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炭疽病是什么病?揭秘致命传染源

百科大全 2025年03月12日 08:00 46 闪亮人生


炭疽杆菌是什么

炭疽杆菌属于需氧芽胞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这种病菌曾被帝国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平时,牧民、农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皮肤炭疽在中国各地还有散在发生,不就放松警惕。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的传染病,人因接触这些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

炭疽杆菌菌体粗大,两端平截或凹陷,排列似竹节状,无鞭毛,无动力,革兰氏染色阳性。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的条件下易形成芽胞。在活体或未经解剖的尸体内,则不能形成芽胞。芽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其宽度小于菌体的宽度。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形成荚膜,在含血清和碳酸氢钠的培养基中,孵育于CO2环境下,也能形成荚膜。形成荚膜是毒性特征。

炭疽杆菌受低浓度青霉素作用,菌体可肿大形成园珠,称为“串珠反应”。这也是炭疽杆菌特有的反应。人类主要通过工农业生产而感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接触污染物品可发生下列疾病:皮肤炭疽最常见,多发生于屠宰、制革或毛刷工人及饲养员,本菌由体表破损处进入体内,开始在入侵处形成水疖、水疱、脓疱、中央部呈黑色坏死,周围有浸润水肿,如不及时治疗,细菌可进一步侵入局部淋巴结或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死亡。

纵隔障炭疽少见,由吸入病菌芽胞所致,多发生于皮毛工人,病死率高。病初似感冒,进而出现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可在2-3天内死于中毒性休克。肠炭疽由食入病兽肉制品所致,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并有胃肠道溃疡、出血及毒血症,发病后2-3日内死亡。

上述疾病若引起败血症时,可继发“炭疽性脑膜炎”。炭疽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荚膜和毒素的协同作用。注射炭疽外毒素中保护性抗原于机体,能形成抗毒素免疫,对受染咴疽有保护作用。但单纯的荚膜抗体对机体没有保护作用。病后可获较强的免疫力。

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的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化,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

炭疽杆菌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和感染性休克。主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

肠炭疽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膜也有出血性渗出,腹腔内有浆液性含血的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肺炭疽呈出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梗死区。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均呈出血性浸润,胸膜与心包亦可受累。脑膜炭疽的软脑膜及脑实质均极度充血、出血及坏死。大脑、桥脑和延髓等组织切面均见显著水肿及充血。蛛网膜下腔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菌体。

炭疽杆菌败血症患者,全身各组织及脏器均为广泛性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和脾肿大。皮肤炭疽约占98%,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第3-4日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四周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状水肿,其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多见于眼睑、颈、大腿及手等组织疏松处。全身症状严重,若贻误治疗,预后不良。肺炭疽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可急性起病,轻者有胸闷、胸痛、全身不适、发热、咳嗽、咯粘液痰带血。重者以寒战、高热起病,由于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并压迫支气管造成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血样痰等。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潜伏期12-18小时。同食者相继发病,似食物中毒。

预防人类炭疽首先应防止家畜炭疽的发生。家畜炭疽感染消灭后,人类的传染源也随之消灭。

炭疽病是什么病?

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罕见细菌性疾病,分为吸入性、肠道性和皮肤性三种类型。吸入性炭疽极少见,类似感冒初期,随后发展为呼吸困难和休克,通常在接触后2-6天内出现。肠炭疽症状类似严重食物中毒,皮肤性炭疽则表现为无痛溃疡,中央黑色,周围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影响兽医、畜牧人员和野外工作者。

炭疽杆菌广泛存在于野外和动物群中,一般公众感染风险较低。炭疽可能被用于生物战,但实际操作困难。感染途径通常是接触受感染动物或其产品,或吸入炭疽孢子。早期诊断和抗生素治疗是关键,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感染源、妥善处理伤口和保持个人卫生。

皮肤炭疽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为接触病畜者,全年都可能发病,7-9月为高峰期。炭疽杆菌通过毒素破坏微血管并引发炎症,导致出血性浸润和坏死。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炭疽的疮样病灶、肺炭疽的呼吸道症状、肠炭疽的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断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涂片、培养、动物接种等。预防措施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总的来说,炭疽病虽然罕见,但对接触者构成威胁,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什么是炭疽病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目前本病在国内的发病率已逐渐下降。

1.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或进食染菌肉类,可分别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应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偶也可致病。

3.易感者人群

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接触病原体的程度和频率。青壮年因职业(农民、牧民、兽医、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工人等)关系与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带芽胞的尘埃等的接触机会较多,其发病率也较高。一次感染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潜伏期1~5日,最短仅12小时,最长12日。临床可分以下五型。

1.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约占95%,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炭炭疽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丘疹或斑疹,第2日顶部出现水疱,内含淡**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第3~4日中心区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水疱坏死破裂成浅小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似炭块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为炭疽痈。周围组织有非凹陷性水肿。黑痂坏死区的直径大小不等,自1~2cm至5~6cm,水肿区直径可达5~20cm,坚实、疼痛不著、溃疡不化脓等为其特点。继之水肿渐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再过1~2周愈合成疤。发病1~2日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及脾肿大等。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现大块状水肿,累及部位大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患处肿胀透明而坚韧,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全身毒血症明显,病情危重,若治疗贻误,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进入血液,可产生败血症,并继发肺炎及脑膜炎。

2.肺炭疽

大多为原发性,由吸入炭疽杆菌芽胞所致,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起病多急骤,但一般先有2~4日的感冒样症状,且在缓解后再突然起病,呈双相型。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气急、呼吸困难、喘鸣、发绀、血样痰、胸痛等,有时在颈、胸部出现皮下水肿。肺部仅闻及散在的细湿啰音,或有脑膜炎体征,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继发脑膜炎。若不及时诊断与抢救,则常在急性症状出现后24~48小时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肠炭疽

临床症状不一,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潜伏期12~18小时,同食者可同时或相继出现严重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多于数日内迅速康复。后者起病急骤,有严重毒血症症状、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胀、腹痛等,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于起病后3~4日内死亡。

4.脑膜型炭疽

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原发性偶见。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明显脑膜刺激征。病情凶险,发展特别迅速,患者可于起病2~4日内死亡。脑脊液大多呈血性。

5.败血型炭疽

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可伴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等。

炭疽是什么类型的传染病?如何防治

什么是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其主要发生在牛、马、羊等以草为食的动物中间,人通常是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或动物制品被感染。

炭疽芽胞杆菌形成的芽胞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可在土壤等外环境中存活很多年,土壤一旦污染后,极难清除。因而,在发生过炭疽的地方,这种疾病会持续的反复发生,一般的预防手段难以制止。因此炭疽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至今从未消失过。在我国炭疽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也不是一种罕见疾病,几乎每年都有皮肤炭疽病例发生。

人是怎么感染上炭疽的?

炭疽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驴、骡、骆驼等,其次是猪、狗和猫,人是次要的传染源。牛马羊等动物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病畜主要经尿和粪便排菌,病畜死亡后其皮毛、血液及肉中含有大量炭疽杆菌。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人与人传播很少。

人类感染炭疽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经皮肤接触感染,如果皮肤接触到污染物,芽胞就会通过皮肤上的微小伤口进入体内;二是经口感染,主要因摄入污染食物而感染,与饮食习惯和食品加工有关;三是吸入性感染,吸入污染有炭疽芽胞的尘埃和气溶胶,可引起肺炭疽,一般情况下直接吸入感染较少见。

炭疽有哪些类型?

人感染后都有哪些症状?

炭疽的潜伏期一般为1~5天,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时间。

与感染途径相对应,炭疽主要有三种临床类型: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有时也会引起炭疽败血症和脑膜炎。其中皮肤炭疽最为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5%以上。

皮肤炭疽

皮肤炭疽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的水肿、斑疹或丘疹、水疱、溃疡和焦痂,疼痛不明显,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及时治疗病死率小于1%。

肺炭疽

肺炭疽初起为“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低烧,疲乏,全身不适,肌痛,咳嗽,通常持续48小时左右,然后突然发展成一种急性病症,出现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咯血等,可迅速出现昏迷和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肠炭疽

肠炭疽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发病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肺炭疽、肠炭疽和严重的皮肤炭疽可继发败血症,除局部症状加重外,还表现为全身毒血症加重,高热、寒战衰竭等。

而炭疽性脑膜炎继发于皮肤炭疽的病例小于5%,极个别病例可继发于肺炭疽和肠炭疽,主要表现为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骤,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明显脑膜刺激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常因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在发病后2~4天内死亡。

炭疽能治好吗?

炭疽是可以治疗的,作为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首要要求。青霉素依然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炭疽芽孢杆菌对青霉素没有抗药性。

还有多种广谱抗生素对炭疽的治疗有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炭疽病人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任何延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生活中怎样预防炭疽?

对于大众来说,预防炭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接触传染源。

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病死动物,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并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处理。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

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

以上就是炭疽是什么类型的传染病?如何防治的全部内容,来源:中国疾控动态。

发表评论

增文号京ICP备1900386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