大影响力。
作为一款由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开发并推向市场的应用,微信自推出以来,持续不断地创新和迭代,逐渐构建起一个连接人与人、线上线下生活的庞大生态系统。它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商业格局和社会互动模式。
谁是微信的竞争对手? 微信、whatsapp和LINE的区别
现在微信一直是国际化额推动目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北美市场,WeChat并没有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就是whatsapp是它的对手,近日,facebook以1157亿的人民币天价收购WhatsApp,更是让whatsapp有了强大的保护伞,想了解的朋友快来看吧。
推荐下载:
推荐下载:
推荐下载:
美团创始人王兴在《九败一胜》里,提出过一个四纵三横的理论:四纵即互联网的四大热门领域资讯、交流(社交)、娱乐、商务。在这其中,社交领域一直是互联网创业的大热门,从PC到移动端,从OICQ、MSN到QQ。等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时网络和终端的升级优化,社交领域应用彻底爆发,进入到黄金时期。
在国内外诸多社交产品中,中国的微信(wechat)、美国的whatsapp、日本的line就是典型代表,它们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移动端社交的三极。从表面看,社交产品大同小异,免费信息、语音、LBS社交、通讯录关联等等,但是在这表面的背后,却存着产品思维、商业模式、社会文化方面的巨大的差异。
产品矩阵:
微信:大而全,巨无霸的平台
2014年8月,腾讯发布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微信加上海外版WeChat的月活跃用户数量目前已经达到4.38亿,比上一季度增长11%,比去年同期增长57%,渐渐逼近目前号称7亿月活跃用户的WhatsApp。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这款免费软件在短短三年内从腾讯拥有1700多款产品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一个社交巨头,风头甚至盖过了腾讯的灵魂产品QQ。目前总用户据称已过7亿(2013年底6亿左右,但后期官方一直未公布总用户数)。
微信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集社交、电子商务、支付、O2O等多种产品于一体的巨无霸产品:及时通讯、朋友圈、通讯录安全助手、QQ邮箱提醒、私信助手、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语音记事本、微信摇一摇、群发助手、微博阅读、流量查询、游戏中心、京东购物、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微信支付(包括支付、理财、大众点评、**等)、智能硬件接口、JS SDK接口等等,按目前这个趋势,微信后续还会接入更多业务。
微信已经成为了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旗舰和灵魂产品,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它甚至成为了遏制BAT中百度、阿里的要塞。电商在腾讯内部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是腾讯的一块心病。于是用现金和微信的流量优势换取京东的股份。腾讯巨额投资的团购业务高朋网错过了团购黄金期,在o2o风口期更是奄奄一息,于是腾讯再次用现金加微信流量入股大众点评。在腾讯战略级的部署上,微信充当了重量级的先锋队和排头兵,为腾讯在互联网多个重要领域赢得了合作和一席之地,可见其在互联网业内的分量。
Whatsapp:小而精,专注于通讯社交产品
WhatsApp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简库姆(Jan Koum)2015年1月表示,WhatsApp的月活跃访问用户已突破7亿人。WhatsApp从诞生之初起的定位是手机短信的替代品,只要手机通讯录中有对方的手机号码,就可以直接通过whatsapp给对方留言。简洁至上是WhatsApp的最明显的特征:没有繁杂的注册流程,用户永久性在线。同时whatsapp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迄今为止也没有加入表情符号功能等受年轻人喜欢的功能,并且承诺永久性没有广告。产品功能上也仅仅限于群组或私人聊天,包括语音、文字、照片、视频、地理位置等。正如他们的企业文化所提倡的那样:No Ads, No Games, No Gimmicks(没有广告、没有游戏、没有花招)。
由于共同的拉丁语系文化的背景,WhatsApp在拉丁美洲和欧洲iOS用户覆盖率高达90%。尽管微信(海外版wechat)、Line和KakaoTalk都已经启动了海外的拓展,但是要成为这些市场中主流应用,面临的挑战不小。
共同的文化背景让WhatsApp在欧美发展时有天然的优势。同时在一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市场,比如香港、印度等,WhatsApp是用户使用的主要IM工具之一。但是在中国台湾地区,起初发展顺利的WhatsApp遭遇到免费的line,市场份额大减。联合创始人Brian在谈到台湾市场时说,我们改变了在台湾的商业模式,施行免费,但是已经失去了机会。
WhatsApp和其它两款软件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一款收费软件。用户注册后免费试用一年,以后每年收费0.99美元。这在没有付费习惯的中国用户来说是个极大的门槛。尽管宣称的付费期到了后,又再次延期,但这也导致了中国用户偏低的原因之一。在微信(wechat)、line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时,对于whatsapp也造成了有影响。
Facebook2014年2月19日宣布以大约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hatsApp。一时间舆论哗然,且不说是否划算,但这充分说明了WhatsApp在全球移动互联网中的重要位置,收购目的除了整合双方在即时通讯领域的优势,发展更多用户群,更是极大的降低了Facebook在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的时间成本和潜在风险。
Line:个性鲜明,集群战术
Line 2011年6月上线,它是由韩国NHN在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截至2014年10月9日,LINE的注册用户达到5.6亿。LINE的全球月活达到了1.7亿。除了大本营日本的5400万用户外,泰国、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台湾都是LINE的重要据点。Line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的手机和网络环境有很大关系。日本是全球4G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日本第三大通讯运营商软银(Softbank)大力发展免费WiFi、推出优惠的包月套餐,允许用户将当月未消费完的数据流量转入下月。这一系列的举措为用户便捷的使用手机上网奠定了基础,使移动互联网产业在日本爆发,。
Line最大的产品特色是聊天表情贴图。娱乐化和游戏化的元素成为风靡年轻人的关键元素之一。各种呆萌贱、总数超过250种的表情贴图成为表达心情和交流的最佳工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馒头人、可妮兔、布朗熊,这已经成为Line区别其它通讯社交软件重要性的标识。Line已经进入中国和其它海外市场,不过中国现在已经无法访问,原因众所周知。
Line的产品采用的是矩阵式的集群战术,既不同于whatsapp的单一简洁,又与微信庞大混杂的平台式风格迥异。Line迅速发展的同时,周边衍生产品也快速蔓延,但并没有像微信那样掺杂在一个平台,而是独立运行的产品。
目前Line包括免费通话、免费短信、全天候在线、丰富的的贴图和表情、更换背景、群聊。周边应用包括LINE Card贺卡、LINE Camera相机和美化应用、LINE游戏LINE Birzzle 、LINEChannel开放平台、LINE Brush绘画应用、LINEPOP、LINE Tools 、LINE PLAY、地理位置和兴趣的群组社交应用LINE caf、LINE Bubble、LINE IceQpick、LINE ZOOKEEPER三款社交游戏、防病毒应用LINE Antivirus、私密社交圈应用LINE BAND 、LINE天气发布、漫画阅读应用LINE Manga等数十款应用。
目前包括LINE Camera在内多款应用已经超过千万级用户。正如Line大中华区事业部部长李仁植(Frank Lee)说的那样:Line希望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
商业模式:
微信:四处出击,急于变现
腾讯自从夺得国内互联网头把交椅以来,一直靠着QQ和游戏两大块业务不断变现,保持着每年业绩的增长和股价的攀升。到目前这个阶段,原有的业务增长空间有限,动力不足。新的现金牛微信就担负这腾讯集团国际化和移动化的重任。是否商业化或商业化到什么程度,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微信这个事业部能左右的。
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量目前已经达到4.38亿,总数用户过7亿。这样的一块流油的大肥肉摆在腾讯公司面前,别的不说,光是股东们恐怕早已经是抓耳挠腮,迫不及待变现。微信之前试水过游戏分发、流量导出、理财产品、付费贴纸等各种变现尝试,成绩不俗。但是和信息流广告比起来这都是小菜一碟。
信息流广告才是移动广告收入的霸主。2014年,Facebook广告收入超过55亿美元,移动端广告收入占比超过66%。相比之下,在最新腾讯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广告收入为24.4亿元,只占总收入的12%。2014年腾讯对广告业务很重视,采取了建立统一的广告系统等措施,腾讯2014年Q2广告收入环比大涨75%。尝到甜头的腾讯自然不会止步,微信广告流的收入预计每年可以达到百亿级的规模以上。
但是,过于庞大的微信已经远离早期的好玩和有趣,朋友圈已经开放的广告信息流将会进一步降低微信的黏度和娱乐性。微信肩负着腾讯战略转型和全球化扩展的的多重重任,进一步走向商业化已是必然,而功利是有趣的天敌。发展到现在,微信已经不再是张小龙的微信,甚至不是马化腾的微信,公司的盈利压力,移动互联网的朝夕变幻迫使整个微信不得不加速商业化。哪怕你情怀再高,也抵不过盈利目标!
Line:遍地开花,成绩不俗
Line的商业模式中,通过特有的表情贴纸收钱是最直接的变现方式。 据李仁植(Frank Lee)说,用户在使用Line进行聊天的时候,每六句中有一句表情贴纸。在2014年,line的表情贴纸收入已经每月超过 1000 万美元,并且这块收入还在持续增长。
同时,在line应用上,开放了针对企业和明星的官方帐号和广告也是重要收入来源。类似与微信的公众账号。但是与微信的公众平台免费、开放的状态截然不同的是,Line对这块账号实行的是严格审核和苛刻的管理。官方的原则是通过设立一定的门槛,可以保证官方账号的可靠性,防止诈欺事件的发生。比如在中国,注册一个Line的官方账号需要交纳近200万人民币(30万美元)。每一家企业只能注册一个官方账号,而且必须通过Line的审核和认证。这注定只是像可口可乐这种大企业们的游戏。不过随着国内用户无法访问服务器,这块业务的恢复遥不可及。
除此之外,游戏业务的迅猛增长,成为line的核心收入,超过50%。作为营收的主要来源,LINE 2014年新上线的游戏如LINE Cookie Run、LINE Rangers、LINE Disney Tsum Tsum等在用户数量和营收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表现。除此之外,line也在积极拓展国际营收来源。
Whatsapp:模式单一、放缓变现
据Facebook公开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WhatsApp亏损了2.3亿美元,营收仅约为1500万美元。WhatsApp的收入相当单一,主要来自每年价格0.99美元。在台湾等地区甚至实施了免费策略WhatsApp联合创始人Jan Koum表示:Facebook收购WhatsApp之后,WhatsApp放缓了商业化计划。
面对包括中国微信、日本Line,以及本土Snapchat的竞争,暂缓商业变现有利于他们把精力聚焦在产品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被纳入上市公司的囊中,同时掌握过10亿用户,7亿月活跃用户,变现只是分分钟的事情。它成为了Facebook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王牌,怎么打好这张牌,在不伤害体验和用户的前提下变现自然是慎之又慎的事情,不过估计也不会等待太久。毕竟,天价交易之后,要对股东和财务报表负责。
文化背景:
微信:大而全的文化
某IM应用产品经理张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评价国内的互联网文化,移动APP不要追求大而全,千万别做成瑞士军刀。但恰好,大而全是国内包括互联网在内各个领域的重要的文化和基调之一。
为什么国内的应用和创业者喜欢这种大的形式呢?一方面,和传统文化有关,从古到今,我们的文化里就崇拜大文化,大汉大唐大清,光是名字就透着这种心理上的大癖好。到了现在,机关楼堂馆所乃至企业学校,无一不追求各种大。这种文化深深的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另一方面,做大与估值紧密相关,按照互联网上市公司实际市值与投资行业规则,应用级公司估值一般在10亿美元规模,平台级企业(如奇虎360)会在100亿美元规模,而生态系统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亚马逊)会达到千亿美元规模。
所以,要想价高钱多,必须做大,越大越好,连搞个微信传销,营销大湿们都打着全球最大的微商联盟等称号。中国的互联网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毛孔里都追求着大而全的目标。走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你要是创业不号称做个平台或者生态链,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微信是这其中真正发展成了良性生态系统的极罕见的案例,这和腾讯的多年的积累和资源、张小龙对产品的感觉和把控、微信战略地位等各方面都有紧密关系,完全不可复制!
Whatsapp:清教徒文化
与微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whatsapp,它反其道而行之,追求简洁至上,把极简作为自己的原则。并且一直坚守着。这和美国文化中清教徒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清教徒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认为必须要节制。作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独特源头,清教主义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社会,奠定了美国文化的基石,铸就了美利坚民族的灵魂。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
这种文化在美国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上表现的尤为明显,除了whatsapp外,近些年明星项目Snapchat,这款由斯坦福大学两位学生开发的一款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这款应用目前已经估值超过200亿美金,月度活跃用户数已超过1亿。在很长时间内,它并没有急于朝着平台化方向发展,并不像国内应用那样急于导流,匆匆多元化,一直保持着早期的产品特色。不过据媒体猜测,它后期计划向移动平台转型,即使真的如此,这也是在它拥有足够的体量后才开始转型和考虑的事情。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美国不甚枚举。
Line:萌漫文化
以表情贴纸迅速出位的line诞生在日本这个素以萌漫文化著名的国家似乎是顺理成章,毫不意外。萌文化(日语:萌え),最早起源于日本并发扬光大,并传输到海外。日本是个漫画强国,享有绝对的全球第一地位。日本漫画业历史悠久,非常发达,从12世纪就开始萌芽并发展起来。
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日本全国共有数百家优质的动漫制作公司,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漫画传播途径和手段的便捷和优化,日本动漫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使日本动漫作品在文化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自然蔓延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并风靡全球。Line正是诞生在这个环境中。与日本文化有紧密联系的韩国,也诞生了如Kakaotalk这样的萌漫的社交应用。
微信哪一年开始的微信什么时候开始火的
微信始于2011年,并于随后的几年迅速崭露头角并大受欢迎。
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其发展历程有着清晰的时间线和重大事件。这款由腾讯公司推出的社交软件,自其诞生之初就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用户群体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微信不仅在即时通讯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还推出了朋友圈、公众号等多元化功能,使其成为众多用户的首选社交平台。从移动支付到商业营销,微信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推动了其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微信凭借其跨平台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因此,微信在推出后的几年内开始逐渐火热起来。
微信在推出之初就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其不仅提供了免费的即时通讯服务,还集成了多种功能,如语音通信、视频聊天等。随着版本的更新,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的推出更是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参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交圈。与此同时,微信也在不断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打造完整的商业生态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微信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用户,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得以迅速扩张其用户基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并借助移动网络使用微信进行社交活动。此外,微信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功能和服务,如小程序等,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便利性。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微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综上所述,微信始于2011年,并在随后的几年里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用户群体迅速火热起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不断创新的功能服务,微信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社交平台巨头。
微信哪一年开始普及了
微信普及之路:从诞生到全球巨头的发展历程
微信,这款由腾讯公司开发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自其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以其简洁的界面设计、强大的功能与广泛的社交圈子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微信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将详细介绍微信的发展历程和普及过程。
微信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微信的前身是腾讯QQ的手机客户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腾讯公司开始将战略重心从PC端转向移动端。2011年1月,微信正式诞生,那时的微信功能仅限于简单的文字聊天和语音聊天。但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微信开始不断推出新功能,如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逐渐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社交平台。
微信的普及之路
微信的普及过程异常迅速,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在短短的2012年底,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大关。接下来的几年中,微信的用户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到了2014年底,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亿级别,成为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应用之一。微信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使得线上社交成为主流,还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线上支付、线上购物、预定机票酒店等,成为了中国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微信的全球影响力
除了在中国市场的广泛普及,微信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XX亿,覆盖了包括中国、印度、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款通讯应用,微信已经成为全球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信支付:便捷、安全的支付体验
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支付的使用也逐渐增加。微信支付是微信平台上的移动支付服务,自XXXX年开始推出以来,其便捷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等操作,为人们的日常消费提供了便捷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总结
微信的普及过程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紧密相连。微信不断创新和完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交和信息交流需求,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应用之一。同时,微信支付的出现也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带来了便捷和安全的支付体验。从一个小小的即时通讯应用发展到如今的全球巨头,微信的成功离不开其不断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策略。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